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去QE時代,測試開發者該如何迎難而上?

去QE時代,測試開發者該如何迎難而上?

看到這個標題,你是不是有些疑惑?

何為「QE」?

這裡的 QE 是 Quality Engineer 的縮寫,指的是軟體測試工程師。

何為「去 QE」?

「去 QE」則可以簡單理解為不再需要測試工程師,本質上指的是測試工作不會再有專職的測試工程師來做,而是由開發工程師自己來完成。

這事得從 Google 舉辦的 GTAC 大會說起,GTAC 大會主要圍繞測試工程師在自動化測試以及其他的測試技術創新,自 2006 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了 10 屆。可到了 2017 年,Google 突然宣布取消原本計劃在倫敦舉行的會議,理由是「相比自動化測試技術,他們更關心工程效能的提升」。

現在包括 Facebook、eBay 等一線互聯網巨頭公司也都在逐漸推行「沒有專職測試,測試工作由開發人員完成」的全新模式,遵循「誰開發、誰測試、誰上線、誰 On Call」的「一條龍」原則。原本專職的業務功能測試團隊的規模逐漸縮小,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沒有了,而原本的測試開發團隊逐漸在向工程效能(Engineering Productivity)團隊轉型。

所以「去 QE」的核心理念就是開發自己做測試。

在如此背景下,就帶來了今天的三問:去 QE 時代,測試開發者該如何迎難而上?

如果不能找到突破點並為項目或公司帶來價值,那麼測試工程師和測試開發工程師在項目中的位置就會很尷尬,極端情況下就會面臨被淘汰的窘境。現實很殘酷,在一些推行「去 QE」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已經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一些原本做功能測試以及自動化測試的工程師已被迫離開了原本的崗位,甚至是離開了公司。

為了幫大家解決疑惑,這期極客 Live 我們特意邀請到了有著 16 年測試經驗的茹炳晟老師,eBya 中國研發中心測試基礎架構技術主管,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測試自動化的工程師。若是之前看過這篇文章《去 QE 時代下,QE 如何破繭重生?》的你,肯定對他不陌生。在此文中茹炳晟老師針對勢不可擋的「去 QE」趨勢,探討了測試工程師應該如何積極面對並擁抱這樣的變化,破繭重生!

7 月 6 日(本周五)20:30-21:30,茹炳晟老師將會持續這個話題,為你帶來「在去 QE 時代,測試開發者該如何迎難而上?」,用他獨特的見解與人生閱歷給到你建議和指導。

同時,茹炳晟老師也在極客時間上開設了《軟體測試 52 講》專欄,限時優惠最後一天!原價¥99,優惠價¥68。他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思路,為你系統梳理軟體測試的知識體系,深入講解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和測試架構設計的核心原理,助你從軟體測試的「小工」進階為「專家」。

嘉賓是誰?

茹炳晟,現為 eBay 中國研發中心測試基礎架構技術主管,先後任職於 HP 軟體中國研發中心、阿爾卡特朗訊、Cisco 中國研發中心等公司。

2002 年做軟體開發,後在 2005 年轉型成為測試工程師,他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 16 年,也算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測試自動化的工程師。他有幸經歷了軟體測試技術從「原始社會」向「現代文明」發展的整個歷程,也經歷了從「測試不受重視」到「測試和開發同等重要」的行業理念轉變。目前我正在探索由 Google 等一線互聯網巨頭主導的「去 QE,開發自己測試」的全新模式,也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在這十餘年裡,他經歷了自動化測試用例設計與開發、測試框架選型、測試框架自行研發、測試基礎架構設計以及最新的測試服務化(Test as a Service,TaaS)等一系列技術的變革與發展。帶領過的測試項目也幾乎涵蓋了所有種類,包括嵌入式系統測試、金融平台單元測試、平台 SDK 測試、軌道交通安全軟體測試、Web Service 測試、大型電商網站 GUI 自動化以及性能全鏈路壓測等。

他來講什麼?

我為何從開發轉測試,並堅持了 16 年?

去 QE 時代下,測試工程師該如何修鍊?

「開發自己測試」又有哪些優劣勢?

優秀測試工程師的成長秘籍是怎樣的?

面試官最喜歡怎樣的求職者?

主流測試技術的對比與分析

觀看直播小貼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那些重金投入區塊鏈的互聯網巨頭,現在怎樣了?
MySQL現已正式支持文檔存儲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