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諮詢師應該真的「為了諮詢者」而諮詢

諮詢師應該真的「為了諮詢者」而諮詢

E

F

諮詢師督導

白京翔

整理

心理答疑

收聽原語音音頻請「點擊這裡」哦!

白老師最近接了兩個諮詢案例,沒有由他親自來操作諮詢,結果因為某些原因進展得不是很順利,白老師很是無奈,由此引發了他今天的感觸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

這個案例中的諮詢者在白老師接手時是很配合的,但當安排給白老師的一位學生進行諮詢之後,諮詢者就由起初的配合變成了之後的排斥,結果諮詢治療不歡而散。白老師在了解分析諮詢記錄後發現了問題所在:諮詢師過於執著於自己正確的心理學概念,而諮詢者也很頑固,堅決否認諮詢師的概念,兩個人認知上的衝突導致了諮詢治療的失敗。

諮詢師在諮詢中要變得靈活

諮詢中究竟概念重要還是效果重要,這是我們做心理諮詢應當首先思考清楚的。真理永遠無法被改變,但我們對諮詢者要學會靈活處理。面對頑固的諮詢者,並非我們諮詢師選擇對他做出妥協就意味著他是對的我們是錯的。

固執的諮詢者我們不應與其據理力爭,對其妥協一方面是讓他嘗試他的觀念是否正確有效,一旦他的嘗試失敗,他自然也就不再那麼固執,會轉向相信諮詢師;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探究他固執背後的原因,更多的信息一定會對我們的諮詢有更多的幫助。

案例二:

案例是有關於白老師的一位好朋友,一位精神科大夫,白老師的一個案例與他達成了合作,卻發現在與他合作過程中十分困難。雖然他有著精神科大夫的資質,但從事的還是心理諮詢的領域,然而卻在很多理念和觀點上與從事心理諮詢的白老師截然不同。

在與這位大夫合作之前,白老師已經與諮詢者認識三個月,自然對諮詢者的情況更加了解,因而向他詳細介紹了諮詢者的弱點與應當注意的方面,希望可以配合白老師對諮詢者進行治療,這位大夫也同意了白老師的建議。同時白老師也告知了諮詢者:我們雖然求助的是一位精神科大夫,但他主要從事的還是心理諮詢領域,請他不用對自己的情況過於擔心緊張。

諮詢師應拋棄「自我」的執念

在治療過程中,這位大夫本應按照白老師的建議,遵循心理諮詢理念對諮詢者進行治療,但在他卻固執己見地從自己所專從的醫學角度對諮詢者進行了程度很重的診斷,導致這位諮詢者把問題想像得更嚴重,情況變得更糟。事先白老師的安排建議這位大夫在獨立操作過程中完全沒有作用,他的「自我」對於諮詢者的治療沒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反而帶來了不好的效果。

白老師指出,我們心理諮詢師既然是為諮詢者服務,就要為了諮詢者而做出改變。心理諮詢是在保證諮詢者的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實現諮詢師的自我價值,而不可以過於「自我」,避重就輕,否則只為自己的我們怎麼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諮詢師。

MY FEELING

GIF

作為一名合格的諮詢師,做心理諮詢、進行心理治療的目的和初衷是什麼,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並且認識清楚的。為了諮詢者的身心健康還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我們沒有那麼高尚可以做到一心只為諮詢者,但這兩種不同的初衷可以並行,只是重心的偏移會決定我們做心理諮詢時的走向是否會有偏離。太過「自我」的諮詢師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諮詢師,我們一定要擺正初衷、勿忘初心,才會對得起諮詢者,更對得起自己作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身份。

END

整理加工:彭艷娜諮詢師

(白京翔心理團隊出品)

關注這個神奇的公眾號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京翔心理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白京翔心理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