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良材:家族信仰

良材:家族信仰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之信仰,有何現實意義與作用呢?當你,來到世上,感知世界,天生萬物,必有其源。當你,追根溯源,崇敬先賢,必有其譜。追溯先賢,感恩先賢,則人生之信仰也!

嫡先祖,南宋遷沅始祖金城公,補盧陽令,落腳沅州,居縣衙,歷經宋、元、明、清、民,共和國,六個朝代,八百餘年,有二十三、四代人了,傍系有二十六七代。公,祖籍山東,太祖婆孟氏,生五子一女,從第三代起,分支分甲,開葉遷徙,主要分布在西南數省;次子存翁公,又生五子,其次子啟聰公,為三甲江邊上房和江邊房兩支祖公;繁衍至家父成祥公,為江邊上房第二十一世,良材為二十二世。

家史,明確記載,先賢長眠,於芷江桃溪、窯灣、地婆溪、銀杏沖,於晃州大樹灣的白棵樹腳、王家祭上、長田坎張家坡,有數百上千之眾。崇敬先賢,感恩於父親的父親的父親,敬畏先賢,乃華夏神州,千古不變之信仰。

那年貴庚,四十餘八,首次赴沅州,今芷江桃溪,祭拜始祖金城公。更是天意,結緣大樹灣家廟,將人生信仰,逐年傳遞,浸潤宗親,留駐心田。次年清明前,應芷江宗親相邀。清明第二天,如期在桃溪舉行掃墓,凝聚人心,感知宋家,親近庄屋。這天,老張家聚集千人,恢復掃墓祭祖。直至今天,連續十年,來自黔地、川渝、恩施、桂,為始祖掃墓,形成新的習俗與信仰。

清明時節,天空飄著綿綿小雨,霧氣籠罩著桃溪,十里之外,能見度不高。平塘塘邊、三穗白崇、玉屏大屯場、新晃大樹灣、坡腳、長樂平、長塘坪、芷江窯灣塘、木葉溪、新店坪,開著大巴、小車八十多輛,一千多宗親,抬著三牲、香燭、炮火,會聚桃溪。午時,正式宣布祭祖儀式開始,上香鳴炮。此時,如同一個大大的聚光燈,在金杯山上空,陽光瞬間普照大地,令人難忘,感慨而激揚!

瞬間,桃溪山沖,開了天眼,雲開霧除,陽光普照,感動天神,感動始祖,感動歷代祖先,歷代先賢。熱鬧的桃溪,車水馬龍,預示著張家興旺的日子來了。這是個百年不忘,千年不忘,標誌性的日子,金杯山上,小溪,山岡,站滿了宗親,香火綿綿,濃濃青煙,炮火聲聲,連續響了一個多鍾,人頭涌動,激動感人!」

太史公,著史記,生之者,父母也!養之者,天地也!人之情,追溯源,懷先賢。桃溪村民,對莊主宋紀和說:「在桃溪,多少年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火炮聲,張家人回來了,張家又旺起來了。」張家與宋家,有何淵源?桃溪,庄屋,古橋,古瑰,楊柳,又有何淵源?具有信仰標誌的人名、地名,又在哪?

南宋末年,元軍戰火,長驅直入,燒到長江之邊。此時,一代忠臣,始祖金城公,黔州通判、刺史,站在湘江河岸,登嶽麓山頂,越過三湘四水,遙望山東,回青州老家,落葉桑梓,亦不可能了。不久,奉旨補盧陽令,舉家遷沅州,居縣衙北門,繁衍子孫。南宋至清,子孫後裔,六七百年,積累龐大物業,根基雄厚,典型的名門望族。

家族發展,歷代先賢,捐款捐物,添置物業,開創出數千畝的祭田、莊田、學田,推動家族,人才輩出。金城公之侍衛,歷代「張家莊屋」管家、莊主——宋氏,習慣稱為宋家。從南宋自今,不離不棄,七百餘年,信奉張家,守墳守墓,管理莊田。張宋兩家,忠臣信仰,積澱千年,升華文化,開創出數代人文精神家園。

解放之後,社會變革,許多祭田、物業、庄屋,山地,統統歸集體。此時,宋家也就分得一畝三分薄田,養家糊口,依然堅守桃溪,堅守庄屋遺址。儘管祭田、家廟、宗祠等物業,全部歸零。而今,與時俱進,從頭越,七修譜,凝聚族,復興族,新的信仰,正在有序培植。

江邊上房,良材的堂叔張松現居廣州,他口述:「因芷江柳樹坪處的容公祠、容公墓、千年張飛廟、千年張氏古祠,均被人為的全毀,現在遺址仍然被芷江水文站占著。愛國名將張學濟,號容川之靈魂,沒有安息之地。重建張飛廟、容公祠,是民眾盼望以久之大事。也是信仰先賢的重要基礎設施,盼望各方高度重視,重建。祭祀的場所,就是人們信仰的載體。」

《芷江縣誌》,縣知事向掄沅,撰容公墓誌:「歲在甲子,出北門,沿河上三四里許,有張公祠。瞥見楊柳垂堤,黃鶯則對對俊舞,桃花流水,漁郎常上下問津。行不數武,而容公之墓在焉。慘風雨之飄搖,慨蔓草之沒冢。溯其生平勞績,樹之豐碑,以表遺躅而慰忠魂。俾後人之登臨憑弔,景仰先烈,以資觀感雲。」墓祠,均被人為毀了。對此,期待後人,恢復古迹,乃信仰標誌,學有榜樣!

平塘塘邊,桃溪之行,他們說:「辛卯清明,十一人駕兩車,令人難忘。掃墓這天,下午四點多,從桃溪返回,他們兩輛麵包車,兩車前後,相距八十米,時速以正常100公里/小時,開往塘邊。當兩車,返回到三穗至鎮遠段時,後車上的學全,就座在車副駕駛位,一眼往前看,冷汗直逼全身,一聲驚叫,車上六、七個宗親,往前觀看,一條輪胎飛奔,快到前面車屁股時,才發現自己所座的車,是三個車輪在行駛之中。在這即將車毀人亡的時刻,緩慢減速一百多米後,車平安順利,穩穩地停在了應急車道上。輪胎則滾到了山底,六人從山下抬回車輪,輪胎沒有半點損壞,兩車人驚心動魄,安裝好車輪,回到了塘邊。」在場之人,念念不忘,祖宗保佑。這一祭祀驚奇傳奇,乃天大之奇蹟,帶著幾分神秘,傳之後人。

堂弟張國軍,口述歷史:「古時,人們更講究祭祖儀式禮節。千百年來,凡到桃溪金杯山掃墓,無論你取得什麼樣的功名,也無論你是文官還是武官,將相之才,都必須免冠上山。莊重莊嚴,言語穩重,心情崇敬,上香燒紙,宣讀祭文。按規定細節做,禮貌禮節與習俗,更是不成文的信仰規矩。」先輩們,口傳:「明朝中期,有一取得功名的武官,千里迢迢,趕回桃溪祭祖,急忙之中,帶著官帽上山。那天,晴晴朗朗的天,太陽高照,剛到金杯山頂,一瞬間雷、電、雨交加,一、兩分鐘內,一個大雷把一個園園的酒杯山,在胡嘴處山腳,雷電威力太大,劈去了一小塊,裸漏出了20多米高的岩石小山涯。嚇得以後的先賢,誰也不敢冒犯神山。」

良材,「三修」體會,刻骨銘心:「修譜,從方案編製,到表格制定,解釋填表要素,事無巨細,至今數年,親臨各地村寨系列聚會活動,深深感覺人生信仰,從修譜的參與程度,反映出當地的文化與信仰水準。」「曾數次到羅甸、平塘、利川、宣恩、恩施、永順、秀山、松桃,曾到重慶岳池萬古、二郎鎮張家壩、四川廣安武勝烈面紅旗村、巴州白廟鄉張家河秀髮家,處理修譜。知道的,聽到的,無論遠近,主動上門,做溝通協調。常常白天等人,晚上開會座談,有時半夜行車,什麼情況都試過了。總之,有熱情者,也有不理解者,喜憂參半。少數宗親,太過現實了,信仰文化短缺自私的特有現狀,客觀存在之偏見,不知是喜,還是憂。」

「當今,現實主義的『錢"文化現狀,比較嚴重,滲透入了靈魂,轉彎較為困難。修譜祭拜先祖的文化信仰,乃家族集體信仰意識的恢復,遠遠不到位。林則徐曰:『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用物質的或精神的,支持『三修",傳承家風、家訓,留給後人,是千百年之緣分,要珍惜!重新鑄就,打造新的家族文化信仰根基,也許需要好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鑄造家族新的文化信仰精神家園,復興張氏,崇敬先賢,修譜建祠,感慨無限。」

「家族文化,堅定信仰,亦需要長期的培養。首先,來自家庭教育,及先生教導。童年時,祖母和伯父常說《中國二十四孝》裡面人物,來龍去脈的故事,在心靈深處,紮下了根。」「恢復高考後,承恩師吳明輝、姚敦漢、姚本發、周國敏、黃永進,精心輔導,考入銅仁師專,攻讀物理,走出沒有戶口標誌符的黑人世界。」「上大學,非常重要,是理論空間與學識觀點形成的一個重要過程,是走向社會的重要性起點,亦是信仰的根基鞏固。」「早年,同貴州師大教授原石阡三中時的顏邁教師有緣,拜顏先生為師,聽先生講解《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隨堂聽課,影響一生。」「正如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輔導明智讀了半部《古文觀止》,熟讀半部,亦可以行天下了;培養明智和義子李忠維,英語口述能力達到中央電視台播音員水準。」「在華南農大進修國際貿易經濟學,結識博導賴作卿、博導牛寶俊,領略世界經濟走向大趨勢,奠定人生信仰!」

「家族文化,堅定信仰,來自苦難經歷的人生積累。兒時,隨母親下放,在貢溪村,村民有偏見,分糧要現錢購買。其實,也分不到口糧,家父僅46元工資,要養活三、四個吃『黑市糧"的家人,常靠買血養家。此時,滿姑張玉霞、姑父唐德剛,用船從晃縣沿?水,幾床小棉被、幾張台凳小桌子,運到玉屏麻音塘村。一兩年後,母親帶著小妹回晃州扶羅,打臨工。從此,個人獨立生活的孤獨,砍柴,割草,種菜,主食紅薯包穀,艱辛苦澀之童年矣。」「十七八歲,大專畢業,結緣石阡三中教書,在師兄張漢文家裡,哥老真好,同鍋吃飯,住了兩年。」「三年教師生涯,堂姑引路搭橋,調縣總工會;又調統戰部,跟楊部、陳部,初步體會爬格子,寫專題,寫調研;組織部一紙調令,任鄉長助理、副鄉長,接管農、林、水及鄉鎮教育一條線,體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責任重於泰山。」「92年初,步鄧公南巡談話之思路,南下佛山,入高明一中,轉西安經濟發展總公司、鎮政府,兩次教書為生、兩次改行從政,五十知天命,又重回江湖世界。」「承摯友陸幟然、賴博、牛博鼎助,創高明泰來學校任校長,奠定資源根基。」「承師傅幟然、美助、岳父譚信儀及嚴順英表姐,無數親朋,無私關愛,撐起一片天空,一路風雨兼程,才有2009年張氏家族,在大樹灣重建張飛廟及芷江桃溪、窯灣塘等,系列民間性信仰活動。歷經學校、機關、鄉鎮、沿海鎮街、城建、文化、社會事務、食品監管等,數十個崗位錘鍊,磨練人生,積澱素養,提升信仰,修行意志,踐行信仰。」

「家族文化,堅定信仰,來自長期的祭祖掃墓信念積累。民族復興,要清醒認識歷史與現實,抱團才有出路,發展才是硬道理。過於殘酷的現實社會,改變了宗親的基本思維和價值取向。整個社會都很功利,宗親沒有錯。其實,讀書是後裔上升的唯一通道。目前,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很有市場,一切向錢看,錯!錯!錯!嚴重影響後人的發展上升渠道。幾十年,各地各縣鎮村寨各甲各房,基本沒有溝通,隔一座山也不來往。不抱團,村寨弱化消失,將來小日子更苦。信不信,拭目以待!」「今天,不得不回憶與思索。研讀族譜,牢記歷史,激勵後人,傳承子孫,奮發向前!常言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覽名山大川,開闊眼界,磨練人生,成就偉業。當你經歷了桃溪清明掃墓,你才明白其中的哲理——『水有源,樹有根』。當你到過祖地,上過香,燒過紙,在到張氏庄屋遺址一站,喝上一口宋家人準備的茶水,才知道明白,老祖宗長眠於桃溪金杯山,凈化你的靈魂,激發你的壯志,你的心才有感悟和收穫,成就一番事業,鑄造你的人生輝煌!」

「家族文化,堅定信仰,需要建立健全一個好的組織機構及制度與規則,是長期性穩定發展的保障與措施。不提倡,修完譜,組織構架,自生自滅。建立健全永久性理事會,理事會過度到教育基金會,實行秘書長負責制,逐年壯大精英隊伍,形成團隊支撐,堅持數十年,發展以精英分子為骨幹的中流砥柱力量,以熱心宗親為個人常務理事、理事,一個家族就會有根本性結構改變。」「通過辦教育基金會,來真正培養貴族,譜、祠是固定的,人才是可變資本,只有後裔實現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的質變,才有可能帶來家族、民族的巨變。」修譜修祠,都是階段性的。修譜,也許就三、五年完成。修完譜,宗親的縣與縣、鎮與鎮,來往交流溝通,可能就會因此減少到零,也許局部更可悲。修祠堂,也是階段性的。修祠,根據捐助,也許五年、十年完成,或許一、兩代人完成。培養貴族不能等,奮起直追!直到送優秀子弟留洋,總體上有頂層謀劃。」張氏「『三相之家、百忍之家、六尺巷』,均以家風、家教、家訓,育出將相之人物。事實證明,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師傅的高度決定孩子的前程!教育改變一個家庭,教育改變一個家族!家族的未來靠教育支撐,才能快速地發展,立於世界不敗之地。」

華夏五千年,千百年延續,傳承之信仰,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神靈圖騰與崇拜,即信仰文化。由此而知,從古至今,即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即家譜里的歷代先賢,是客觀存在的,就是你人生信仰之源泉。信祖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就是人生之信仰。試想,一個不信祖先的人,是一個找不到根的人,也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筆者曾在,論華夏統譜一文中,概述:「中國哲學史上,一個永恆的話題,你姓什麼?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即你的祖宗是誰?你的子孫後代,又是從哪裡獲悉你的名?你的生辰八字?這些基本的內容,就是你人生信仰的根基與來源。先賢的遷徙,典故,習俗,字輩排序,譜序,祭文,祭田,祖墳,家廟,宗祠,詩歌及經典文學作品,等等,是一個家族和一個民族的寶典,也是你人生信仰的重要標誌與符號,請銘記!」

「三修」是人生信仰的基本要素。當今社會,經濟先行,思維角度觀念,均與傳統文化信仰形成落差,祭祀先賢習俗的人生信仰,是否依然存於你的心田?簡言之,「當你謝幕時,被銘記不忘,讓你的子孫後代,分享你的文化遺產。就是宗親本人留下自己的名,為遺產傳承給你自己的後人;讓你自己永遠成為歷史的主角。」這就是民間許多姓氏長老們,用一生的精力,從事修譜、修墳、修祠(簡稱為「三修」)。這也是從理論上,證明了為什麼要「三修」的深層次原因。只有從靈魂深處明白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真正內涵,亦就你的孝道信仰,表現為譜牒文化。崇敬先賢,樹起人生信仰的旗幟,從宗親你,自己做起,代代相傳,崇敬先賢,信仰於祖先的傳承文化精髓。

時下,社會進步與發展過快,與世界文化接軌,中西並存並生與提升,亦是大趨勢。傳統的農耕,轉為現代的產業化市場化,進入互聯網全球發展平台,提高經濟利益效益,既是家族戰略,更是國家民族發展戰略。對此,經濟社會,經濟意識,領先於傳統意識,並沒有錯誤。遠古的,近代的,有機融恰,亦需要緊密性結合,來拓展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物質至上,對人生信仰,對崇敬先賢有懷疑,亦正常。但需要,修正人生觀點,擁有正確的信仰,有益於你教育子孫,閱讀譜牒,將先賢的傳奇故事,榜樣人物,家風家訓,口傳筆寫,保留譜牒,信仰精神,留給子孫,難道不好嗎?

總之,信仰出現危機,是這爭的事實。是人性教育問題,還是社會意識問題,還是人生觀出了問題。無論你物質,多麼富有,但你必須有父母所生所養;從古至今,一代一代,父母繁衍,才有今天的你。目前,在世界各地興起,民間性譜牒文史研究,倡議倡導人們,尋找失去的家風、家規、家訓。修譜,即協助宗親你,自願聯通祖宗血脈,就是為子孫而書寫宗親你本人的歷史,真實地寫清楚生辰八字,卒葬之地,主要生平及貢獻,傳承宗親自己的後人。無論誰,沒貧富貴賤之分,統統清譜、上譜。將宗親的血脈清晰記載入譜牒,積聚宗親你人生之信仰。難道你不應該提倡,與繼承譜牒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你子子孫孫所用,也就是你的人生信仰表現。

期待,天下宗親,擁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崇高信仰,傳承後人,光耀百世!

丁酉穀旦 佛山市高明區荷城

附:第七次修譜 族譜發行通知

歷史告訴我們,1995年第六次修譜,在新晃印譜200套,普通紙印,每套發行價60元。此時,若不翻印,將很難保存了,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現實。今天,與第六次發行比較,物價上漲至少40倍,若普通紙印刷,則每套至少需要2400元。不久之後,宗親間私人交易,每套數百元到上千元來收藏。你家,還有第六次譜書嗎?而天,七修族譜,橫跨千年。今用宣紙,首印200套,七月發行。每套區區印刷成本價1980元,為發行價。記住,資源有限,宗長宗親,依然猶豫,動作緩慢,也許你又後悔百年。過期不候。收藏第七次譜書,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請珍惜!請廣而告之!迅速辦理快遞手續。

2、首次宣紙印200套,每套1980元,共九本古典線裝(總譜分上下兩卷,人丁譜七卷,一畫冊),資源有限,千百年一遇,凡宗親,均可收藏,現在開始交譜書款,誰先購,誰先得,逾期不候

3、公用帳戶:湖南張氏金城公文物保護有限責任公司

5、開戶行:湖南芷江農村商業銀行股分有限公司(簡稱芷江農商銀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秀貓不可怕,就怕貓奴有文化!
楊超越20,劉人語17,讓我們這些20好幾的老阿姨怎能不著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