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科學,還是藝術?

是科學,還是藝術?

是科學,還是藝術?

——科斯經濟思想的哲學語境

在當代著名經濟學家中,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是最具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當他於199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獎之時,整個經濟學界為之震憾,與其他獲獎者迥然不同之處就是他的文章幾乎沒有一個簡單公式,一個參數或相關係數,甚至沒有一個希臘字母,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經濟學達四十年之久,我們是否對他獲此殊榮而感到意外呢?

但當許多著名經濟學家對他的獲獎表示祝賀之時,人們不禁回顧在過去的五十年中,似乎在微觀經濟學領域還沒有人在經濟思想深度超過科斯。如果說象喬治·斯蒂格勒,詹姆斯·布坎南以及道格拉斯·諾斯都是受到科斯思想的影響而先後獲獎,那麼作為思想的原創者的獲獎應是不足為奇的。

然而,應該承認科斯是一位充滿經濟學思想火花的天才型的經濟學家,他以對新古典經濟的「無知」而用《企業的性質》(1937)撼動其基石,而在其風雨飄搖之時,用《社會成本問題》(1960)試圖為新古典經濟學構造更精巧的框架,而他更象經濟學的相對論時代即將到來之時的洛侖茲。

古典經濟在亞當·斯密的傳統中,就是強調在符合自然秩序下財富的增長(羅爾,1981),斯密認定這種增長的源泉來自分工與專業化,作為分工和專業化的結果被斯密的繼承者過分的誇大了,一方面是馬克思等人強調這種結果所包含的人與人的關係,引發起對結果佔有的合理性的爭論;另一方面則是薩伊之流著重於結果對人們的感覺程度,注意人的滿足程度的最優。應該說這些思想在社會產品絕對短缺時代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實現這種結果的組織形式是不太重要。要素的任意流動,組織的不斷更疊,其結果僅是資源的一個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它們的存在是一系列交易需求的過渡形態,這種交易需求是原發性的和偶然的,原子互撞式隨機發生的結果,這使關係雙方在交易前後無任何差異,彼此無關緊要。馬竭爾把這種組織形式推至極致,形成了質點式的組織模型,這個推崇「自然是無法突變」的哲人,的確只有這樣才能完成邊際革命的大成。他把連續漸進的邏輯推到了頂峰,新古典經濟終於迎來了牛頓力學時代。儘管瓊·羅賓遜和張伯倫的不完全競爭理論觸動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但是歷史與文化的傳統使他們的理論為新古典經濟學的側枝,一切似乎變得更加完美。

與此同時年輕的科斯來了,一切都可歸結為對福特這個分工與專業化過程中勃然大物的好奇和對新古典經濟的「無知」。天真而又率真的想法衝擊著新古典的大廈。既然一切由市場交易完成,組織形式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矗立於交易結果之後的「怪物」居然嚇傻市場交易的參與者,那麼他們又是如何看到從「怪物」嘴中吐出的產品呢?那些渙散、遊離的人們是如何進入那個黑箱而變及循規蹈矩的呢?科斯在驚嘆經濟文明的同時,也想到牛頓時代的那個精巧的古典力的框架,框架是依賴於摩擦力的構成,沒有摩擦力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經濟學的摩擦力又在哪裡?

貳貳

1910年出生於英格蘭的科斯由於體質不佳而被送到學校,而這所學校卻是為智力障礙孩子建立的,過度重複的課程使科斯到10歲之前幾乎沒有受到正規的教育,科斯卻認為這給了他最初的組織的概念。

應該說科斯是一個在經濟學中迷路而又膽大的孩子,一個不通數學而不願學工科,表達能力差而無法學文科的學生,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只好學商科,而不是經濟學。即使在倫敦經濟學院這樣的著名學府,科斯也不會好到哪去,但是極其偶然的機會使他從阿瑞爾德·伯蘭特教授(Arnold Plant)的經濟學討論課中開始領略看不見的手—這個市場經濟的核心,他的經濟學天才的火花開始迸發。

當然以科斯大學三年級的知識水準是無法完全領略新古典經濟大廈的精妙的,但是,在進入新古典大廈的途中他幸運地迷路了,在福特王國中發出的陣陣驚呼一半是讚歎,一半是無奈。當人們被新古典的質點的光芒眩目之時。科斯的感嘆被熟視無睹的人們長久地遺忘,人們認為那是無知者的感嘆和無奈。

科斯要我們關注組織,是在經歷了絕對過剩世界後我們必須正視它們。我們造就了組織,但我們卻時時為它們的行為而左右,造槍者成了槍下冤魂。科斯在迷途中揭開了黑箱之門,他的思維簡單而又率直,不能容忍一個每時每刻都在影響我們生活的組織被我們無端地擱至在一邊。它存在就自然合理,它合理則自然壯大,就如同錢幣的兩面,交易的表面合理而又公正恰恰為它的反面所葬送。人們無法看到交易的全部,這種「有限的理性」約束了交易的深度和廣度。人們必須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完成他的交易行為,於是經濟學的摩擦力凸現出來,運行這種自斯密以來一直是天經地義的邏輯是有代價的,而這個代價的結果卻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組織。

科斯是不幸的,正如他在諾貝爾經濟學獲獎演說之中所說:「一個八十多歲的人,在為自己在二十多歲時的成果而獲獎,不知該如何表達」。但他更大的「不幸」,在他發現了傳統教條的錯誤,又不遺餘力的去彌補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上的缺陷,而不是重構。

馬竭爾在完成新古典經濟大廈的構造時,將無法安置的幾塊「怪石」隨意一擱。儘管庇古等人把「外部性」、「分工和專業化」等問題打磨的近似平態,但凡勃化、熊彼特和加爾布雷斯等人卻找到了其在制度上的裂痕,這樣的裂痕是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框架內部無法彌合的。

科斯找到事物的根本,也就是在傳統教條中假定私有產權的合理和公正,這也許和科斯曾是社會主義者有關。私有產權必須是在真實有效,如果不是,權利的界定和權利的安排就變得十分重要,這時科斯的經濟學的天賦再次顯現,而這一次他卻回到了新古典經濟學的邏輯中。

在科斯的經濟哲學語境中,為找到符合新古典傳統的推理邏輯,在新古典的基本模型—完全競爭的存在條件,發現其忽略的暇眥,這不僅是傳統分析中的外部環境因素。即使存在完全競爭市場,也只有對產權明確界定之後,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新古典經濟運行的邏輯不是發生在機體外部而是內部。只有假定市場運作充分有效,不論產權如何,馬竭爾的「怪石」才能順利放入新古典的框架之中,於是經濟組織的內生論就自然形成。

正是科斯的天才指出了新古典的缺陷,但是他自己陷入了自向的矛盾的泥潭,即無摩擦力的世界是完全競爭的條件,而市場的充分有效才能保障市場運行的無成本,而只有充分有效才可能納入到新古典的框架之中。正如布坎南指出的:「在資源配置的『效率』中一些所謂『交易成本』障礙可以在關於體制改革的假設中得到更恰當「(布坎南,1986)。體制的存在是討論交易成本的前提,而無交易成本就談不上體制。

也許科斯發現了問題,由此他推論認為,如果市場交易費用是存在的,在產權已有明確界定的情況下,相互作用的各方也會通過合約找到共同較低的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的選擇以他能帶來的生產價值的增加大於它的運作所帶的費用而定。科斯的哲學起點又回到了《企業的性質》的邏輯上,交易成本忽視了組織形式的根本特徵,因而不能利用它推翻新古典的框架,就如同我們不能找到摩察力而否認古典力學一樣。而有限理性只不過是新古典經濟學產生了邏輯推理上的障礙,但是利用現有的理論說明,在邏輯還是清晰明了的。科斯的努力是否同瓊·羅賓遜和張伯倫一樣會使新古典更加精美呢?揚小凱等人認為科斯擴展了新古典的層次,使交易的內生和外生分開,這是有打破傳統的「分工與專業化」框架(楊小凱,1999),迪屈奇的觀點是交易成本至少使傳統的生產成本與合同前後的成本分離,而在新古典的原有框架中這是無法解決。(迪屈奇,1999)

我們如何看等科斯的經濟思想哲學語境,正如最先發現科斯天才思想的斯常格勒而言:「只要我們同意那些看法,即認為一門科學中有一些屬於主導地位的理論,而這些理論被一些通常由許多人單獨發現的新理論而取代,我們就是把科學理論方向的變化作為一般科學問題來對付「(斯蒂格勒,1990)。科斯的經濟思想引發了理論經濟史重大革命,而使微觀經濟學更具有普適性和一致性。但是經濟學亦未由此迎來愛因思坦時代,而科斯卻成了新古典經濟學的衛道士。

但是,「一個經濟學家的工作影響和他享有的(非專業的)名聲很可能是負相關的。這一論述亦非沒有例外—在適當時間之後,一個愛因思坦思想可以為千百萬不懂得他的發現所知曉「,(斯蒂格勒,1990)七十年過去了,科斯的理論亦未被經濟學界以來的人士所知曉,那麼經濟學的相對論在哪裡呢?

參考文獻

1.施蒂格勒《經濟學家和說權者》上海三聯書店1990.

2.科斯等《財產權利和制度變遷》上海三聯書店1994.

3.布坎南《自由、市場、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1990

4.迪屈奇《交易成本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楊小凱等《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6.陳郁《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上海三聯出版社1996.

7.多爾《經濟思想史》商務印書店1981.

8.亞當·斯密《國民財富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店19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Olay光感小白瓶+卡尼爾全效瞬白精華
閃瞎!價值6億藍寶石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