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們談論戰爭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什麼

當我們談論戰爭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什麼

最近喜歡上了刷戰爭電影,大概是覺得生活寡淡無味,需要點大場面來增添些顏色。連續幾周的周末時間依次刷了幾部經典:《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以及今天的《拯救大兵瑞恩》。斯皮爾伯格真的是天才導演,納粹拼儘力氣要滅種的猶太人,這個種族前前後後在各個領域卻出現了多少傑出人物!

這部電影的哲學思辨終極疑問之一是,犧牲6個人去拯救1個,是否值得。影片開頭血腥激烈的搶灘戰鬥結束之後,湯姆·漢克斯扮演的米勒上尉便接到了拯救大兵瑞恩的任務。作為一名篤定、嚴守軍令的軍人,他毫不猶豫地帶領甄選出的8人小隊出發。任務執行過程遭遇德軍,隊員中出現傷亡,開始有人抱怨、想要放棄的時候,米勒上尉用自己出身的秘密換來了尊重,換取了隊伍的凝聚力。他是一位教師,那個紙筆風流、侃侃而談的背影也許已經消失在他家鄉的回憶中,人們也難以想像現今少言冷靜、征戰血海的上尉曾經在家鄉的身份。

戰爭,的確把我們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但是米勒上尉的那句,「當我犧牲一個兄弟的時候,我認為這可以拯救2個、4個、10個甚至100個的人」,讓我開始理解這部電影的內核:戰鬥,是為了拯救,為了那種雲淡風輕的與家人團聚,歡笑一堂的簡單幸福,是為了更廣大的自由。所以後面整個小隊都期待瑞恩是個值得付出代價去拯救的人,事實上的確如此,他不願離開堅守的防線與戰友,獨自退縮、逃回美國。故而有了米勒上尉寥寥數人留下來和瑞恩部隊的零星士兵守橋的最後一役。

令人諷刺的也是這部電影我覺得最扎心的是,米勒上尉最終是被自己釋放的德國戰俘射中的。對敵人的憐憫是否應當?在敵人被俘之後是留他一條生路還是一顆子彈終結他的人生?米勒上尉選擇了「善」,而戰爭現實卻把最殘酷的一面展現給我們。優秀電影的優秀之處便是將人性一層層剝離給你看,善不一定有善報,但是再給你重來一次的機會,你還是會釋放那個沒有武器的敵軍俘虜。

小分隊裡面除了男一號最喜歡的就是那個狙擊手了,百發百中,酷到爆表。電影裡面的手雷、燃燒瓶等等都是可以在近年來一直很火的「絕地求生」遊戲中見到的。當恐怖和戰爭尚未消失的時候,認識和了解一些武器、學會自衛是必要的。尤其是最近發生的殘殺校園兒童等惡性事件,時時提醒我們,雖處在相對和平的年代,但是「惡」從未離你我遠去。

當生活充斥著疲累、麻木和日復一日的平庸的時候,一部偉大而優秀的戰爭史詩,完全可以把你從對生活的抱怨中拉出來,重新感念和平年代來之不易。起碼,我們還和家人、朋友、愛人在一起,不會因為戰爭被迫離開他們。

從1998到2008,《拯救大兵瑞恩》上映後二十年,站在2018的你我,不再懵懂少年,不再狂妄張揚,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幼稚被現實碾碎過,夢想雖依稀零落但還存點點星火,此刻眼下,大概就是最好的年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聊個 的精彩文章:

TAG:聊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