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妄想公平

不要妄想公平

昨晚跟家人一起看了號稱零差評的新電影《我不是葯神》。觀後第一感覺竟然是:見面不如聞名。

程勇從一個倒賣仿製葯發家的商販,升華為一個心懷仁義的大俠,與時常見諸媒體的慈善家,在行動的意義上並無二致,甚至還有相當的差距。那些看似尖銳的衝突、力圖催人淚下的橋段,在底層患者的襯托下,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我內心來說,確實感覺不到藝術層面的光彩。

然而,影片所獲得的社會好評(排除人為製造的可能)畢竟具備相當的說服力,我推測最主要的原因,是醫療常識普及程度的不夠。直到如今,雖然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不盡相同,但貌似跨專業的人才卻比比皆是。修水電的師傅可以轉行賣水果,服裝廠的會計轉眼就變身為售樓部的置業顧問;一覺醒來,隔壁開理髮店的小夥子居然經營起超市來,而老王家新聞專業畢業的兒子卻決定養豬了。但是,看看醫療行業,又有幾個人能夠輕鬆入行?這一人類絕對剛需的業態,卻堅壁森磊,沒有相當的基礎,連跨入的門檻都找不到(請不要拿醫療騙子懟我)。所以,雖然某些特殊藥品的價格確實很高,但與巨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有切身體會和相關知識的人卻非常少。所以,當這一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以電影的形式突然展現在億萬觀眾的面前時,大家就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不奇怪。

可是,作為一位從事醫療行業多年的觀眾,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故事。當然,把某一特定患者群所面臨的治病難、葯價高、渠道窄等現象予以呈現,也不失為一次有益的貢獻。但影片所表達的善惡是非觀點,我無法認同。

對於專利的敵意,會成為創新的巨大阻力。而尊重專利,是要拿出實際行動的。眼前掙扎的病人固然可憐,但如果鼓勵低價仿製葯的盛行,只會逼迫葯企放棄高投入的新葯開發。果真如此,則醫學發展的腳步必將停滯,人類健康的保障將無從談起。因此,影片中男主角宅心仁厚、仗義疏財的行為(老實說,我也干過),雖然直接幫助了一批患者,卻間接損害了葯企的利益,也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創新精神。客觀地說,雖犯不著抨擊,但也無須鼓掌。

個人認為,真正的良性循環,是儘可能有效地配置社會資源,在政府、慈善機構、葯企和患者之間建立相對平衡的機制。這種機制必須兼顧葯企的盈利訴求、患者的治病訴求、慈善機構的救助訴求,以及政府所應承擔的協調指責和投入。但必須承認,這樣的機制無法完美,更別提什麼公平,無論什麼形式的利益,都會一點點壓縮公平的生存空間。

或許,本來就沒有公平這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白衣說起 的精彩文章:

TAG:從白衣說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