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歲當司令,後放棄高官厚祿,卻成為解放軍永遠的總司令
原標題:他35歲當司令,後放棄高官厚祿,卻成為解放軍永遠的總司令
1921年,朱德35歲,他升任雲南憲兵總司令一職。在普通人看來,他此時的人生無疑是非常成功,正是繼續大展宏圖之際。然而多年的軍閥混戰早已讓朱德厭倦不已。
他抱著救國的目的從軍,跟著他的長官們,這些年一會護國一會護法,為著不同的名義打仗。可是仗越打越多,似乎永遠也打不完。名義也變得越來越高尚,然而這個古老的國家,現在看起來既無國也無法。各地軍閥割據一方終日混戰,國家卻依然有國無防,羸弱不堪。鄉裡間惡紳橫行,老百姓流離失所,任人魚肉。
朱德不禁感到深深疑惑,這樣下去如何是個頭呢?難道我也要成為又一個熊克武那樣的人嗎?年輕時充滿了理想,希望可以改造醜惡的世界,為了推翻腐敗不堪的滿清政府捨身忘死。可是隨著時間的緩慢推移,年輕的革命者們掌握了權利,膨脹的權欲開始吞噬純凈的理想,裹脅著熊克武那一代人在時代的洪流中浮浮沉沉,終於把他們變成了他們年輕時最討厭的樣子,曾經滿腔的熱血如今都化為一攤狗血。昔日好友至交反目,過去精誠同志仇殺,現實中所發生的一切都彷彿是對這些曾經的革命者的尖刻諷刺與冷冷嘲笑。
朱德不願意再重複這樣的道路了,戎馬之餘,他時常與好友孫炳文徹夜長談,討論救國救民的方法。兩個人都對國內時局感到非常失望,相約一起出國去探尋可以真正改變中國的政治制度。1922年,朱德決定放棄在國內的一切,拒絕了高官厚祿的邀請,動身去德國留學。在德國,馬克思的故鄉,他最終決定終身信仰共產主義,並在周恩來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回國後的朱德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在南下的過程中遭遇敵人的圍追堵截。在廣東的三河壩,為掩護主力部隊而艱苦奮戰三天的朱德,得知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向潮汕方向進軍的主力部隊已經潰散,而他所率領的孤軍成為了當時我軍僅存的力量。
這個危急的時刻,朱德沒有時間灰心喪氣,他冷靜總結了南昌起義失敗的教訓,做出了眼前擺脫強敵,轉而向湘粵贛發展的決定。
轉移的過程中,有的人覺得哄哄烈烈的大革命已經無可挽回地失敗了,革命的前途徹底黯淡無光,紛紛於途中主動脫隊,去謀求個人更好的出路。
從現代人觀念來看,時年41歲的朱德,面對革命的激情和冷酷現實的碰撞,毫無疑問會選擇後者。若憑藉他早年間在舊軍隊時的關係,假如在此時放棄,依然可以從以前的拜把兄弟們那裡得到一個不錯的職位。
然而,從朱德接觸共產主義的那一天,他就認定只有共產主義才可以拯救當時千瘡百孔的中國和億萬萬飽受苦難的黎明百姓。個人的榮辱在他看來已經微不足道,中國沉淪了太久,在無邊的黑暗之中,需要有人能舉起火把。
在江西的天心圩,他把剩下同志召集起來,他不想強迫人留下。他知道革命需要有人捨生忘死,革命需要有人全心付出,革命需要有人去甘於犧牲,變成道路旁一具具冰冷的屍體,湮沒於塵土,許多年後,沒有人記得名字。因為革命需要用個人滿腔熱血去噴濺成火種,從而點燃一支成雄雄火把,燃燒自己,換取黑暗而又昏沉的世界可以重新變得光明。
朱德站在一個高台上,他沒有說任何大道理,他只是說,願意繼續革命的跟我走,不願意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底下的人默默互相望去。終於,有的人摘下了自己的帽子,脫下了自己的軍裝,他們捂著臉低著頭默默離開。還有許多人決定留下。朱德把留下的人進行了整編,第二天清晨,迎著朝陽,重新上路。
幾百公里外的井岡山,一個留著長發的年輕人,正等待著他們的出現。
之後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很多人離開叛變或者犧牲,但堅持到最後的人,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今天是朱德元帥逝世42周年,元帥千古。
本文作者 :楚惜刀,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血戰布納,打斷日本鬼子那隻到處亂伸的爪子
※他是獨臂將軍,被譽為紅軍趙子龍,做過一件事,全軍轟動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