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從治療角度看,藥物最迅速,排毒最必需,營養最安全,心理最徹底

從治療角度看,藥物最迅速,排毒最必需,營養最安全,心理最徹底

人長肉身凡胎,吃五穀雜糧,難免不生病,生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不舒服就要解決方案。雖然美國醫學博士巴特曼先生,已經在臨床用白開水治好了各種各樣的疾病,但是多喝溫開水、注意休息等,這類解決方案,不太能滿足大部分人想要快速見效的心理。

藥物最迅速

沒有人想慢慢變得健康。在身體能夠承受藥物副作用的前提下,不適的癥狀越快消失越好。人的生命有限,所以在任何時期,處理一件事情,能否快速顯效,成為判斷一個人能力強弱、一個工具是否實用、一個方法是否有效的關鍵指標。葯,作用精準,起勢迅猛,發力霸道,顯效極快,最能滿足病人快速除病的心理。也因此,生病吃藥成為常識。但是,不光是病菌有耐藥性,細胞也有耐藥性。如果長期吃藥,到了後期,藥物的毒副作用會大於藥物的治療作用。腸胃、肝腎都會不同程度受損。

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也不管包裝盒上是否註明了不良反應和不宜人群,只要是葯,就有副作用,這應該是常識。原因在於,不管是包膜成分還是功效成分,都不是人體必須的,這是第一層。西藥按大類分,約有三類,分別是抗生素、干擾素和激素類。中藥不管是草藥還是成藥,也不管是飲片或者膠囊。理想情況下,這些東西本應該直達病灶的。但吃藥和吃食一樣,都是走全身周流循環,正常的組織細胞也會受到干擾刺激,這是第二層。有些藥物成分,直接對某些器官組織有精準傷害,這是第三層。有了這些基本認識,你不會被所謂的靶向藥物迷惑。靶向藥物定靶能精確到哪種程度呢?普通藥物真正到達病灶的量很少,靶向藥物只不過是提高了送達率而已,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到達病灶的有效劑量提高,可提高治癒率,但永遠不可能沒有副作用。

排毒最必需

如果你總是身體不舒服,或者免疫力低下,經常生病,又或者吃藥的效果不如以前時,你最應該考慮的是排毒。嚴格來說,從青壯年開始,最好每年都做一次排毒。人們關心空氣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因為這些問題比較突出,而且顯而易見,但這些只是外源性毒素。內源性毒素,其實對身體的傷害也非常大。有很多相關試驗:人在生氣時所產生的毒素,能在幾分鐘內毒死一隻老鼠。糖尿病人的汗液,注射到老鼠皮下,老鼠會在三十分鐘內死亡。鼻炎癌患者的鼻血,滴到地毯上,使地毯冒出青煙。

毒垢與疾病的科普視頻里講到,人從14歲開始,血管就開始緩慢堵塞。在沒有干預措施的情況下,血管堵塞問題只會越來越明顯。最開始是靜脈血管堵塞,再嚴重就是動脈血管堵塞,可引發中風、偏癱、卒中和心梗。生活方式越差,血管堵塞的速度自然就越快。成年人在飲食、作息、運動方面,有一定的健康觀念,但卻因為各種生活壓力,在心理上很難做得很好,情緒毒素的問題比較突出。

排毒的方式很多,排毒飲食,如果蔬汁、酵素、益生菌、斷食等。戶外運動,如慢跑、游泳、登山等。中醫養生,如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還有灌腸、催吐等。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催吐也可以排毒,實際上嘔吐是非常重要的排毒功能。有學者認為,馬沒有嘔吐技能,所以大部分馬的死亡原因是死於中毒。我曾經提到的似有意似無意運動,其中有一個調整反應,就可以讓人嘔出體內年深月久的髒東西。除這些外,我經常強調的打坐觀想、站樁禪定等,也是很好的排毒方式。為了健康,你應該至少選擇1到2種排毒方式。

從治療角度看,藥物最迅速,排毒最必需,營養最安全,心理最徹底

營養最安全

營養和毒素是硬幣的兩面。一個多,另外一個必然少。營養不良,身體用於排毒的能量不足。毒素過多,會抑制身體的營養吸收。合理的排毒,可以讓人很鬆快,但極大可能會比較虛弱。樂嘉先生曾經因為帶狀皰疹,辟穀了一周的時間,按他的自述,雖然皰疹消失了,胸肌從C罩杯變成了A罩杯,整個人也比較綿軟。此時補營養,一定要小量多次,緩進慢補。

物質消費花錢,身體活動就花能量。沒有營養就沒有能量。身體的營養材料,存在優先供應順序,越是重要的器官,越優先供應。比如肝臟缺了,那身體不少地方可能都缺。身體的營養材料,還可以拆東牆補西牆。這在理療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比如你有頸椎病,你堅持做頸椎保健操半年,頸椎病可能慢慢的就沒了。但是過了半年,你也許腰不舒服,你不會認為腰病了,是因為頸椎康復帶來的副作用。

實際情況是,你做頸椎保健操,頸椎活動量增加,營養能量會更多流向頸椎,頸椎因此逐漸康復。但你身體的缺口仍然存在,如果腰也是個薄弱點,那這個缺口,就在腰部體現為癥狀。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身體,在拆東牆補西牆。優先供應和拆東牆補西牆的機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生命器官,延長人的生命。這個時候補充營養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不但可以修復病灶,還可以修復身體其他部位。

心理最徹底

如果說營養,決定了人體的硬體,提供各種結構和功能。那麼心理,就決定了人體的軟體,處理各種信息和命令。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小孩生病主因是積食,青壯年生病是過度消耗,中老年人病因是情緒》,提到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生病的不同主因,其實小孩子有沒有情緒呢,也有。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出生時嗆了羊水,出生後還算健康,但比一般的孩子,感覺差一點。小小的孩子,就有很多心事,生氣或者不滿意了,也不願意說出來,總是悶在心裏面。顯而易見,這是對健康不利的。

任何一次不好的經歷,都可能導致心理上的變化。小小的心理狀況,若是長期的積累,不但心理健康有問題,身體健康也會出問題。人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間的信息交換、溝通、解讀等情況,都會存儲在人的身體里。積極的信息,促進人的健康,負面的信息,危害人的健康。舉個例子,你討厭某個人,忽然聽到他說話的聲音,你必然反感,身體會發生很多不好的反應。這是因為這個人的聲音,已經被記憶為負面信息,儲存在你的身體里。你關注了我的微信公眾號: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知道身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某一次你生病了,情緒比較低落,忽然想起了我的文章,瞬間又對身體充滿了信心,就像醫用安慰劑一樣,對疾病康復有正面作用。

信息和情緒相伴相隨,修佛者注重無分別心,看這個和看那個是一樣的,沒有激起任何情緒,這自然是對健康有利的。一個場景、一句話、一段文字,分別代表著畫面、聲音和文字信息,都有可能引發你各種情緒,及對應的生理反應。信息引發情緒,情緒帶來生化反應,如果可以做到,將那些不好的信息全部清除出去,那對健康的作用不可估量。我之前提到的朱崇奎先生,就是利用這一模式,指導幫助人們清除體內的垃圾信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小孩生病主因是積食,青壯年生病是過度消耗,中老年人病因是情緒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