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的芳香——品味《紅樓夢》
西方經典說,文學是一朵金薔薇,由無數的金子碎屑合成。
《紅樓夢》無疑是中國文學的「金薔薇」,而細節正是形成金薔薇的那些碎金屑。它龐大豐富的內容,都是通過細節來表達的。
當一個人要告訴另一個人:《紅樓夢》這書好在哪裡,為什麼會百讀不厭,書里的人物如何使人感動,作者的意圖怎樣含蓄、巧妙地傳達……就要帶著那另一個人去領略細節,回味對話,感受心靈的悸動。
就像一座大觀園,須要開門後一處處走來,一亭一院進去,一草一木賞過,才能知道這園子如何精美,如何曲徑通幽。
沒有得到細節的滋潤,就聞不到名著的芳香。
乞紅梅 憫妙玉
妙玉是一位佳人型的女尼。
第五十回《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冬天賞雪,因寶玉聯句落第,李紈罰他去櫳翠庵向妙玉討一枝紅梅。「寶玉忙吃一杯,冒雪而去。李紈命人好好跟著。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紈點頭說:『是。』」可見妙玉對寶玉「獨厚」之意,眾人盡自會意。然而中間並無多少鋪墊。某日那妙玉在惜春處下棋,見寶公子來,便紅了臉。只寫到此為止。
《紅樓夢》書中人物的可愛之處就在於:能「容情」。大觀園中的小姐們芳心剔透,無所不覺,但惻隱暗懷。能不點破時,盡量不點破。即使李紈說妙玉「為人可厭」,卻也沒有嘲笑她「對寶玉獨厚」這一點。黛玉的話中也含有關愛。這其實是中國古人的一種做人原則,也是美學法則。所謂溫柔敦厚,溫文爾雅者,自《詩經》始。眼睛乾淨,見「有」若「無」,乃真佳人。
這與襲人那種「無」中看「有」,無中生有,並用一些無憑據的話去進讒於王夫人的品性相悖,故襲人不能算佳人。
賈家僕人介紹妙玉時,說她「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文墨也極通……模樣又極好」。昨天的妙玉曾是今日的眾千金,而明天的她們又焉知不會成為另一個妙玉呢?惜春後來的命運果然如此。所以,眾人對妙玉,多有惺惺相惜之意。
書中沒有描寫大雪滿山時,寶二爺與妙玉二人,在雪中摘梅相贈時如何相對的情形。想那妙玉見寶玉來討梅花,必是親到梅樹下選擇。一番交往,是為奇緣。但見一會兒,寶玉便擎了一枝極豐美的梅枝歸來。這邊李紈已經準備了美女聳肩瓶,貯了水準備插梅。接下來,寶玉所作紅梅詩,則句句是對妙玉孤身清冷的讚美與憐惜:「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那觀音菩薩的楊枝露,不排除有男女雲雨甘露的意思。而對於這些,妙玉已經無可求。獨居於廣寒宮內的嫦娥,才是妙玉的寫照。嫦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美麗超凡、寂寞無邊的形象。寶玉用此典表現了對妙玉命運的理解。
事隔經年,寶玉過生日時,意外地接到妙玉祝賀的帖子:「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他心中暗自稱奇,頗有受寵若驚之感。記住別人的生日,送來祝賀,對於俗人尚且是一種親近之舉;而對於一個庵中的出家女尼,則更有芳心獨訴之嫌。何況這被賀者又是一個滿園春色的年少貌俊的公子哥兒。怡紅院中花團錦簇的生日宴,妙玉去不了。只能是在她那山高月小的櫳翠庵修行房中,寫下這言猶未盡的帖子。
寶玉對這一張突兀的帖子,會採取什麼舉動?萬一在姐妹們中被隨意取笑,遇上口角尖刻的,不免要受些嘲弄,亦無人保護,豈不是自討無趣?但妙玉還是投了這張帖子。在寂寞的青燈古佛下,她已將寶玉引以為知音。也許在雪裡贈梅時,二人曾有過面對面的私下交流?不過寶玉的性靈,還在於他有著不必口舌相告、自然便能意會青年女性的萬般細膩。投帖與贈梅,成為妙玉清寂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一個點綴。
寶玉請教於曾與妙玉作鄰的岫煙,她引出了妙玉所喜愛的詩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借岫煙之口,講出妙玉崇尚莊子,率性而為、不隨俗的天性。寶玉遂以「檻內人」之名回帖。以「檻」為界,表達出雙方那種欲近卻遠的心情。寶玉的愛護謹慎,表現了曹雪芹對於妙玉處境的深切理解和同情。冊子上說她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這段判詞不應看作是對妙玉的諷刺,而是對她這種邊緣處境、迷惘情懷的擔心牽掛。而除了能夠替妙玉沖洗一下被劉姥姥弄髒的地面,寶玉實際上不能為她做得更多。
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為,人皆有「氣息之別」,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一種文化氣息,難以消除。妙玉曾經主動邀請黛玉寶釵品茶。中秋月夜,湘雲與黛玉聯詩時,妙玉從山石後轉出來喝彩,請兩人到庵中烹茶續句,表現出她那「求其友聲」的願望。我們看待妙玉應該如正常青春少女。其受壓抑尤深,何必責備求全?判詞末二句說妙玉:「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妙玉既依託權門,賈府敗落,千金們落花飄泥,為娼尚且有之,何況一妙尼?後四十回寫到妙玉被強盜輕薄一節,實在令人不忍。
寶黛戀情遭到反對了嗎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史太君借聽書說戲,痛斥當時說書人講「才子佳人」故事的濫套:
這些書就是一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這麼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一個男人家,滿腹的文章去做賊,難道那王法看他是個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有些評論者認為,賈母在這裡是在指桑罵槐地說黛玉與寶玉,表明這位老祖宗將來不會支持寶黛結合的態度。
把史太君想得如此簡單潑辣的,是沒有讀透《紅樓夢》,也沒有書香人家的生活經驗的人。進了榮國府,就算是劉姥姥,也學會了說話含蓄,何況史太君作為兩府至尊,素重人倫。
這其實是曹雪芹借賈母之口,對那些說書人「佳人才子」套路痛加批評。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也存在商業化的濫觴。老太太的文化品位與鑒賞眼光,出自世家積澱。
撤過殘席,一大家人挪進暖閣後,賈母便說:「都別拘禮,聽我分派你們就坐才好。」說著,便讓薛夫人、李紈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寶琴、黛玉、湘雲三人皆緊依左右坐下。向寶玉說:「你挨著你太太。」於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夾著寶玉,寶釵等姐妹在西邊。
在上一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宴席中,賈母也是讓寶琴、黛玉、湘雲與自己同席的。
賈母最愛憐這三位女孩子。寶琴失母,黛玉、湘雲都是孤兒,她們三位在姐妹中是個性清新、風韻深厚的。
這晚到放煙火時,黛玉稟氣虛弱,不禁「劈拍」之聲,賈母使摟她在懷內。如此嬌弱的外孫女兒,如此呵護的外祖母,怎麼可能那樣當著眾人含沙射影地罵呢?
賈母深知寶黛感情。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黛玉與寶玉鬧矛盾,一個摔玉,一個剪玉穗。賈母見他兩個都生氣,只說趁今兒那邊去看戲,他兩個見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得抱怨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兒的遇見了這麼兩個不懂事的小冤家兒,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語兒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眼,咽了這口氣,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他娘的又不咽這口氣。」
這口吻,這牽念。這是老太太在一天就要呵護寶黛一天的宣示啊。賈府里還有誰能夠得到「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的至愛呢?
賈母對寶黛之情呵護至深。她送給兩個玉兒的「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句話裡面飽含多少理解、疼愛和智慧,令寶黛思量不已。
老祖宗明白,他們之間那種深刻的情分,那就是「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情境。
「冤家」在中國古典文學與戲劇中皆是指那種撕拉不開、丟不下的,靈魂中最重要的人。「冤家」也是戲劇中對至愛者的稱呼。
鳳姐與賈母是某種聰明靈性的跨代「閨蜜」。鳳姐對於黛玉的態度也值得重視。
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一回,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
這是鳳姐的心裡話,她心裡也從此認可了黛玉,認為是「自家人」。
寶黛吵架,只見鳳姐跑進來,笑道:「老太太在那裡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來瞧瞧你們好了沒有。我說:『不用瞧,過不了三天,他們自己就好了。』老太太罵我,說我懶,我來了,果然應了我的話了。也沒見你們兩個,有些什麼可拌的,三日好了,兩日惱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這會子拉著手哭的,昨日為什麼又成了『烏眼雞』是的呢?還不跟著我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點心呢。」說著,拉了黛玉就走。
鳳姐對寶黛關係十分關懷,對黛玉有一種不分彼此的情意。拉了就走,何等親密。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鳳姐對黛玉笑道:「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寶釵在此處插話,但鳳姐並不搭理,繼續地追著林姑娘不放:「你給我們家做了媳婦兒,還虧負了你么?」指著寶玉道:「你瞧瞧,人物兒配不上?門第兒配不上?根基兒家私兒配不上?那一點兒玷辱你。」
這些話說明了在寶玉的姐姐妹妹這夥人中,鳳姐是認可黛玉的根基家私與門第的,在鳳姐心目中寶黛是良配,她對寶黛關係由衷認可。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 薛姨媽愛語慰痴顰》,聽說林妹妹要回蘇州,寶玉立即以痴情回報予堅決抵制。他喊出了這句千古奇言:「憑他是誰,除了林妹妹,都不許姓林了!」薛姨媽的反應是:「寶玉本來心實,可巧林姑娘又是從小兒來的,他姊妹兩個一處長得這麼大,比別的姊妹更不同。這會子熱刺刺的說一個去,別說他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腸的大人,也要傷心。」後來去安慰黛玉時,她又說:「我想你寶兄弟,老太太那樣疼他,你又生得那樣,若要外頭說去,老太太斷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給他,豈不四角俱全!」在這一回里,薛家母女,都自然可親,令黛玉領略到了一種溫情。這對純情的青梅竹馬的情侶,是受到舉家上下溫情脈脈的呵護的。
人們眼中的寶玉與黛玉,並沒有賈母所斥責的那類戲目「鬼不成鬼,賊不成賊」「做出這樣事來」的不堪,也並不是說書人所編造故事中的那種「見一面就託付終身」和私奔的模式。寶黛二人從來沒有逾矩的事情和念頭,他們恪守「大家生活」的常規禮數,期待著家庭與家長對自己情感的認可。
在這個大家族中,賈璉與鳳姐這一對,就是「親上做親」。薛蝌與邢岫煙,是在投奔賈府的一路上見過的,相互中意的。薛姨媽在決策時,與薛蝌徵求過意見。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包含的一份人情體貼,屬於情理之中。
可見,寶黛沿著這個模式,是可以走下去的,並不會形成對家庭的悖逆。那種認定寶黛愛情一直受到賈府排斥的觀點,是一種貼標籤式的邏輯思維,並不符合原著中所呈現的環境關係。
所謂「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是《紅樓夢》故事的環境設定。寶黛愛情沒有「西廂」之艷情,沒有「淫奔」之意圖。他們是在大家庭家長呵護下成長的一對溫馨之花。
寶玉與黛玉幸運地完成了一個從兒童感情到青春萌動的愛情過程。《紅樓夢》對於這種青春萌動的漸進描述是貼切、形象和富於個性細節的。寶黛愛情沒有婚姻的結局,美而不滿,然而他們已經享受了漫長的純情時光,這是大多數人一生都無緣有之的。
曹雪芹所無限眷戀的人物與美境是那個社會的產物,他把這段愛情故事寫得如此美好,又如此婉轉哀怨,鬱郁多愁,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悲劇美。
寶釵「待選」:被忽略的情節
寶釵進京是來「待選才人」的。這個細節基本上被評論家和讀者們忽略了。
薛姨媽攜家眷一進賈府,就給上下送禮。一方面她是遠親,不似黛玉是「骨肉」;另一方面也是為女兒「選妃」作些打點。寶釵在賈府處處做出一副標準的「淑女」狀,裝得沒有看過那些「雜書」的樣子,是為「推薦」入宮作一種「賢德」的粉飾。
寶釵「選妃」之事應該是先探了門路,不會像一般小家碧玉完全是候選的。門路,只能是姨媽王夫人的長女元春。甚至可能就是在元妃的示意下,選擇家族中的淑女進宮的。
過去有一個解釋,元妃為寶玉選中了寶釵,所以無法抗禦。然而,僅用元妃配送禮品時,寶釵與寶玉一樣的事,不足以表明娘娘的旨意就是為寶玉「選妻」,也許另有深意。
賈元春人老色衰,眼看宮中新人出現,自己無子,必然會邊緣化。為了整個龐大家族的安全與發展,尋找「接班人」,也是宮廷慣例。
元妃送禮品一事,發生在《紅樓夢》開頭不久賈府的極盛時期,情節上最近的銜接是寶釵進京「選妃」,而不應該遙遠地對接到了後面的寶玉成婚。
元妃的那份禮品,及其對寶釵的仔細端詳,都可能是在考慮「選妃」事宜。最明顯的是,在送禮之後,元妃指令寶玉也與姐妹們一同住進大觀園去,這裡就沒有要規範寶玉情感的意思。
王夫人時常入宮稟告家事,元妃不可能不知道老太太的安排,不可能不知道寶兄弟與黛玉最親近的事實,然而娘娘並沒有阻止。
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畫薔痴及局外》,賈母要拿出自己的銀子來給寶釵過生日,也有「待選」的因素在內。如此家族重大機密,是鳳姐也不能參與的。賈母在席上當著薛姨媽大肆誇獎寶釵,其實是有點失身份的。只能解釋為,寶釵已經走在去皇宮的路上了。
而正是在這次生日宴會上,看戲的時候,寶玉與寶釵開玩笑,提到「怪不得人家將姐姐比楊妃」的話。這裡值得推敲,究竟是誰拿寶釵比楊妃呢?或許是眾人私下對寶釵「待選」的小議論。寶釵勃然大怒。這也有失身份。何至於呢?想來正是「待選」中的微妙心理,被寶黛窺破,所以敏感翻臉。
寶釵「選妃」到後來卻沒有了下文,這極大可能是與元春的早夭有關。如果元妃一直健在,那麼將這位端莊美麗的表妹引薦給聖上,是順理成章的。
雖然元妃的這一次贈禮,使寶黛二人產生了不快,但不足以表示來自元妃的旨意,就是要讓寶玉娶寶釵。因為元春完全用不著那麼含蓄,讓人猜謎。「賜旨完婚」,就是最體面的恩典。
如果真的是元妃有這層意思,那麼還需要幾個內眷在寶玉成婚時編排什麼「調包計」嗎?恐怕是連同賈政都要忙碌起來的大典。皇恩浩蕩,是名正言順的大事。
質疑「調包計」
關於《紅樓夢》的作者,此前一般認為前八十回系曹雪芹所寫,後四十回系高鶚所續。近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紅學界的意見,將該社出版的《紅樓夢》的作者改為「曹雪芹 無名氏著」。事實上,紅學界關於《紅樓夢》的作者一直存有爭議,有人認為:後四十回就是曹雪芹所寫。《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作者?其實通過對書中一些關鍵情節和細節的辨析,是不難做出判斷的。
第九十六回至九十八回用很多篇幅精心編造、刻意描寫,將構成《紅樓夢》全書主線與核心的寶黛結局用一個「調包計」來終結——寶玉的婚姻,由某幾個內眷的陰謀手腳操作,以寶釵偽裝黛玉,演出一場三個人的悲劇。
從戲劇效果看,這樣的演出非常震撼人。現在的電視劇和電影也沿用「調包計」的戲路,流傳非常深廣。於是,反過來影響到了對原著的閱讀。一般的人們都以為這就是《紅樓夢》的原本結局,也從這個結局給裡面的人物定了調子。
一大批《紅樓夢》的讀者是先看了電視、電影,才轉而去看小說的。這也正是現代傳播的一個規律。
然而,這種從「調包計」入手的閱讀,使得讀者從一個「陰謀」的角度來觀察全書。因為他們從結局得到暗示:原著的書寫也包含了一連串的「陰謀」。「調包計」結局,誤導了閱讀,極大地損害了原著。曹雪芹的悲嘆「誰解其中味」,一語成讖。
我認為,「調包計」不符合《紅樓夢》原著的生動內容及演繹的豐富性,不符合那個時代大家庭的情理。
鳳姐有沒有教長輩們搞出如此下作的「調包計」?賈母是不是心冷而拋棄了她的外孫女兒?黛玉「淚盡而逝」的結局究竟當如何演繹?她是為寶釵嫁給寶玉而活活氣死的嗎?
這個結局有許多疑點,它使得情節、色彩和趣味降格,原著奠定的格局與大氣象全變味了。
首先,不應將「金玉良緣」這種「和尚道士說的話」,當作賈府以此來處理繼承人寶玉的婚姻之準則。
賈府是世代大族,鐘鳴鼎食人家。雖然有賈敬當了道士,但主流是仕宦傳家。儒家的文化和道統牢牢地佔領統治地位。王夫人信了佛,趙姨娘依靠馬道婆,然而這些都不能拿到檯面上來主宰賈府的大事。世俗中的小事,也沒有聽說是依照什麼「和尚道士」之言而決定的。
所謂「金玉良緣」,第三十六回《綉鴛鴦夢兆絳雲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寶玉在夢中反抗道:「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前面一句其實也是賈府的正統思維。薛家營造著「金鎖姻緣」的附會之說,金鎖之類的東西,是商人家庭里慣用的。生意人最是迷信,因為他們要見機而行,所以運氣之類很重要。但薛家的文化,是不可能統治賈家,壓倒賈家的。
後四十回對賈府生活的「寒傖化」描述,早已經有人指出過,例如紫鵑為林黛玉點餐,「大頭菜放麻油」之類,完全與前面的錦衣玉食不搭,整個就是小戶人家的吃法。在對人物風采與性格的理解上,也出現了一個寒傖化和粗鄙化的處理。這是最嚴重的格調和品質的變化。
試想,那種偷偷摸摸地打著燈籠,喚來雪雁舉行的婚禮,不也是一套「大頭菜放麻油」的矮化處理嗎?在對寶黛愛情悲劇的演繹中,後四十回設計的「調包計」情節是違背曹雪芹原著精神的。
寶玉是榮國府唯一的繼承人,他的婚事大典,豈有賈政忙得顧不過來,由著幾個女人在府內搗鬼的?這樣搗鬼一般的婚禮,是直接違背封建婚姻的神聖性的,不是賈府這種詩禮人家、官宦世家會做得出來的。甚至《金瓶梅》與「三言」「二拍」的商人世界,或者《梁祝》里的員外人家,也不可能在這類大典上做手腳。這是要得罪祖宗與神明的。
《紅樓夢》的最珍貴之處,在我看來,無非「入心」二字。從文字到情節、人物、對話,以及風景、什物,凡溫潤「入心」的,都是曹雪芹原著。而疑似疑非的,則不是同一個出處來的。《紅樓夢》前八十回的故事與深意,在後四十回都沒有得到相應層次上的呼應。
作品是有生命的,是靈魂的產物,自然也有「遺傳基因」。借用一部好萊塢電影名「聞香識美人」,通過對這些基因的辨識,是可以知道它們之間是否有血脈關係,是否出自同一支筆了。
201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一套《新批校注紅樓夢》,主持者提倡「回歸文本」。其封底推薦詞曰:所謂回歸文本,就是追尋作者的創作本意,亦稱「文本原旨」,這是最具學術可靠性的釋義類型,是合乎學術研究的求真精神的。
(作者:張曼菱,系作家、製片人,《曼菱說「紅樓」》一書即將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本版配圖系中國郵政2018年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三)》特種郵票。)
※女子開著寶馬去偷褲子:只為佔小便宜
※關稅稅率變動連連 進口豪華品牌各有不同的愁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