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茶葉中的美
當我覓得一款茶時,總是會心生歡喜。歡喜覓得茶葉時的心情,回味覓得茶葉的過程。每當此時,我最愛乾的一件事情就是—3克5分鐘,開湯審評一下。
取出審評杯的時候,總會生出一種儀式感,覺得自己似乎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於是,我會盡量找出一個對照樣,蝦認真地各稱取3克茶樣,100℃沖泡計時5分鐘。
在這等待的300秒里,我會仔細地比對兩盤干茶之間的差異,並按照審評要求,記錄下干茶外形的形狀、嫩度、色澤、整碎與凈度。同時,根據自己的喜好,給茶拍個美美的定妝照。當計時器走完5分鐘,出湯瀝干,這時往往會聞到令人愉悅的茶香。然後仔細比對兩個茶湯的顏色,趁熱嗅香判斷茶有無異雜味。接著舀出一匙茶湯,啜飲入口,感受其滋味,並拍下茶湯的顏色。少頃,再深深地嗅香,細細地體會茶葉的香型與高低。待茶湯冷卻些,再啜飲一口,比較前後溫度差所帶來的區別。最後嗅冷香,去發現香氣的長短。倒出葉底,觀察其嫩度與色澤,也拍下與干茶一樣的定妝照,同步記錄下茶葉沖泡後的香氣、滋味、湯色與葉底。興之所至,或許還會寫下一段小文。
這就是我經常在做的事。在日積月累的實踐中,通過審評,慢慢地對茶葉有了與以往不一樣的認識。我覺得每個茶都有其特殊的美,已經夠我去欣賞一番了,何必再去糾結於其不足呢。
得一味茶,先安勿躁;窺其外形,樂趣甚多。
扁圓曲直,旗槍雀舌;磚餅沱簍,元寶緊茶。
扁形茶扁平挺直,形似碗釘,如西湖龍井茶;
圓形茶顆粒圓珠,緊結重實,似安溪鐵觀音;
曲形茶條索捲曲,或螺或鉤,類洞庭碧螺春;
直形茶緊直挺拔,形似松針,若南京雨花茶。
一葉一芽,丰容修美,似一旗一槍,
自然舒展,謂之旗槍茶;
春露微沾,芽葉微展,若雀舌翕張,
尤為可愛,稱乎雀舌茶。
稜角分明,端端正正,為磚茶的特色;
酷似滿月,平平整整,是餅茶的亮點;
形似碗臼,窩窩頭狀,為沱茶的標誌;
散茶透香,夯夯踏實,是簍茶的專利。
壓緊捆包,簡單粗放,
不經意間,兩頭尖翹,像極元寶狀;
蒸壓造型,特製精作,
故意為之,禮佛第一,喚作寶焰茶。
復觀其色,更是惹眼。
銀針自銀白,牡丹色黛綠;
毛尖現銀綠,毛峰嫩黃綠。
龍井翠其間,炒青灰起霜;
猴魁是蒼綠,瓜片唯墨綠。
黃芽淺金黃,團黃微泛黃;
觀音當砂綠,岩茶貴寶色。
水仙露三顏,美人盈五色;
普洱分深淺,六堡色益繁。
青磚為青褐,茯茶出深褐;
駿眉呈金色,小種熏烏光。
滇紅褐配金,祁紅潤烏黑。
目迷五色,皆茶之色。
探茶之香,深嗅細聞。
綠茶清香,鮮嫩濃烈。
花香可尋,果香幽覓;
偶遇毫香,幸會欖香。
或得栗香,間獲粟香;
功夫至精,烘炒火香。
紅茶甜香,高銳調勻。
花香馥郁,果香優雅;
蜜香非膩,木香非腐。
麝香葡萄,異域風情;
鈴蘭薄荷,錫蘭之魅。
青茶搖青,幻化多姿。
玉蘭黃枝,桂皮雪梨;
蜜蘭蜜桃,桂花蘭花。
白茶曬制,渾然天成。
清甜鮮純,毫香蜜韻;
經年之後,葯香至顯。
黃茶悶作,至純至醇。
芽茶嫩甜,甚者梔香;
小茶栗香,大茶焦香。
黑茶粗造,大道至簡。
湘茶陳純,香留松煙;
金花菌香,木香常伴。
川茶入藏,葯香自生;
滇茶熟成,棗香濃郁。
桂茶濃烈,如嚼檳榔;
徽茶謙謙,似品檳榔。
香達數百,共名茶香。
咂一口茶,其味自現。
濃爽嶗山綠,鮮醇安吉白;
鮮爽開化茗,醇厚徑山茶。
鮮濃蒙頂茶,醇爽狗牯腦;
濃醇屬肉桂,收斂當單叢。
鮮甜宜興紅,濃強紅碎茶;
甜濃福建紅,甜醇妃子笑。
醇滑千兩茶,陳韻普洱茶。
烏龍四大家,音岩山各韻。
醇和均可飲,回甘皆好茶。
直至尾聲,亦可增趣。
敝之茶渣,吾謂葉底。
單芽顯嫩,柔軟為上;
芽葉連枝,嫩勻成朵。
大葉肥厚,小葉細嫩;
自然開展,葉色明亮。
間或綢感,更喜緞面;
若有茶梗,亦無不可。
茶葉的各個方面,都有可以去尋找的美,遨遊其間,其樂無窮。品評完一個茶,我一般會去查找一些資料,儘可能地積累一些這個茶背後的故事。歷史地理、茶園環境、人文傳說、樹種採摘、品質特徵以及社會意義,任何一個方面都有可能是一次啟發。
我承認,並不是每個茶都是如此之美的,但存在即是合理的,它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有很多茶,茶葉粗老、價格低廉,可以叫做大宗茶。可能一開始並不會在意這些茶,也不會去嘗試著了解這些茶,但往往,通過茶園種植與管理,可以養活很多人口;通過採摘與加工,可以出口創外匯;通過精製再複製,可以做到茶葉利用最大化;通過政策與交換,可以穩定國家民族的團結。這些方面,我們不一定看得到,但某種程度上,這些茶存在的社會意義與社會價值,遠遠大於我洋洋洒洒寫的那些茶。
這也是我眼中,茶葉最美的地方吧。
備註:
文中所寫的「3克5分鐘」,是泛指所有的感官審評方法,因茶葉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審評方法與器具。感官審評方法請參照《GBT23776-2018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文中出現的評語,均出自《GBT14487-2017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僅做順序上的改動,而無損其意義。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