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潛艇部隊及潛射導彈現狀

印度潛艇部隊及潛射導彈現狀

為了擁有一支世界上一流的海軍力量,實現「大海軍」夢想,長期以來,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海軍建設,以增強其對印度洋的控制。潛艇部隊是印度「大海軍」夢中水下艦隊的核心。為了進一步加強潛艇部隊的實力,早在1999年,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就批准「國家30年潛艇建造工程」(又稱「75號工程」),內容是在未來30年內建造20餘艘能攜帶遠程巡航導彈的常規動力潛艇和數艘核動力潛艇。

長期以來印軍的武器裝備主要依靠國外進口,武器來源多,型號也較為繁雜,這一「萬國造」的特點尤其體現在潛艇部隊身上。近年來,印度採取購置與自建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不斷加大新型常規潛艇和核潛艇裝備的投入力度,並裝備潛射導彈武器,已形成了「核常兼備」的現代化潛艇部隊。

1.印度海軍潛艇部隊現狀

印度海軍目前擁有2個潛艇基地、4個常規潛艇中隊、l3艘常規潛艇、2艘核潛艇及相應訓練維修基地的潛艇部隊。常規潛艇包括4艘西舒馬級和9艘辛杜科什級;核潛艇包括1艘殲敵者級和1艘查克拉-2級。

另外,印度海軍還計劃採購24艘潛艇,目前,已經落實的是6艘法國的鮋魚級潛艇。

常規潛艇

西舒馬級

西舒馬(Shishuma)級為德國專門為印度海軍研製的209級1500型常規動力潛艇,共4艘。前2艘由德國霍瓦茲公司建造,1986年服役;後2艘由印度馬扎岡造船廠建造,分別於1992年和1994年服役。該型潛艇水面排水量l660噸,水下排水量1850噸,艇員編製40人。配備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AEGSUTModl型線導魚雷,具備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攻擊8個目標的能力。

該型潛艇從2012年6月開始進行指控系統、聲吶系統、通信系統升級改裝,並加裝「魚叉」UGM-84LBlock2型潛艦導彈和新型魚雷。

辛杜科什級

辛杜科什(Sindhughosh)級為俄羅斯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由蘇聯蘇達米赫造船廠建造,共建造10艘,目前在役9艘。前8艘為877EM型,於1986年4月至1990年12月服役;後2艘為636M型,於1997年服役,其中的「辛杜拉克沙克」號(S-63)於2013年8月14日,由於導彈裝填中誤操作在孟買港爆炸而報廢。該型潛艇水面排水量2300噸,水下排水量3076噸,艇員編製60人。配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65型尾流制導魚雷和TEST71/96型反潛魚雷,具備同時制導兩枚魚雷攻擊兩個目標的能力。

該型潛艇的前8艘從1997年開始在俄羅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茲韋茲多奇卡造船廠進行慣導系統、作戰系統現代化升級改裝,並加裝SS-N-27型潛艦導彈和SA-N-8型對空導彈,第一艘改裝後的潛艇「辛杜維爾」號(S-58)於1999年4月服役。

卡爾瓦里級

卡爾瓦里(Kalvari)級潛艇為印度「75號工程」與法國合作建造的鮋魚級常規潛艇,由法國提供技術、零件和設備,印度馬扎岡造船廠建造,共6艘,用於替代即將退役的西舒馬級和辛杜科什級潛艇。第一艘「卡爾瓦里」(Kalvari)號由法國艦艇建造局和西班牙納凡蒂亞造船公司聯合建造,2015年10月下水,預計2017年服役;其他5艘由印度馬扎岡造船廠自主建造,其中,「漢德里」(Khanderi)號2017年1月12日下水。該型潛艇水下排水量l750噸,最後兩艘裝備「AIP」系統的水下排水量2000噸。配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Fl7重型魚雷和SM-39潛艦導彈,2017年3月2日進行了反艦導彈的首次試射。

核潛艇

殲敵者級

殲敵者(Arihant)級核潛艇由俄羅斯設計,印度哈茲拉造船廠建造,計劃建造6艘;第一艘「殲敵者號」已於2009年7月下水,2014年服役,目前在建2艘。該型核潛艇為印度「ATV」(先進技術艇)計劃的攻擊型核潛艇,後轉為彈道導彈核潛艇,其水面排水量約5500噸,水下排水量約6600噸。潛艇配備4具垂直發射筒,每個發射筒還能隔出三個小單元,用於發射射程750千米的K-15型潛射彈道導彈,共可攜帶K-15導彈l2枚;若將小單元拆除,可發射射程3500千米的K-4型潛射彈道導彈,共可攜帶K-4導彈4枚。

查克拉-2級

查克拉-2(Chakra)級核潛艇是印度從俄羅斯租借的阿庫拉-Ⅱ級「海豹」號核潛艇(K-152),該艇於1991年開工建造,由於經費不足和在海試中出了事故等原因,一直推遲到2012年4月服役,租期10年。阿庫拉-Ⅱ級核潛艇為俄羅斯第四代攻擊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超過1.2萬噸,最高航速30節,下潛深度最深可達600米,續航時間長達100天,被視為俄羅斯最安靜、最致命的核潛艇,所配備的4具533毫米及4具655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俱樂部SS-N-27潛艦導彈及SS-N-21對陸巡航導彈導彈。由於租借的核潛艇不得裝備射程超過300千米巡航導彈,因而,印度查克拉-2級核潛艇裝備的戰術導彈應該是印度進口數量非常多的俱樂部SS-N-27反艦導彈。

印度租借阿庫拉-Ⅱ級「抹香鯨」號核潛艇(K-322)10年的事宜也進入最後階段。該潛艇將在阿穆爾船廠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印方使用要求,潛艇的維修、升級、試驗和印度艦員訓練工作計劃2018年完成。

目前印度現役的常規潛艇及核潛艇裝備的潛射戰術導彈及潛射彈道導彈見表1所示。印度海軍裝備的現役潛射導彈既有自主研發的,又有國外引進的,其戰術技術性能也各有不同。

2.印度海軍潛射導彈現狀

潛射戰術導彈

印度戰術導彈的研製採用直接購買和國際合作的路線。早期的導彈主要從蘇聯/俄羅斯、英國和法國進口,20世紀90年代末,印度開始與俄羅斯合作研製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導彈,最近幾年布拉莫斯的艦載型和陸射型已經少量裝備部隊。

UGM-84L導彈

「魚叉」UGM-84LBlock2潛艦導彈是西舒馬級潛艇加裝的美國導彈。該導彈是「魚叉」潛艦導彈中的最新改進型,主要改進是增加了GPS制導組件和「增程斯拉姆」(SLAM—ER)空地導彈的對地攻擊軟體,提高了導彈在強電子干擾環境中的作戰能力,不但可以精確攻擊海上目標,還具備攻擊海岸陸地同定目標或港口內艦船的能力。

SM-39導彈

「飛魚」SM-39 Block2導彈是法國鮋魚級潛艇配套的潛艦導彈。該型導彈長4.7米,直徑0.348米,重670千克,戰鬥部重l65千克,採用採用慣性和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導彈射程4~70千米,速度0.93馬赫,雷達導引頭通過改變發射頻率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

SS-N-27導彈

俱樂部SS-N-27導彈俄羅斯基洛級改進型潛艇配套的反艦導彈。該型導彈長8.22米,直徑0.533米,發射質量200千克,戰鬥部重l65千克, 採用慣性和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導彈射程10~220千米,巡航高度20米,巡航速度0.53~0.71馬赫。該型導彈在巡航段具備航路規劃功能,在末段具備約2.94馬赫的飛行速度、低於10米的飛行高度,突防能力較強。

布拉莫斯導彈

1998年,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與莫斯科機器製造科學研究所合資組建布拉莫斯公司,開始研製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研發代號為PJ-10。2001年6月12日進行了導彈首次試射,2002年4月28日從艦載發射裝置上進行了第二次試射,2003年11月23日的進行了第6次試射,目前已經成功地完成了14次試驗。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有反艦和對陸攻擊兩種型號,可以從地面機動車、水面艦艇、潛艇、飛機4種平台發射。陸基發射型和水面發射型已經完成了部署,潛射型2012年底進行了首次試射,空射型仍在開發。

布拉莫斯導彈最大射程為300km,可以攜帶200~300千克常規彈頭,在近海面高密度空氣中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馬赫,在7千米高度稀薄空氣處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7馬赫。該導彈有三級推進系統,一級為氣體發生器,用於將導彈推出導彈箱;二級為固體火箭發動機,用於將導彈加速到2馬赫;三級為液體噴氣發動機,用於將導彈送到目標。導彈可以任意角度發射,具有發射後改變航線的能力,可以對預定目標周圍20千米的任何目標進行打擊。

布拉莫斯導彈還計劃採用GPS接收器及新的尋的系統SCAN,以便獲取高精度的目標圖像、提高飛行控制精度和打擊目標精度。

2008年9月,布拉莫斯公司宣布將研製「布拉莫斯-2」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其飛行速度將達到5~7馬赫。印度海軍目前正在升級「基洛」級潛艇,以裝備布拉莫斯導彈,每艘潛艇可以攜帶導彈8枚,在攻擊艦船目標時,需要空中兵力提供目標指示。

SA-N-8導彈

SA-N-8導彈是蘇聯涅波畢吉米設計局研製的攜帶型地空導彈,主要用於對付低空超低空飛行的攻擊機和直升機,其原型是1983年開始在蘇聯陸軍服役的SA-16導彈。

該型導彈的作戰距離0.6~4.5千米,作戰高度15米~3千米,最大速度1.4馬赫,採用紅外製導和破片戰鬥部。由於只有潛艇浮出水面時,艇員才能將發射筒扛在肩上,目視、瞄準、鎖定目標並發射導彈,因而SA-N-8導彈僅僅是潛艇裝備的自衛式防空武器。

潛射彈道導彈

印度是亞洲各國中較早接觸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之一,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發展陸基彈道導彈,在隨後的10年內從美蘇獲得一些早期彈道導彈技術,並相繼推出了三大系列的彈道導彈,即「大地」系列戰術彈道導彈、「烈火」系列中遠程彈道導彈、K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目前裝備的K系列潛射彈道導彈有K-4、K-5以及K-15三種型號。

K-15導彈

K-15為二級固體潛射彈道導彈,長10.2米(一級2米,二級6米,儀器艙0.9米,彈頭1.3米),彈徑0.74米,射程750千米。該導彈是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在「大地」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的可匹配ATV核潛艇的彈道導彈。2008年利用P-78水下發射平台(浮筒)進行了首次水下發射試驗,發射深度50米。經過後續5年在水下發射、級間分離以及火箭發動機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術進步,以及完成的多次水下發射筒發射試驗,於2013年1月進行了最後一次(第l2次)發射,宣告了該型潛射導彈試驗的完成。2014年後將結合「殲敵者」號核潛艇的海試,進行K-15導彈實艇發射及測試。

K-15導彈沿用了「烈火-3」導彈的電子與制導系統,可以通過「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IRNSS)接收導引信號,實現精確制導,從而具備精確打擊能力。可攜帶多種制式當量的核彈頭,彈頭質量約500千克。K-15導彈的彈頭與第二級一體化設計,當彈頭進入再入段時第二級仍能提供動力進行機動,從而增加了導彈的末端突防概率。

由於K-15導彈的打擊半徑只有750千米,其戰略目標只能是對南亞數個國家進行威懾。

K-4導彈

考慮到K-15導彈在射程上的短板,印度進一步發展了K-4潛射彈道導彈。該型導彈是在「烈火-3」導彈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而「烈火-3」是目前印度打擊能力最強的中程彈道導彈。

K-4導彈長l0米,直徑約1.3米,發射質量約20噸,射程約3500千米,可攜帶l噸重的核彈頭,性能接近美國「北極星」潛射導彈。2014年3月24日,從一座水下浮筒中進行了試射,計劃2017年服役。

K-4潛射彈道導彈使印度具備了在己方海域打擊南亞及東亞縱深戰略目標的能力,對增強印度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使用靈活性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K-5導彈

K-5是基於「烈火」-5技術發展的潛射彈道導彈,尚處於研製之中。該型導彈直徑約2米,射程6000千米,可攜帶l噸重的核彈頭。K-5潛射彈道導彈使印度具備了覆蓋全亞洲、70%的歐洲和一些其他區域的核威懾能力。

3.結論

印度海軍的目標是到2030年之前建成一支擁有24艘裝備遠程導彈的現代化潛艇部隊,以實現其「具備封鎖敵對海軍在長達5400千米海岸線和259萬平方千米排他性水域活動能力」的海軍戰略。在潛艇部隊發展及潛射導彈裝備後,印度在印度洋方向上的「藍色優勢」將更明顯,不僅推動印度遠洋作戰力量迅速崛起,而且大幅提高了印度的國際地位,為其世界政治大國夢增添了新的籌碼。

來源:《飛航導彈》2018年第3期

作者: 姚奕 范作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洋防務前沿 的精彩文章:

美科羅拉多號測試無人直升機

TAG:海洋防務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