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什麼原因令李世民重用昔日不共戴天的仇人?

是什麼原因令李世民重用昔日不共戴天的仇人?

原標題:是什麼原因令李世民重用昔日不共戴天的仇人?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那個人就是魏徽。一般人知道他,是因為他敢於說真話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原故。可一般人卻很少知道,魏徵其實也是一個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經歷的另類忠臣。


魏徵字玄成,河北鉅鹿曲城人。父名長賢,北齊屯留縣令。因改朝換代及父親早逝,魏家由北齊時的大家變成了隋時的寒門。魏徵雖落拓,卻有大志,見天下漸亂,便出家做了道士。魏徵好讀書,涉獵廣泛,特別中意縱橫之說。所謂縱橫之說,就是從縱向、橫向不同角度,用正面、反面不同觀點,去說服對方的一種方法和策略。這對今後魏徵的立足和發展是大有用處的。



隋末天下大亂,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徵有才,將其請出道觀,使之參加造反隊伍,並擔任文書;此間,元寶藏與瓦崗李密的往來信件,大多由魏徵負責起草,因此,在元寶藏歸降李密以後,魏徵又得到了李密的賞識,被任命為元帥府文學參軍,專掌文書卷宗;一年以後,魏徵隨兵敗降唐的李密來到長安,歸順了唐高祖李淵,歸唐後,因很久得不到任用,魏徵便自請去安撫山東(即太行山以東),授銜秘書丞,並在河南浚縣勸說了好友徐世勣(即李勣)歸唐(當時徐世勣仍屬李密舊部);又不久,夏王竇建德攻佔浚縣,魏徵被俘後,又當了竇建德的中書舍人;


竇建德兵敗被擒後,魏徵再歸長安,太子李建成知其名,魏徵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馬,其間,魏徵曾勸太子除掉李世民;直至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召魏徵責問,為何離間他們兄弟?魏徵面不改色的回答:太子當日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因李世民器重魏徵之才,用為詹事主薄,議諫大夫。魏徵就這樣最終跟了第六位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魏徵早期的政治生涯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不斷地歸降換主。「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徵的頻繁跳槽換主,不僅在古代忠臣行列中罕見,就是在奸臣隊伍里也無人能與之比肩。不過,魏徵跳槽換主的特點也是與眾不同的。特點之一就是,無一例外均屬於被動跳槽,即原「單位」或破產了,或被兼并了,他就歸順了新的領導。根據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他最後歸到了最強的領導李世民手下。特點之二就是,每一任領導都很器重他,而他對每一任領導又都能盡心竭力。在竇建德手下時,獻屯田墾植之策,使竇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時,多次勸告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時,更表現得兢兢業業、嘔心瀝血,成為群臣的楷模。這很有點現代職場精英風範,在哪個公司效力,就盡心儘力為那個公司努力工作。一旦跳槽到了對手公司,也不會受感情因素左右,而公私不分。如此看來,魏徵確實是與眾不同的另類忠臣。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月,因生了皇孫,唐太宗在太子東宮宴請五品以上官員時說:「貞觀之前,從朕經營天下,玄齡之功也。貞觀以來,繩衍糾繆,魏徵之功也。」並親賜佩刀給二人。唐太宗在給魏徵做總結時說:「所諫前後二百餘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這就是另類忠臣魏徵的真實寫照。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春,清貧得由皇帝撥料剛剛蓋好正屋的魏徵,在唐太宗的悉心關照下,因病去世了,時年六十四歲。魏徵死後,唐太宗親臨弔唁,並感嘆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唐太宗李世民與另類忠臣魏徵這一對君臣,可謂古今中外「君明臣直」的光輝典範。


資料、圖片均來源網路,如侵刪

本平台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宸邦帶你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亡國之君的宋徽宗在藝術造詣上堪稱中國第一?
揭秘龐統命喪落鳳坡的真實原因

TAG:宸邦帶你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