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憲宇:母親比父親更會教子?

趙憲宇:母親比父親更會教子?

名人都是母親教出來的,

這個觀點誇張了嗎?

你以為肯定是用那些虎媽來作證的,

其實,更有力的證據來自古代。

母親教子,總是那麼大氣,

昔孟母,擇鄰處,

三搬其家,

子不學,寧可斷機杼,

要知道,那時候的一台織布梭子有多精貴,

也許幾乎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全部依靠。

而稍早的孔子,一個專業教師,

也沒什麼絕招高招,

讓兒子孔俚成才立業。

岳飛母親,更是志存高遠,

硬是在兒子後背上刻下「精忠報國」,

既教導了岳飛,也教養了後人,

而稍晚的辛棄疾,

卻正欣賞著大兒鋤地、小兒編製雞籠的雞毛蒜皮。

作為男人,不是推卸和貶低自己的教子責任與能力,

但那麼多名人,

怎麼更多是母教的成功。

為什麼?

男人們喜歡發號施令,

什麼「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什麼「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什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什麼皇天不負苦心人,苦盡甘來終會甜,

什麼「頭懸樑,錐刺股」,等等,

不但弄得苦不堪言,

還有學習暴力傾向。

男人們似乎太喜歡強力的色彩,

家教,家風,應該是有色彩的,

但最好別是紅色,

過於耀眼,過於衝擊,

畢竟,家庭里不需要鬥牛的激越。

也最好不要是綠色,

儘管現在什麼都追求著綠,

但綠色中畢竟透射出涼氣,

畢竟膚覺不到太多的溫柔。

最好,應該是橙色,

界於紅色和黃色之間的混合色,

是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

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

而母親,就是溫暖,就是光輝。

男人們動不動就是家戒家訓

《章氏家訓》說,「敗家兩字,曰暴與凶」,

《顏氏家訓》說,「幼而學者,如日出之」,

《曾國藩家訓》說,「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朱子家訓》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陸遊家訓》說,「常加簡束,熟讀經學」,

《范仲淹家訓》說,「字紙莫棄,世間之寶」,

不能說一概無用,

但絕不能一概而論。

他們雖說也有成功的經典,

但這種成功過於陣勢,過於壓迫。

其實,有時連父親們自己也難以做到,

嵇康自己憤世嫉俗,但卻教育孩子溫良恭順,

鄭板橋自己陶醉糊塗,但卻教育孩子格外明白,

「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才是好漢。

而母親的教子手段,總能找到最好的切入點,

孟子母親用的是一條織布機,教育孟子回心轉意,

胡適母親用的是一盞煤油燈,陪著胡適溫暖夜讀,

寇準母親用的是一幅畫,她手繪的《寒窗課子圖》,

讓寇準廉潔一生。

歐陽修家貧,媽媽用荻草寫字「畫荻教子」,

孟郊要遠行,媽媽用針線活詮釋「意恐遲歸」

母親即使不能親自教育子女,

寧可讓隔壁的嬸子養,

也沒有父親什麼事。

朱元璋是嬸子的窩窩頭養大的,

顧炎武是嬸子用《賣柑者言》等詩文教大的,

就連路邊的老婆婆也是那麼教子有才,

李白就是看到老婆婆用鐵棍磨針,

頓有所悟,始有恆心,終成大器的。

父親,教子上總不是虎虎有威,

他們有時顯得可能過於平淡或者放任,

建功立業的蘇軾要求兒子無災無難就好,

自己做了大官的張耒,滿足於兒子能像鄰居一樣攤大餅,

父親們,在教子的歷史長河中,

似乎始終沒有擺正自己的角色,

始終沒有找到教子的良策。

倒是母親們依然在展示著自己的教子天賦,

田母拒金,教出宰相田稷子,

陶母封魚,教出征西大將軍陶侃,

李母退米,教出監察御史李畲,

徐母大義,教出劉備軍師徐庶,等等。

不管大事小事,

不論教學資源,

母親總能教出巨子,

而父親們呢,

要麼武斷,

要麼簡單,

父不教子,

可真不是空穴來風,

可真不是捕風捉影。

看來,男人們要解決像女人們一樣教子,

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並且是追趕著走。

謝謝關注,謝謝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雜文詩 的精彩文章:

TAG:雜文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