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但你是藥罐子!中國怎麼就用不上平價救命葯?
最近徐崢的的一部新戲,我不是葯神未播現火而且在豆瓣上好評如潮,它將極有可能是今年最有價值的中國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情節是從現實生活中改編的,片中徐錚扮演一位醫療保健的店主,而且已經成為印度的「救命葯」的總代理,在一組癌症患者的懇求下走上了代理藥商的路,但也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中。
在這個圈子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救命葯」是必需葯,而這已成為中國重病患者無奈的選擇。從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和以色列購買的仿製葯流入中國。原藥品在同一藥品中的價格是印度仿製葯價格的十倍以上。據新聞報道,一家印度採購代理每月可以達到700萬元。
仿製葯,為什麼在印度能生產,而中國就不能?許多人指責專利法和加入WTO造成的專利壁壘。但事實上,這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問題是,中國的仿製葯發展始終是一個艱難的步驟。專利壁壘在醫藥行業中廣泛存在。例如,「我不是葯神」中的gliver藥品,它是一種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葯,自誕生以來,就有了自己的專利。
格列衛是一種直接促進人類進步的藥物。它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靶向藥物。格列文的「出生」花了五十年時間,諾華製藥公司投入了超過50億美元,這一新葯的成功研發也直接讓來自美國科學院的5位院士和兩項獲得諾貝爾獎。
如果Greve的研發周期和投資沒有獲得專利,就不會有更多的企業願意生產。所以,它的價格也是非常驚人的。2015,GLeVII的原始版本,100mg,定價為23500元在一個盒子里,它根據兩個不同的跡象,從兩個星期到兩個月不等。在中國,由於獨特的資費、定價和銷售制度,其價格甚至更為驚人。即使在鄰國印度,原格列衛的價格也在一萬元左右。
但對印度人來說,原藥品的高價格並不重要,因為印度已經實施了一個獨特的系統來確保仿製葯的生產,使印度成為世界公認的仿製葯的第一動力。仿製葯不是「假藥」。它們是「模仿」其他專利藥物的研發和生產的常規藥物。
格列衛這樣的研發周期和投入,如果沒有專利,估計就再也沒有企業願意生產了。所以,它的價格也非常驚人。2015 年,瑞士產的原版格列衛,100mg * 60 片一盒定價 23500 元,根據不同的適應症,夠用兩周至兩個月不等。在中國,由於獨特的關稅、定價和銷售制度,它的價格更加驚人。即便是在鄰國印度,原廠格列衛的價格也在一萬人民幣左右。
不過對印度人而言,原版葯價格高昂並不十分要緊,因為印度實行了一套獨特的制度來保證仿製葯的生產,使得印度成為世界公認的仿製葯第一大國。仿製葯不是「假藥」,它是「仿製」其他專利葯進行研發和生產的正規藥物。
印度藥品價格低廉不僅對本國人民有利,而且對那些無法負擔高藥品價格的外國人也有好處,印度的仿製葯出口已經逐步工業化。可談到「為什麼中國仿製葯不起作用」時,許多分析將專利壁壘作為問題的關鍵,從印度長期不支持外國藥物專利和執行國際「藥品專利強制許可」的角度出發。所謂「藥品專利強制許可」,就是說,當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危機,如傳染病,一個高發病率的重大疾病,以及國家缺乏生產「救命藥物」的能力,都可能被迫通過一系列法律FRAM來獲得專利。工作和談判。
「強制許可」也有法規支持。早在 2006 年 1 月,中國就通過了《涉及公共健康問題的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2015 年,衛計委又出台了《關於印發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 年)的通知》,其中提到:
按理說,中國可以擁有跟印度一樣強大的「藥品專利強制許可」談判能力。不過,由於各方利益難以平衡,這項規定在中國《專利法》頒布 30 年以來,一次都沒有被實踐過。連在 2005 年禽流感肆虐的時期,中國也沒有批准廣州白雲山對「救命葯」達菲的強制許可請求,而是通過談判,讓羅氏把達菲的生產授權給了其他兩家企業。事實上,在專利制度方面,中國的專利法和寬鬆的專利管理已經儘力了。就在今年,國務院還出台了「20 號意見」,放寬了專利限制,鼓勵強制許可。
如果你想製造仿製葯,專利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問題。過去十年是仿製葯的黃金時期,因為專利期限就要即將到來。藥品專利的保護也受到限制,期限為6年。在2013-2020年期間,世界上專利過期品種的平均每年超過200個,其中有許多明星品種。世界上有2014, 326項專利已經過期,可以合法複製。因此,中國難以為患者創造廉價的仿製葯,不能責怪專利制度。儘管超過95%的中國化學批次號被賦予了仿製葯,但中國的仿製葯卻出乎意料地毫無優勢可言。
我不是葯神的真人原型
在中國研發一種新葯的過程是非常曲折和艱難的,所以要做一種仿製葯也同樣的曲折,因為仿葯它不是假藥。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從藥品生產過程入手。製藥化工原料必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這個過程的產物稱為醫藥中間體。最後的有效成分被稱為API,即藥物中的活性成分。有效成分,我們需要凈化它,並添加藥物賦形劑,使真正的膠囊,片劑和注射。這是一個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問題。
如果你想製造一種仿製葯,除了研究透「真葯」外,你還應該尋找合適的中間體、原料葯和製藥輔料。這些都是由全國4000多家中小型製藥企業生產的。中國的大部分原料和藥品都是中小型企業,而「百強」的市場集中度約為50%,遠低於全球水平的約80%。其中,許多企業甚至不能滿足《藥品生產質量標準》(GMP質量標準)和環境污染排放的要求。
中國原料葯和製劑葯企數量統計。2016 年 GMP 質量體系「實裝上線」、環保嚴查運動之後,這些企業的數量一下銳減將近一千家。企業規模上不去,獲得融資能力和研發能力也上不去。至今中國生產和出口量最大的原料葯,還是低端老四樣:維生素,食品添加劑、甜味劑,抗生素。這些「大路貨」佔據產能,同時帶來原料葯生產利潤低下、高端品種依賴進口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TAG:科工八爪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