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火了!投資方股價暴漲背後,還有一個璀璨的影視江湖
回復關鍵詞「入群學習」
我們提供金融財經報告和高端金融人士人脈圈
來源:可來APP
專欄:《公司研究》
七月,一個向來火熱的季節。火熱的天氣,火熱的世界盃,火熱的假日,這火熱的氛圍正燃燒到暑期檔電影市場。
刷屏、刷屏、還是刷屏,《我不是葯神》火了,繼上影節千人點映場之後,《我不是葯神》於6月30日開啟了點映。從公開數據上發現,僅僅前5天的點映,票房就已經突破1億。7月5日,《我不是葯神》提檔上映,上映首日總票房已破3億元,加之此前點映貢獻,可謂力壓群雄。
與之相呼應的是,參投該片的北京文化股價近日大幅攀升,從《我不是葯神》6月19日在上海電影節小規模點映以來,截至7月5日收盤,北京文化股價漲幅達到53.33%。
據業內人士預計,假如《我不是葯神》的最終票房為20億,北京文化預計可以賺得1.59億元,最終分成仍需要按照當初簽訂合同計算。若《我不是葯神》闖入總票房前10,總票房達到30億、40億、50億,則北京文化的總收入約分別達到2.38億、3.18億、3.97億。
歷史數據顯示,北京文化自2013年轉型影視娛樂,2014年,憑藉《同桌的你》、《心花路放》2部電影而嶄露頭角,2017年更是捕獲票房冠軍《戰狼2》,斬獲56.78億票房,讓北京文化股價8個交易日,大漲56.3%。
今年暑期檔市場競爭到底有多少大,北京文化為何押中《我不是葯神》?
北京文化公司股權竟無實控人,關鍵人物宋歌何許人也?
北京文化財務狀況如何,業績逆轉僅靠收購?
傳媒股近期逆市反衝,北京文化神押寶,能否複製去年《戰狼2》行情?
下面我們就從市場分析、公司概況、財務分析、行情展望等角度探尋上述問題的答案,梳理其背後的市場邏輯。
一、市場分析
1.大片扎推引爆暑期檔,《我不是葯神》有望接棒《戰狼2》
今年的暑期檔相較於近幾年的影片扎堆上映來說,今年暑期檔影片則少的多,據貓眼研究院分享的數據,今年暑期檔宣布定檔的影片目前有49部。雖然今年暑期檔電影數量相對減少,但總體來看,今年的質量更高,可以說是大片雲集。
在今年的暑期檔中,《動物世界》、《我不是葯神》、《邪不壓正》以及黃渤首次導演的《一出好戲》都將在這個暑期檔展開強強對決。
新片密集上映無疑會令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從目前各影片的定檔時間來看,八成以上新片選擇每周的周五作為首映日,並試圖依靠首映日後的第一個雙休日攬獲觀眾與票房,其中7月6日、7月13日、7月20日和7月27日分別有5部、8部、9部和4部影片相繼上映,除此以外,只有不足兩成影片將首映日設立在周四或是周六、周日,但也緊靠雙休日。
多部影片聚集在7月影市,從表面上看,是影片與影片之間的票房之爭,實際上這更是各家電影公司的市場之爭。
數據統計發現,在這27部定檔7月上映的國產片中,背後僅出品方、發行方就已涉及大大小小至少130家公司。
其中不僅有阿里影業、華誼兄弟、萬達影視、北京文化、光線傳媒等影視上市公司,而最終的票房成績也會直接反映在上市公司股價上。
在眾多暑期檔大片中,搶先上映的《動物世界》前期口碑爆棚,但隨著上映時間的推移,票房逐漸走弱,最終票房估計會在4-5億之間。
但暑期檔中電影《我不是葯神》卻未映先火,大大超出了外界的預期。《我不是葯神》正式上映是在7月6日,但在上映前開始大規模的點映,在前6天的點映中,票房已突破1億,一開始外界預測這部電影票房會落在20億元,但是隨著口碑和社會熱點的發酵,目前這部電影普遍被認為將會是一部30億+的電影,有可能衝擊40-50億元的高位,接棒《戰狼2》。
2.將給北京文化帶來最低2億元收入,還將是影視傳媒市場的一劑猛「葯」
由於此前點映口碑爆棚,加之點映票房已過億元,《我不是葯神》7月5日公映,比原定7月6日提前一天。從點映開始,口碑不斷上升,票房過億,可以看出觀眾對這部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監製,徐崢、王傳君、譚卓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電影期待。
除了電影的口碑爆裂意外,這部電影的幕後製品方同樣讓我們關注。《我不是葯神》的發行方便是中國電影票房的歷史創造者《戰狼2》的出品及宣發主控方——北京文化。
暑期檔歷來是各大電影作品必爭的市場。從2014年90億的暑期檔票房,到2017年163億元的票房,增幅達81%,可以說中國電影市場今年的KPI能否完成,暑期檔的作用至關重要。
據網傳《我不是葯神》的製作成本為6000萬左右,僅為《動物世界》的五分之一,可以說這是一部低成本電影。同時根據北京文化3月24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與霍爾果斯壞猴子影視簽署《影片聯合投資協議之補充協議》,協議授權公司行使影片宣傳及院線發行權利,且公司另行墊付的影片宣發預算不高於6000萬元。而北京文化在該影片中的投資比例暫未所知,不過有消息稱,大概在10%至20%左右。
在業內估計,《我不是葯神》有望能再次複製《戰狼2》的票房,預估最終票房在40-50億。按照最低來算,最終票房40億元,各類成本1.5億元計算,且製片方將獲得43%的票房分成,以北京文化10%的最低投資比來來計算,公司最終收入將達到2億元左右,這一數字也只比《戰狼2》少1億元,這還是按照最低的標準計算的。
從《我不是葯神》點映票房及破億,以及爆裂的口碑來看,票房極有可能追趕《戰狼2》,北京文化也將獲得更多的收益。在前期利空導致影視板塊全面下跌的背景下,《我不是葯神》或許真的是一味「猛葯」。
外界常好奇為何北京文化轉型影視之後總是押對寶,原因何在?
首先或許是積累了十幾年影視圈人脈的公司掌舵者宋歌和眾多導演關係交好,為影視創作打下人脈基礎。
吳京、陳國富、烏爾善、寧浩、徐崢、丁晟、徐浩峰、張黎、郭帆、劉傑……細數北京文化合作的導演名單,不難發現很多知名導演都是和其具有信賴和長期合作關係的。其次是北京文化在電影業務上的專業性,能夠提供全方位全平台的資源支持和服務,為項目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我不是葯神》之後,北京文化還有郭帆的《流浪地球》,以及備受矚目的烏爾善《封神三部曲》,有著眾多知名導演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以及深耕優質內容的北京文化未來之路如何?相信不久後將會再次得到驗證。
二、公司概況
1.公司轉型泛娛樂產業,「一橫一豎」戰略奠定長期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文化全稱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目前主營業務已由原有旅遊景區業務逐漸轉型為影視文化業務,發展成為涵蓋電影、電視劇網劇、藝人經紀、綜藝、新媒體及旅遊文化的全產業鏈文化集團,且於1998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自2013年起,北京文化啟動向影視娛樂業轉型,先後收購摩天輪文化傳媒、世紀夥伴文化傳媒、星河文化經紀等在華語影視娛樂業享有盛譽的公司。2016年4月,隨著世紀夥伴和星河文化正式並表,北京文化正式轉型泛娛樂產業,通過整合娛樂產業上下遊資源,搭建多位一體的泛娛樂產業鏈,致力於成為泛娛樂產業的領導者。
公司業務在縱向延伸上,上游通過內容製作儲備孵化了大量優質IP資源,中游強化自身管理及宣發等服務體系的建設,下游在多領域布局及豐富長尾收益。通過橫縱結合,構建了公司「一橫一豎」的整體戰略。
2.公司股權無實控人,生命人壽入主成第二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於2000年,註冊資本18億元。公司系綜合型投資控股集團,主要是以投資為主,貿易為輔的戰略發展格局,目前參控股企業50多家,業務遍布北京、深圳、重慶、湖北、雲南、廣東、海南、香港等20多個省市和地區。截止2016年底,華力集團總資產規模過百億元,年度收入超過50億元,旗下共有員工3000餘名。
公司與第一大股東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如下圖(截止2017年年底):
來源:北京文化2017年年報
2011年4月,中國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成為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6.67%,華力控股董事長丁明山成為北京文化實際控制人。而外界對丁明山更多的認知是,他是地產大亨王健林的好友。在北京旅遊轉向北京文化的過渡期,王健林還為丁明山間接「助攻」了一位操盤手:前萬達影視總經理宋歌。
2013年,萬達院線A股IPO在即,萬達影視總經理宋歌卻選擇離職創業。離開萬達後,宋歌回歸自己創辦的北京光影瑞星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後更名為北京摩天輪文化)。12月18日,北京文化公告稱,同意公司與西藏名隅精泰投資有限公司及宋歌簽署《股權購買協議》,以1.5億元價格購買光景瑞星公司100%股權,資金全部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宋歌擔任北京文化副董事長。
同時,北京文化的成功轉型,與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2014年8月,北京文化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了三家公司,並對旗下另一家公司進行增資以補充流動性。按照最後的發行方案,生命人壽認購了約1.12億股的北京文化,相當於那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的1/3,此後生命人壽以15.66%的持股比例躍居北京文化第一大股東。和股權變動同步的還有人事更替。2015年中,華力控股方的高管、時任北京文化董事長的丁明山撤出,宋歌成為新任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文化去年7月那次上漲行情前,其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2017年6月28日曾披露增持計劃,華力控股或其實際控制人計劃自2017年6月27日起在未來六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允許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數量不超過3600萬股或總股本的5%,謀求進一步拉開與生命人壽的持股差距。
但該計劃並未按期付諸實施。北京文化2017年12月28日公告稱,華力控股決定按照原增持計劃延長6個月期限,至2018年6月27日。
三、財務分析
1.併購是影視產業中的常態
2015年至2017年,北京文化營業收入3.49億元、9.27億元、13.21億元;同期扣非凈利潤-0.35億元、1.83億元、3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5132萬元、19.47萬元、-3.94億元;同期毛利率48.46%、53.64%、48.78%。
2016年,北京文化營業收入翻了近3倍,歸母凈利潤達5.22億元,而此前其凈利潤最高不過8000萬。這種增長速度,也只有通過資本運作才能達到。
北京文化成立於1997年年底,最初以旅遊景區和酒店管理為主營業務。2014年公司完成對北京摩天輪文化傳媒公司(以下簡稱摩天輪)收購,開始轉型進入影視傳媒行業。
2014年由摩天輪投資和發行的電影《同桌的妳》和《心花路放》上映,票房成績合計16.1億。2014年至2017年,其凈利潤4276萬元、953萬元、3764萬元、3456萬元,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收購摩天輪是北京文化進軍影視產業的第一步,緊接著公司加快產業併購步伐,2016年,分別完成對世紀夥伴和星河文化兩家影視文化公司的收購。兩筆收購併表後,2016年合計增加了2.2億元凈利潤,是公司當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
世紀夥伴以製作、發行動畫片以及電視綜藝為主營業務,並從事影視策劃、經紀、廣告等業務,曾投資製作《一代宗師》、《道士下山》、《勇敢的心》等影視劇。2015年至2017年,世紀夥伴凈利潤為1.13億元、1.35億元、1.50億元,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星河文化以藝人經紀為主營業務,並涉足影視及節目的開發、投資、製作等領域,旗下擁有實力雄厚的藝人資源。2015年至2017年,星河文化凈利潤為7486萬元、8804萬元、8507萬元,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至此,北京文化徹底完成轉型,全面布局影視文化產業,公司在影視經紀業務上的收入和佔比也越來越大。2017年,影視經紀業務收入12.32億元,佔比約93.24%。
2.電影投資屢創佳績,行業模式終將面臨這一問題
投資爆款電影以及優質IP,是影視產業獲利的關鍵。作為影視出品方,北京文化雖然是行業內新人,但卻很屢創佳績,它接連投資了好幾部爆款電影,比如《心花路放》、《戰狼2》、《芳華》等電影,給公司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據年報披露,2014年公司投資電影《心花路放》,帶來票房收入約1.91億元,凈賺約5000萬元。2015年投資電影《解救吾先生》,獲得票房收入約9486萬元。
去年《戰狼2》共收穫56.8億元的票房,北京文化作為主要投資人一戰成名,讓公司賺得盆滿缽滿。2017公司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了約3億元的收入,除去1.4億元保底成本,凈賺1.6億元,占公司2017年凈利潤總額的一半以上。
2017年12月上映的《芳華》,票房14.23億元。據2016年年報,北京文化約投資1300萬元,《芳華》製作成本僅為1.3億元,上映後票房火爆,作為出品方,北京文化將獲得不菲的投資回報,初步計算應該有1億元左右的收入(具體以公司公告為準)。
北京文化在影視投資上眼光獨到,成功率、回報率很高,不過這種模式等於「押寶」,總有錯的時候。
在投資《戰狼2》嘗到甜頭後,北京文化宣布5億元保底《二代妖精》。加上1.25億元的宣發費用,北京文化公司共投入2.15億元費用,但是最終《二代妖精》累計票房只有2.9億元。
影視經紀業務運營成本低、投資回報率高,缺點是投資周期長、風險大,如果投資的是爛片,容易造成投資虧損。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這行盈利很不穩定,同時前期投資巨大,也容易造成現金流緊缺。
北京文化2017年營收、利潤大幅增長,但經營現金流卻出現虧空(-3.944億元),目前公司投資了約20部電影還未上映,另外還有10部以上電視劇,投資一部電影往往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進入投資回收期。
華誼兄弟,2015年至2017年,經營現金流為5.27億元、7.59億元、-2.14億元。
光線傳媒,2015年至2017年,經營現金流為3.97億元、7.46億元、-318萬元。
唐德影視,2015年至2017年,經營現金流為-1.24億元、-1.74億元、-1.79億元。
這些影視經紀業務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存在現金流問題,這種投資的不穩定性,也反映到了股市投資中,導致影視傳媒行業長期下跌。
四、行情展望
1.板塊整體弱勢格局難以改變,北京文化再借佳片上演反彈行情
就業績而言,北京文化其實並不太差,但若看其股價走勢,卻很是不盡人意。而就整體傳媒板塊來看,其走勢更是極度羸弱。根據申萬(新)二級行業數據顯示,自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區間跌幅最大的前十個行業中,文化傳媒板塊排名第四,跌幅高達70.62%。
而從板塊整體走勢與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對比中看出整個板塊就沒強過指數。再看北京文化的股價,其走勢自2016年8月復牌以來,就一直震蕩下行,直到2017年7月走出了一波強勁的行情,原因在於當月其投資的電影《戰狼2》獲得內地票房第一的極佳好評。
但是就如一場電影看完就會回歸平靜一樣,北京文化的股價在經過一輪爆炒之後股價開始逐步回落,再次觸底下探,回歸到與其板塊相同的走勢之中。
而這一次,隨著市場對其投資的新片《我不是葯神》的給予的口碑不斷提高,北京文化的股價再一次迎來了爆炒。
短短十個交易日,股價從其近四年的歷史低點9.02元一路暴漲,截止到7月5日,累計漲幅超過53.81%。
那麼,這一次反彈是否又是一次拉高出貨的「套路」?
這次的反彈與上次炒作截然不同,上次的炒作是在《戰狼2》全面火爆之後才開啟的,炒作的主力多是遊資。
而這一次其股價在《我不是葯神》還未上映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強勁反彈。在近期披露的龍虎榜中,我們發現其中上榜的營業部,並非一線遊資,有些營業部還是首次上榜。所以,這次上漲並非是以遊資為主力,而是另有其人。
2.定增股股東質押臨近成本價,大股東為守承諾或在暗拉股價
既然炒作主力不太可能是遊資,那會是誰?為此,我們梳理了一下北京文化的股權構成,看看這段時間其股東在二級市場上的操作。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文化仍處在質押狀態的股份有1.89億股,佔總股本的26%。這些質押,最早的時間甚至是在2016年6月,最晚的也是在今年2月。而這期間,北京文化跌幅最大甚至達到60%。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其中有關石河子無極、西藏九達、西藏金寶藏、新疆嘉夢這四家機構均是在2016年的定增中成為其前十大股東,且其定增的股份基本都已質押,質押的時間都是在2016年6月附近,若按照質押融資比例40%算的話,這幾位股東的股份恐怕已經很是接近平倉線了。
但根據當時定增協議的內容,當時定下的定增價格居然是8.92元。所以目前的股價,對於這些股東來說,只是接近了其成本價。
其第一大股東中國華力,14筆質押,一共5172.08萬股。不過其質押的時間點多數都在今年,所以整體的成本並不高,現在的股價已經與其成本價相近。但若除去這幾日如此暴力的反彈,恐怕也會在爆倉的邊緣徘徊。
質押股份岌岌可危之下,中國華力在6月29日宣布完成了本該在半年前就該完成的增持計劃。而也就是在29日之後,北京文化股價開始了暴力式的拉升。
從其公布的增持情況可知,最晚的兩筆是在6月20日和21日,也就是北京文化跌到近三年最低點9.02元的時候。雖然額度不大,但也算是精準抄底了。而從其增持股票的平均價格來看,目前基本略有浮盈。
這次增持不論是為了自救,還是為了完成承諾,亦或是為了不讓當初參與定增的股東蒙受虧損。中國華力顯然為北京文化的股價的大幅拉升做出了很大貢獻。
註: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可來財經社區官方任何投資建議。
TAG:可來K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