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
最近,筆者追了一年的
網路心理課程
結課了。
回想記憶里留存下的內容
印象最深的,
是每次語音開篇時的那句話:
生命的意義,
是成為你自己。
一個人可以如何定義自己呢?
髮型、穿著打扮、
走路的姿勢、相貌語調。。。
這些外在會透露出一些信息,
他人也會根據這些信息,
來推斷「你是誰」。
所以,攝影史上
以自拍作系列創作的攝影師,
大多會以外在形象的改變
來做不同的角色扮演。
比如日本攝影師澤田知子,
在四年的時間裡,
通過改變自己的
髮型、穿著裝扮、
表情甚至體重,
在同一個證件自拍亭
創作出400個迥然不同的「自己」。
那,如果外在不變呢?
你向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身份,
別人對你的認知,
會有什麼不同嗎?
有家著名的器材公司,
就曾做過這樣的肖像拍攝試驗:
同樣的拍攝地點,
同樣是十分鐘的拍攝時間,
六位攝影師,
分別拍攝裝束保持不變的
同一位模特。
唯一的不同是,
對模特身份的說辭,
每位攝影師聽到的都不一樣。
結果非常出人意表。
1
前囚犯
攝影師: Kate Disher-Quill
2
職業漁夫
攝影師:Jin Lim
3
百萬富翁
攝影師:Tristan Stefan Edouard
4
康復中的酒鬼
攝影師:Chris Meridith
5
救生員
攝影師:Frankie Tsang
6
通靈者
攝影師:Lyndal Irons
器材公司得出的結論是:
影像更多的是由
相機後面的人塑造的。
這說明什麼?
如果影像代表的是一種現實,
那麼,這種現實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拍攝人的認知決定的。
同理,也可以說,
你是誰,這樣一種現實,
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你對自我的認知決定的。
這種認知也同樣決定著,
在他人眼裡,
你是誰。
如果你對自我的認知,
找到了那個
最天人合一的答案,
你就成為了真正的你自己。
也許,
找到了那個答案,
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所在。
TAG:海桐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