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年落花泥 甪直印象

經年落花泥 甪直印象

姑蘇風光

中國民歌薈萃(3)

江淮安;鍾惠州;樂成

00:00/

就這樣坐在靠在河邊的這家農家小飯店裡,靜等著我點的菜上桌。

   甪直,這個中國有名的教育家葉聖陶的故鄉,僅僅在繁華的小鎮的一隅,保留了民國時代的一些風貌。窄窄的小河兩邊,是樓上比較低矮,而樓下比較敞亮的緊挨著的陳舊的民國時代的舊屋。那些舊屋離河邊都有三米左右的距離,靠河邊會建一些帶著扶欄長條木凳的長亭。河岸的兩邊間隔不遠處,時不時會有小拱橋和葉聖陶先生描寫過的河埠頭。回想起葉先生曾經描寫的很多秋後收穫的農民,他們撐著船,滿載著糧食,從各地聚攏停靠在這些河埠頭邊,滿懷希望的把糧食一擔擔挑買給萬盛米行,結果卻因為那些稻米的一粒粒進倉,逐漸開始失望,最終無奈地撐船回去。

 

說起葉聖陶先生,不得不多啰嗦幾句。

   1917年早春,青年葉聖陶應甪直鎮 小學校長吳賓若的邀請,來到甪直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葉聖陶在學校里自編各種課本、將課堂搬到大自然中、輔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反傳統的教學方法在小鎮上掀起了波瀾,也招來了「老學究」們的抵制,受其影響,家長們不敢將小孩送到葉 聖陶的課堂。

   面對空無一人的教室,葉聖陶和妻子胡墨林星夜走街穿巷,動員家長把孩子們送來上學。一代教育家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甪直這—這座既古老又神奇的的江南古鎮。

   如此,我現在所在的農家小飯店的不遠處,有一所獨特的作文客棧。

 

進作文客棧,初秋的炎熱頓時被擋在門前的一棵大樹的樹蔭之外,門廳的四壁自然不可免俗地掛著一些我從沒聽說過的名人的題詞和照片,而凸顯主題的葉聖陶先生後代的照片也在其中。門廳後有兩間屋子,一間似為書房,有兩面牆擺著書架,靠窗處為一張四方的年代大約為五六十年代的書桌,書桌邊是一把藤椅。書房顯得比較凌亂,書架,書桌,藤上,甚至地上,到處是書,我只能倚門環顧了一圈,走向隔壁的房間。

 

隔壁其實並不是房間,因為有灶台,該是廚房。那種煙囪靠牆壁角落直上屋頂的樣式,我小的時候在外婆家見過,這灶台正如我小時候見過的那樣,兩個灶眼,灶眼中間嵌個小鋁壺,灶上鍋里的飯菜冒出香氣的時候,小鋁壺裡的水也會同時歡快地冒著泡,待大家吃完飯後,可以從里打水洗臉泡腳或洗刷鍋盆。

 

灶台邊便是後門了,出門左拐,是上樓的窄窄的室外樓梯。沿梯而上,頓時讓我回到了童年的讀書時代,三間房間里,牆上掛著的各式特定年代的獎狀,桌上擺著的一些我童年時代的文具,腳踏風琴,沒有抽屜的課桌,長條寬凳。。。。。。

 

在一個房間倚窗而坐時,我居然環顧四周,無法將我的目光和我的心從這裡移去,那時候的感覺只有一個:真想留在這裡,伴著這些書,這架琴,這些張課桌,世俗的紛爭與我無關,無論貧與富,也奈何不了我,我只想坐在這張倚窗,窗上掛著風鈴,窗口遮擋著芭蕉的書桌邊,靜靜地讀書。。。。。。

   事實上,這些的能讓我的記憶突兀地瘋長,又讓我流連忘返的房間全是免費參觀的,所謂客棧,自然少不了,讓客人住宿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在後院。

  後院其實並不大,L形的布局,高而深的圍牆,依牆而立的大槐樹,以及樹下的木長椅。院子的中央是一口不知年代的水井。而一排的房間便是客棧了,客棧的客房布置可以說如同我兒時小學裡,那些老師們的宿舍,三格藤書架,結實但樣式古舊的書桌,書桌上鐵殼燈罩的檯燈。。。。。。

   我已經再無法詳細描述了,因為這裡一切的一切與我的記憶混雜在了一起,所以客棧外熱鬧非凡,這裡卻是靜謐得能擰出水來,彷彿我在輪迴,輪迴到那些曾經的無憂,曾經的美好,曾經的清純。

回過頭來還是說說我現在所在的農家小飯店吧,等了許久,菜終於上桌,富有蘇州風味的面拖蟹,紅得誘人,迫不及待夾一塊大閘蟹,放在嘴裡吮時,肥碩的蟹肉白花花地就擠到了舌尖,那膏肓的香氣不由得自己放了筷子伸手去抓已經切開的蟹。

   由此可以看出蘇州菜肴的特點,如同蘇州人,精緻卻不奢侈,花俏但不放縱,像評彈中的琵琶,輕呤淡唱,似這個地方縱橫交錯的溝河,波瀾不興,緩緩長流。

 

盡興離開的時候,恰聽到一艘小船駛來,搖船的船婆一身對襟花布衫,唱著古老的蘇州民歌。我聽不懂歌詞,但那如這風景一般的曲子,讓任何到過這裡的人都會感覺到,這裡是美的,蘇州是美的。

請長按上面的二維碼,關注本訂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雲踏雪 的精彩文章:

我腳下的西藏——拉薩篇

TAG:閑雲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