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南宋李迪:皇家畫師妙丹青

南宋李迪:皇家畫師妙丹青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李 迪

李迪(公元12世紀),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生卒年不詳。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歷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1162-1224),活躍於宮廷畫院幾十年,畫多藝精,頗負盛名。

李迪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長於寫生,間作山水小景。構思精妙,功力深湛,雄偉處動人心魄。所作《楓鷹雉雞圖》溫柔嬌嫩可愛,《雞雛圖》形象生動超拔,刻畫細緻入微,各具神態。山水師李唐法,亦多佳作。論者謂其畫鳩「作寒冷狀,精俊如生」;畫鶺鴒「翹翹欲起」。所見李畫最晚年款為慶元三年(1197年),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期間為七十三年,照此推算,李存世之年齡應在九十歲以上。

李迪的畫風屬於較典型的宋代皇家院體畫,注重對描繪對象的認真觀察研究,在熟識對象後再以藝術手法表現於紙、絹上。運筆工整精緻,設色妍麗莊重,造型追求生動逼真,講求形神兼備,不以刻意求形而失去神韻,亦不以刻意求神韻而逸筆草草,失去形象的準確性。李迪因能以較高的藝術造詣,將形與神有機地統一起來,而為我們留下了精美動人的畫面。

李迪《禽浴圖》宋 縱24.7cmx橫24.1cm

一隻八哥於盆中撲翅洗浴,南宋畫家李迪以勾線墨染手法,讓主體形象(「八哥」)以大面積濃重墨色完全佔據了畫面的視覺中心,這種不同尋常帶有渲泄意味的構圖方式對傳統審美視覺習慣頗具挑戰性。

到了南宋時,花鳥畫發展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在布局上,逐步擺脫五代北宋黃家體制「重彩滿填」的做法。而更多地注重「空間靈活」的應用;在技法上,則以工筆畫翎毛、粗筆寫樹石,用工細和粗放相結合的筆法.來描繪不同對象的神情,並已注意到了花枝穿插於空間的關係。這種風格,是南宋花鳥畫轉變時期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有李迪、李安忠、林椿、馬遠、馬麟等。

李迪《雞雛待飼圖》冊頁宋 絹本,設色,縱23.7cm,橫24.6cm。

李迪繪,兩隻雛雞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氣凝神,彷彿聽見母親覓食的召喚,正欲奔去。畫家用黑、白、黃等細線密實地描繪出雛雞毛絨的質感,此圖為李迪晚年所畫,構圖極其簡潔,無任何背景相襯,卻捕捉住了雞雛回眸的剎那間神情,動人心弦。

李迪《風雨歸牧圖》宋軸,絹本設色,縱120.7,橫102.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迪,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據《畫繼補遺》記載,他為孝、光、寧三朝畫院祗候,工畫花鳥竹石,亦畫雜畫。此圖繪兩牧童沿柳岸歸牧,風雨大作,柳枝、叢蘆在風雨中搖蕩。牧童策牛逆風徐行,一人披蓑俯身緊拉住斗笠,另一牧童的斗笠被風吹落。這是江南鄉村常見的景象,畫家善於從中開掘出美感,富有生活氣息。全圖用筆工細謹嚴,特童的神情、水牛的憨態也都描繪得很真切。本圖署有「甲午歲李迪筆」六字款,「甲午」為孝宗淳熙元年(公元一一七四年),應是傳世李迪具款作品中最早的一件。畫上鈐有明初「典禮紀察司印」半印、明朱棡及清內府鑒藏印,《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李迪 《雪中歸牧圖》宋冊頁,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4.2厘米,橫23.8厘米。(日)大和文華館藏。

此圖描繪白雪皚皚的寒冬,牧牛人帶著獵物歸家的情景。牧牛人蜷縮著身子以禦寒風,人與牛的動態準確生動,樹石山坡的筆墨變化微妙,設色也雅潤柔和。雖為小品,但很好地表現出雪後空疏靜謐的景色。

李迪《楓鷹稚雞圖軸》宋 縱84cm×橫94cm

中國傳統繪畫題材主要分三大類,即:人物、花鳥、山水。花鳥畫的創作源於何時雖很難考稽,但七千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片、牙雕、骨雕上,已可見到造型稚拙、形象生動的花鳥圖案。至今它作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題材,仍具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在花鳥畫題材的表現上,人們多集中於表現奇花異草、珍禽瑞鳥、汀花野竹之類,反映的是鳥語花香、平和安怡的景象。而宋代李迪的《楓鷹雉雞圖》,卻以表現動物間弱肉強食的獨特選材視角而令人矚目。

圖繪崖石邊一株老樹,楓葉繁茂,老乾斜置。樹下是平緩堤坡,其上棘荊叢生。一場強與弱、生與死的拚鬥就是在這個背景中展開的。枯枝上的蒼鷹雙爪緊抓樹枝,俯身欲撲樹下驚慌逃竄的錦雉;錦雉被嚇得毛羽倒豎,伴著陣陣哀鳴,撒開腿拚命逃向草叢。整個畫面充滿緊張的氣氖和雄沉的悲劇色彩。作者不僅通過體態,更是通過眼神表現出鷹與雉的神情。老鷹目光勁利,錦雉則目露驚恐和絕望之色。它們生死存亡的不同命運,通過各自不同的眼神,而惟妙惟肖地展示出來。恰如東晉顧愷之所說: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此圖構思上寓動於靜,寓激烈於平緩。坡堤、野草、楓樹、怪石都呈安靜之態。可是,老鷹意欲下捕的身姿和慌忙奪路的錦雉卻打破了這種平靜的情景,而使畫面頓生跌宕。在畫面處理上,於左面留下一片闊大的空間,它使人聯想起錦雉奔逃的軌跡。在筆墨表現上,楓樹樹榦勾勒粗獷,運筆頓挫有力,施墨凝重渾厚,表現出樹榦蒼健勁老之感。樹葉、竹葉、草均以細線雙勾,然後暈染,通過墨色濃淡的變化,表現枝葉向背和遠近層次。鷹、雉造型生動準確,注重表現鳥羽的光澤感和柔軟蓬鬆的質感。北宋後期以來,在畫院的繪畫中,冊頁小品日漸盛行,像《楓鷹雉雞圖》這樣的巨幅大畫,則十分罕見。

李迪《雪樹寒禽圖》宋 絹本,立軸,設色,縱:115.2厘米,橫:52.8厘米。原清內府舊藏,今藏上海博物館。

此圖寫竹葉覆雪,輕染薄雪的棘樹上,棲息著一隻伯勞。山坡以粗筆勾出,寫一叢衰草,更添雪意。雙鉤寫竹、樹榦,敷色渲染。雀鳥以沒骨及鉤勒相結合繪出,寫實生動。此畫是作者晚年的精心之作。

李迪 《宿禽急湍圖》宋 冊頁,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4.8厘米,橫26厘米。(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圖中古柏依石而生,盤根錯節,溪流湍急,飛瀉而下,濺起陣陣浪花。二鳥棲,息枝頭,怡然自得,與水浪形成靜與動的對比。構圖形式以峭拔的樹梢和二鳥打破了對角線的布勢,也使畫面獲得了平衡感。樹木多用顫筆描繪,線條顫動。虯曲的古柏枝幹和急湍的小溪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動感。以線勾勒和水墨烘染相結合來表現浪花,手法獨特。

李迪 《貓》宋 台北故宮珍藏

李迪 《紅白芙蓉圖》宋共二幅,絹本,設色,各縱:25.2cm,橫:26.0cm。原屬圓明園收藏,現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紅白芙蓉圖被認為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平之作。畫面色彩較厚,暈染採用出沒骨畫的技巧,過渡自然,表現出芙蓉花瓣形態及色彩細微的變化特徵。細膩而透明的色彩,體現出富麗、鮮潤的特點。線描的技法也細緻入微,葉脈上那種毛茸茸的樣子都表現出來了。線描具有五代黃筌一派畫風的精神。兩圖相比,紅芙蓉對花的整體把握及構圖都更好一些。

這兩幅畫,一幅為紅芙蓉,一幅為白芙蓉。兩幅都在畫面的左上部題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畫家李迪的作品。丁巳年為1197年,根據夏文彥的《圖繪寶鑒》,李迪於宣和年間在畫院奉職,但從現存的李迪的作品來看,恐怕其時代要晚得多,如果把李迪進畫院的時間以20歲算起,那麼畫這幅畫時就快近百歲了,所以研究者們認為《圖繪寶鑒》記載有誤,李迪應是南宋初期的畫家。 李迪擅長描繪花、鳥、以及動物,本畫為李迪現存作品中的最高傑作。由於兩幅均題有落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為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的作品。

芙蓉的品種應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著會逐漸帶有紅色。本畫的描寫極為寫實,用筆纖細且色彩層次微妙,因而富於情趣。善用余白的畫面空間也顯得自然而靜謐。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不要再亂喝茶了……長期喝茶後得到這樣的後果,真沒想到
寫意山水畫技法全解!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