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扎心!我可能買了假肥料!來看看這些肥料都是假的!

扎心!我可能買了假肥料!來看看這些肥料都是假的!

記者在東北部分地區採訪發現

受利益驅使、農民防範意識差、監管存漏洞等因素影響,

一些化肥產品在包裝上玩起花樣

虛標含量、產地不實、標註誤導信息……

吉林省農安縣石場村農民金長艷今年選用了一款緩釋肥料。" 賣肥的人說是 56% 含量的,每袋 100 斤,130 元。" 記者查看這款肥料包裝發現,儘管在顯著位置加黑加粗標註了 "56%",但其中最重要的氮磷鉀成分含量僅為 40%,而氨基酸、腐殖酸的含量 16% 也被算為總有效成分。

目前市場上化肥問題主要有單一養分及總養分不足、氯含量超標、有機質含量不足及標識不規範,還有一些化肥的檢測結果與明示標註出現偏離,個別養分不足而其他養分過高。

除了偷含量,一些化肥標註產地與實際產地不符

" 咱農民也不懂這些標的東西,去年我就被騙了,到 9 月份玉米根部就透亮的,那就是脫肥了。"61 歲的農安縣萬來村農民李永長還保留著去年的化肥包裝袋,包裝袋標註生產廠家為江蘇某企業,廠址為徐州市某村莊。

記者查詢後發現,該產品標註肥料登記證號的所屬企業卻是一家註冊信息在吉林省農安縣合隆鎮的企業。

此外,還有一些化肥生產商為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還在包裝上印有 " 國字頭 " 科研院所為其 " 背書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些生產商只是從這些科研院所購入 " 緩釋劑 " 等添加材料,並沒有實質合作關係。

今年3月~6月,各地質監部門圍繞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確保糧食安全中心任務,繼續深入開展農資打假「質檢利劍」行動,嚴查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違法案件,切實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作出積極貢獻。共出動執法人員117880人次,檢查農資產品生產企業8591家,查辦農資質量違法案件639起,涉案貨值915.058萬元,減少農業生產損失1035.642萬元。

01

廣東省

7月4日,廣東省質監局官網發布2018年廣東省肥料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結果。本次抽查了廣東省內69家企業生產的100批次肥料產品(不含水溶肥料)。經檢驗,發現9家企業生產的10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0%。

不合格項目涉及「有機質」「酸鹼度」「水分」「粒度」和「標識」等5個項目。

向上滑動閱覽

02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通報2018年春季農資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結果,共抽查44家農資產品生產企業生產的肥料產品和農膜產品93批次,合格75批次,不合格18批次,產品質量合格率80.6%。

向上滑動閱覽

03

山西省

2018年第1季度,山西省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化肥、農地膜產品質量的專項監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181家企業(其中生產企業63家,經銷企業118家)的280批次產品(不涉及出口產品)。包括化肥、農用地膜2種產品,合格215批次,不合格65批次,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3.2%。其中,化肥的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6%。

向上滑動閱覽

04

湖北省

2018年3—5月,湖北省工商局在全省範圍組織開展流通領域農資商品質量抽檢,按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要求,在收到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5個工作日內,向被抽檢商品的標稱生產者郵寄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送達書》、《檢驗報告》和《複檢須知》。

向上滑動閱覽

由於機制體制等原因,目前在化肥市場監管上還存在分段執法、邊界不清、職能交叉等問題,影響了監管實際效果

針對化肥市場包裝不規範等亂象,專家認為,應當進一步強化綜合執法,由政府或農業主管部門牽頭,建立由農委、工商、質檢、公安、供銷社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工作機構,形成監管合力,加大監管力度。

有關部門還應加強信用監管,對包裝不規範、誤導消費者,以及違法制假售假的企業加大公示力度和範圍,建立聯合懲戒及 " 灰名單 "" 黑名單 " 等機制,使違規違法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本文來自中國農資傳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