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不聽管仲之言,齊桓公最終被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活活餓死,帝王劫
春秋戰國時期,君臣亂道,每天都在發生著些不忠不義之事,西周社會確立的禮教之說在這一時期已經成為一種形式,人心惶惶的社會裡卻也是人才輩出的年代,許多仁人志士的才能得到發揮,亂世出英雄的論斷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充分證明。只是在這樣的社會下生存,很難體會到人之常情。
作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霸主,齊桓公的一生可謂風光無限,當然他必須要感謝的人就是管仲,管仲在齊國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齊國的實力迅速大增,有了稱霸的實力,齊桓公對他也是信任無比,君臣之教在春秋戰國這樣動蕩的年代裡顯得尤為可貴。但是管仲逝去,齊桓公竟一時亂了分寸,千秋霸主也難逃厄運,最終被自己的臣子活活餓死於宮中,怎一個慘字可以訴說。
齊桓公後期,管仲也是得了重病,人之將死,齊桓公也親自前往探視。管仲看到齊桓公之後,有些話卻是想說卻說不出,齊桓公也是看到了管仲很為難,對他說有什麼不放心的。可以儘管說出來,於是就對齊桓公說讓他遠離易牙、豎刁、常之巫、公子啟方四個人。這四個人都是當時齊桓公極度信任之人,可以說齊桓公對他們的喜歡程度不下於管仲。齊桓公很是鬱悶,管仲肯定不是出於妒忌之心,這樣說就必然有他的道理。
當年齊桓公逃難之時,易牙把自己的孩子煮熟給他當糧食,讓他嘗嘗人肉的味道;豎刁為了能夠在他身邊侍奉,自閹當太監;而常之巫有測生死禍福的能力,常常讓他逢凶化吉;而公子啟方更是常年在他身邊跟隨,即使父親去世了都沒有想過要離去奔喪,可以說這四個人把所有的都給了他,管仲為什麼讓自己遠離他們呢?他不禁問管仲。管仲嘆了一口氣,解釋道:「如果一個人可以連自己的親骨肉都可以殺害的話,那麼他還害怕殺別人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殘害的話,他怎麼不會傷害大王您呢?至於吉凶禍福,大王只要做好自己德行,自然可以善始善終;父親死了,都不會去奔喪,這樣的人可以為國家盡忠嗎?」
齊桓公聽過後,也覺得很有道理,就在管仲去世之後,將這四個人打發回去。但是在這四個人走了之後,齊桓公自己覺得不是很舒服,就又將這四個人找了回來,禍亂由此開始。在他們回來的第二年,桓公就卧病在床,易牙、豎刁看到齊桓公快死了,就開始堵塞宮門,不讓任何人進去。有一個宮女偷偷溜了進去,看到齊桓公在找食物,於是就將易牙、豎刁的行為告訴了他。桓公這時才悔悟,沒有聽從管仲的話,但為時已晚,自己被大臣活活餓死,一代霸主終成笑話。桓公死後,齊國大亂,他的兒子們忙於爭奪君位,竟無一人想起桓公,他的屍體在床上放了七十多天,最終腐爛發臭,也算是對他不聽管仲之言的一個懲罰。
齊桓公的後果可能是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個國君,即使在後世權臣謀奪地位的時代,皇帝們也沒有活活餓死的情況出現,實在是歷史上最大的悲劇。歷史還在進行,別人的意見不一定滿足自己的喜好,但有可能救命之言,必然有可取之處。
※他愛上了自己領導的妃子,之後自己登上皇位,卻沒能讓她為皇后
TAG:歷史有點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