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以解憂,舍「我」其誰——我讀《解憂雜貨店》

何以解憂,舍「我」其誰——我讀《解憂雜貨店》

(本文所有圖片均是來自我的同學李四平先生的攝影作品)

一本好看的小說

我大概是個懷疑主義者,對熱門的東西,總是心存觀望,不管是名噪一時的電影還是小說,我一般都不跟風追逐。所以,這本大紅大紫的《解憂雜貨店》,還是某年優惠活動時買的,卻一直被壓在那疊新書的最下面。直到前兩天,用眼過度,被告誡不能看手機不能用電腦不能長時間看書,百無聊賴之中,我才隨手抽出了它。因為它的行間距很大,看起來眼睛還算舒服,所以稍稍翻過之後,就開始認真看了。我沒料到,我居然用一天時間,一口氣把它看完了。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這是我看完後跟先生說的一句話,也是我對《解憂雜貨店》的終極評價。它稱不上巨著,它的相對單一的「愛與自我救贖」的主題和它的比較平淡無奇的語言決定了它難以躋身偉大的行列,但是,它很好看。我認為,「很好看」就是它流行甚廣的最重要原因。而它的好看主要在於它敘事的循環往複,在於它敘述時的時空交錯。

余華說,衡量一個作家是否訓練有素的標準之一是他對結構和語言的把握。顯然,東野圭吾是一個訓練有素的作家,多年推理小說的寫作讓他對結構的把握遊刃有餘,可在過分注重結構的同時,語言方面興許就有所忽略了,相比於他的結構,他的語言就遜色多了。當然,也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因為我讀不懂日文原著。

同時,在敘述方式上,他也是純熟自如的。他完全知道怎樣去講這些故事才可能更吸引讀者。

余華說,在長篇小說的寫作過程里,敘述不會給作家提供很多悔過自新或者重新做人的機會,敘述一旦走上了邪路,它不僅不會站出來挽救敘述者,相反還會和敘述者一起自暴自棄。

這話何其有道理!我們可以用余華自己的作品來證明他的這個觀點。讀他的《活著》時,我詫異於他敘述時的冷靜和不動聲色;讀他的《兄弟》時,卻遺憾於他的自暴自棄自甘墮落。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閱讀體驗,某本書讀著讀著就不是開始時的那個味道了,沒那麼吸引人了,繼而就把書放下了。這可能也是小說寫者多如過江之鯽,但真正寫出了偉大作品的卻鳳毛麟角的原因之一吧。

一個交錯的時空

東野圭吾沒有以上這些問題,他的敘述一直都很穩,就像《解憂雜貨店》,雖然是五個獨立的故事,而且不過是一些不同的人的不同的來信,但這些故事就是有抓人的力量,它讓人慾罷不能。因為時空的交錯,這些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就變得有些不可思議,它們全都交織在了一起,相互之間構成了一種因果循環,也就是說,整個故事是一個圓形的結構。尤其是第一章和最後一章,小說開頭三個小夥子所搶劫的對象,到結尾才揭曉,居然就是他們自己寫信指導的姑娘。這個首尾圓合,實在是一個大巧妙。

按正常的時間順序來講述這個故事,應該是,傳言一位女富商要買下「丸光園孤兒院」並進行商業開發,三個在孤兒院長大如今混得不夠如意的青年就計划去偷竊這位女富商。小夥子們因為搶劫後需要避人耳目,到了「浪矢雜貨店」,剛好碰上了雜貨店復活的時間,從而看到了「迷途的小狗」(即後來的女富商)寫來的信。心地原本善良的他們,按他們知道的歷史發展軌跡去指導了身為陪酒女的「迷途的小狗」,讓她獲得了人生的成功,成為了富商。

這個說起來其實挺繞的,那就是:「三人組」小偷綁架搶劫了女富商,繼而得到了指導以前的年輕的她的機會,引導她步步走向成功,成為了富商,偷竊她也才成為了可能。總之,時空在這裡發生了奇妙的錯位。正因為時空錯位了,故事才發生了。

時空交錯是故事得以發生的前提條件,也是小說一切巧合發生的推手。雖然整部小說內容簡單,不過是「收信」「回信」這一平常的舉動,但是,我們還是很難猜到故事會如何往下發展,它們,總是出乎我們的意料。

韓國有一部電影叫《觸不到的戀人》,故事很感人,構思很巧妙。它的巧妙在於它通過一幢海邊別墅前的一個信箱來實現時空交錯,讓生活在同一空間但不同時間的沒有交集的人聯繫在了一起。但那是一個單一的愛情故事,我們很容易猜到它的結尾,即男女主人公將快樂地會合。

《解憂雜貨店》卻由五個看似獨立但又彼此聯繫的故事組成,而且,這裡發生的所有故事、故事裡的大部分人物都是跨時空的。不同的故事之間也不是遵循時間的推移來行進的,它們是多維的,錯置的。它只有兩個核心的地點:浪矢雜貨店和丸光孤兒院;兩個重要的物件:投信口和牛奶箱(回信箱);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12年9月13日,這個時間節點可以讓人回到過去——1980年9月13日或1979年11月,也可以讓人身處現在……

這就讓我們無法推測,事情到底會怎樣發展,人物到底會有怎樣的命運。個人認為,這就是小說吸引人的最重要原因。

一種循環的敘述

雖然人物之間的關係縱橫交錯,但東野圭吾把所有節奏都控制得特別好,他讓這些人物排著隊一個個出場,再讓他們在循環往複的講述中立體豐滿。他不但控制了人物,也控制了故事的發展。這個控制不是「束縛」,而是張弛有度,是不緊不慢,是理所當然,是水到渠成。最重要的是,它打破常規但又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

循環往複的敘述方式在很多地方被應用,比如美國電影《怦然心動》《奇蹟男孩》,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敘述有交叉關係的故事或者同一個故事。這樣的敘述方式有助於我們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事件,認識理解人物,也有助於事情的逐漸明朗和人物性格的逐步豐滿。它既有有限視角的客觀性、真實性和親歷性,同時又有全知視角的全面性。而且,它不是一股腦地一下子全部呈現的,它是像抽絲剝繭般的一點點展露出來的。這和推理小說異曲同工。

這種循環的敘述,是小說好看的第二個重要原因。

一份自我的救贖

讓我們回到小偷三人組和女富商的故事上,他們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因果聯繫呢?東野圭吾是不是想告訴我們:命運,總是一邊破壞,一邊成全?三人組搶劫了女富商,同時又憑藉自己的「金手指」讓過去的迷惘可憐的她成為了如今的女富商。三人組幫助了「迷途的小狗」,保全了孤兒院,同時也拯救了「迷途」的自己。也就是說,三個走入歧途的小夥子是在指點「迷途的小狗」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救贖的。

榮格說: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從小說的主題方面來說,這句話不但可以用來解釋上面的這個故事,也可以用來解釋書中的所有故事。

五個故事裡的人物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關係,也都或多或少地有著相互的影響。比如:月兔小姐和迷途的小狗是鄰居,綠河的女兒是水原芹的經紀人,魚店音樂人救了水原芹的弟弟,水原芹幫魚店音樂人實現了音樂夢想……而促使這些聯繫進一步緊密的,是浪矢雄治和他的浪矢雜貨店,以及皆月曉子和她的丸光園孤兒院。

一切故事的源頭,浪矢雄治和皆月曉子,是年輕時想要私奔卻未能成功的戀人。這兩個善良而高貴的靈魂,他們煽動了自己「蝴蝶的翅膀」,從而引起了後來一系列的故事,讓許多人認識了自己,也救贖和成就了自己。

「救贖」的核心是「愛」,愛親人,愛朋友,愛自己,甚至是愛陌生人。愛的底色是善良,這裡面有:對愛人的愛——浪矢雄治和皆月曉子,月兔小姐和男友。對子女(親人)的愛——父親健夫對兒子克郎的支持;綠河冒死生下、拼盡全力撫養女兒,臨死時忘記解開自己的安全帶卻努力打開車窗讓孩子得以生存;貞幸用自殺的方式來保全兒子浩介;兒子浪矢貴之對父親浪矢雄治的遷就與成全。對自己的愛——月兔小姐、浩介、克郎、迷途的小狗、小偷三人組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都許自己以前程,都努力去進行自我救贖。

另外最偉大的就是對陌生人的愛——浪矢雄治對所有來信的人、甚至是搗亂的以及投空白信紙的人的耐心回復;小偷三人組對月兔小姐、迷途的小狗、魚店音樂人等等的回復和指點;克郎對水原芹弟弟的捨命相救……

愛有時候還表現為守信,浪矢一家三代人,尤其是孫子對爺爺的遺願的尊重。沒有他在互聯網上發布那一則聲明,故事也就沒辦法圓合了。

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給予愛並回收愛的過程,生命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追逐理想的過程,它還是一個戰勝苦難戰勝自己,從而成就自己成就他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

榮格說:「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那些投遞到「浪矢雜貨店」的信件,那些困擾自己的問題,其實最終都沒能從他人那裡得到答案。解決自己困惑的,到底還是自己,人和人之間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無法溝通的。

但浪矢老爺爺告訴我們,我們卻是有可能跟自己溝通的。他說:「像我這樣的糟老頭子,怎麼可能有左右別人的力量?如果說我的回答起了作用,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麼樣的回答都沒用。」其實,浪矢老爺爺不厭其煩地解答別人的問題,其實也是在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好好地傾聽並理解自己,積極認真地活著,這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讀《解憂雜貨店》的整個過程都很愉悅,既不會黯然神傷,也不會大笑出聲,但是,會有一些恍然大悟。它很平和,也很平實,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生活。

米喜有話說:都說我應該有方向性的輸出,這樣才更能吸粉。可我只想寫自己想寫的文字,因為我寫字的目的,真的是為了取悅自己,讓自己有一點存在感。不過,那天聽到陌生的朋友說「你米喜的院子好久不更新了,好好看的,快寫吧」,我還是喜不自勝,而且,很久都沒那麼發自內心地高興過了。謝謝您,所有關注我的親愛的朋友,一直是我寫什麼您就跟著看什麼,我何其有幸,感恩有您!讀到好書,看到好電影,吃到好吃的,遇見好玩的,我認真介紹給您,這大概就是我能為您做的。

按一按,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喜的院子 的精彩文章:

TAG:米喜的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