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暑即到|入伏之季|養心為要

小暑即到|入伏之季|養心為要

暑熱未消,退藏遠離不如深居

小暑,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今年在公曆7月7日入節,介時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暑,意為炎熱。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小暑雖還不是最熱,但已開始進入伏天盛夏,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困溽才暑,溽是濕氣蒸騰,所以說,暑也是蒸,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熱不可耐,故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攜著熱浪的風掃過地面,耐不住暑氣的蟋蟀從田野轉到庭院牆角,蒼鷹時常翔於天際之時,小暑便悄然已至。

小暑期間恰逢入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伏夏」所指即為從小暑至立秋的這段時間,也就是俗稱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上蒸下煮」之下,我們最易感覺心情煩躁,疲倦乏力。「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我國部分地區的最高溫逼近40攝氏度,可謂是酷熱難耐。

中國有句俗話叫心靜自然涼,不少典籍中亦有記載。嵇康《養生論》中提及,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再比如《黃帝內經》中所提「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講的就是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像含苞待放的花那樣,以利於氣機的通泄,以此便可「除煩熱」。白居易《消暑》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如何消除暑熱,坐在院子里,心中不再有雜念,便猶如清風拂面一般,如何消除暑熱,歸根結底,其核心就是「心靜」二字,心靜自然涼看來是消夏防暑的不二法門。康熙皇帝在其《庭訓格言》中說:「盛暑不開窗、不納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可見,心靜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習慣,這需要長久的精神修為才能習得。

寧靜致遠不單可消暑,亦是人生修身養性之常物。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小園台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北宋詞人周邦彥認為,小暑恰是賞荷的時節。和風而生,暖風而成,新株出水,含苞欲放為「菡萏」,花開名「荷花」,根莖入水底泥中成藕,名蓮藕。蓮藕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顯清虛潔凈之身。何以修得清靜心法,不受俗世煩擾,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通達智慧在茶道中依稀可以悟得。

茶道可凈化心靈。有位哲人說:品著茶似乎是品味著人生。的確,中國茶道,不僅是藝術與生活的融合,而且蘊含諸多人生哲思。品茶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熏陶。杯茗在手,神馳八極,苦澀回甘的茶味,委實如綿長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從艱難足跡的人生哲理。

有一種情懷,淡香如茶,水甘味真,茶清夢好;有一種人生,清澈如水,一肩明月,兩袖清風。靜養本心,一壺清茶,細細回味,縱是酷暑難耐,亦可泰然處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散文精選 | 看書習慣養成記 (七年閱讀習慣建立和培養心得)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