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得心源不是一句空話.析北宋李成《山水訣》

中得心源不是一句空話.析北宋李成《山水訣》

李成生於公元919年,卒於公元967年。享年四十有八。李成是五代、宋初畫家。琴棋詩畫無所不能,尤其擅畫山水。李成長期模寫真景,山水自成一家。其山水畫,畫法簡練,筆勢鋒利,淡墨清明,自創「捲雲皴」。有「惜墨如金」之稱。李成出生戰亂頻發的後梁朝,內部殺伐不斷,外部硝煙連連。因此,遁世寄情於琴棋山水,長期的以真實山水摹寫對象,積累了豐富的山水畫經驗。晚年作《山水訣》一篇。李成《山水訣》,敘述了山水畫的基本構圖,布置,穿插,取景等等,對後世山水畫的創作影響深遠。

李成《山水訣》,首論「賓主」關係,次論遠近形態,再談景物穿插,末論山水氣象。「訣」中詳論落筆、用墨、烘染、樹枝、山巒、道路、繁簡、水澤、雪雨、居舍、煙霧、怪石、橋樑等景緻。可以說是一部指導後世畫者研磨山水畫的重要專論。

李成開篇之論,是對王維《山水訣》的繼承和發展。王維的開篇,首談「意在筆先」。所論山水畫範疇包容李成的「先立賓主之位」。如果按統之有宗,會之有元論,王維是元,李成是宗。李成說:「凡畫山水,先立賓主之位」。王維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王維將「辨清濁,定賓主」,放在段落之間。李成《山水訣開篇》將「立賓主」立在篇首,應該是對王維《山水訣》進一步解讀。

李成說:「次定遠近之形」。王維說:「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天齊」。在遠近之說上,李成高度簡練語言概括山水之「象形」。而王維則是將「象形」做了具體的闡述。兩者的派屬關係對調過來,「次分遠近之形」成為「元」,丈山尺樹等成為「宗」。顯然,李成長期臨摹真山真水,對「象形」有比王維更簡略和概括性的認識。

李成說:「穿鑿景物,擺布高低」。王維說:「先看氣象,後辨清濁」。本質上,李成穿鑿景物,擺布高低,也是看氣象,謀篇布局,不過較之王維氣象、清濁之論更加具體。

從李成《山水訣》藝術思想看,李成不僅對歷史上山水繪畫理論,瞭然於胸。而且以前人山水訣為基礎,結合自己臨摹真山真水的感悟,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形成了系統的操作性強的中國山水訣。

李成山水訣分為六部分。這六部分雖然有些地方與先賢的山水訣,有相似之處。但具體的闡述,卻是其長期臨摹真山真水得出的經驗。從落筆來看,李成認為賓主、遠近、穿鑿之後,應該說經營位置已定。唯落筆要考究。他認為落筆輕,但不可太輕,否則躁而不潤、浮躁。落筆也不可太重,否則山水混濁,缺乏清爽之氣。有人說元人山水畫較之唐宋重彩為之一變,創「淺絳山水」。從李成《山水訣》看,他提出山水畫落筆輕重適宜之說,與元人山水的淺絳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說,元人的山水淺絳觀念,出於李成的落筆說。

其次李成「烘染」說,李成說「烘染過度則不接,辟綽繁細則失神」。李成根據多年的真山真水經驗,總結出烘染過度繁瑣細緻導致山水畫失神學說,這與盛唐時期金碧輝煌的山水理念,是有區別的。實際上烘染的技法是加強畫面效果的一種方法。因此恰當的用墨或用色塗抹畫面,會使畫面陰陽相襯,濃淡得宜。李成的山水烘染論,有獨到之處。

第三樹石說。李成在山水訣中,提出的樹石原則。即有中國風水基因,也有古人美學觀念。就美學觀念而論。石乃天地之骨,謂之曰「雲根」。石的靈氣決定山的靈氣。故李成山水訣認為,皴石脈,分輕重。怪石巉岩聳立,奇怪者三塊兩塊,仍需土阜培根,石勢應上。唐人也提出:「古木臨岩,石岸臨流」。但細節處不如李成。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以左為先,所以樹枝左長右短,左高右低。李成認為:林木擺布裁插,態勢應互相依偎。左右林木不可太繁,繁則擁堵堆塞。蟠曲林木一株兩株。點葉稀疏間密。唐人認為:「古木結多,拳曲伶仃」。二者比對,顯然李成的樹石說,則更詳細,更具體。

第四雲煙說。中國山水畫中,輕者為煙,重者為霧。浮者稱靄。雲助山勢,山助雲流。李成認為雲煙多,散漫無神。高山用煙霧鎖其腰,長嶺用雲霧繄其腳。遠水蜿蜒而來,要用雲煙斷其派。煙雲之木宜疏,密則繁絮。以此宣導畫中山水騰挪縹緲,靈動激蕩之氣。唐人對煙雲的理解,是以詩意為主。如「千山欲曉,霧靄微微,朦朧殘月」,如「霧鎖煙籠,長煙引素」,頗有詩情畫意。但李成的煙雲,是在自然生態條件下,對「以形寫神」的考量。

第五其它象形位置說,中國山水畫中的其它景物位置,有筆斷意連,象外之象作用。李成認為,巒高不傾危。峰高要昂首。孤城置之邊遠,墟市依于山腳。茅舍居於狹窄。舍屋不用多間。魚釣依時而作。漁翁得利平攤。藤蔓依纏古木。窠叢簇軋山頭。淺流岸畔平攤,深間則陡崖直下。聳坡之土必高。重岩忌畫整齊,群峰高下錯落。孤峰遠設,野水遙拖。道路時隱時顯,橋樑或有或無。而唐人的顛、嶺、岫、崖、岩、巒、川是做出概念上的決斷。李成的認識更加具體。

第六氣象說。山水畫的氣象是整體畫面瀰漫的氣韻,也是畫面的藝術效果,審美的外在印象,是審美關注的起點。也是對畫作審美評價的依據。無論是三遠全景式的山水畫,還是小景山水畫,整體都要看氣象如何。李成在《山水訣》中,將氣象論述十分具體。首先談四季,他認為春山明媚,夏木繁陰,秋林疏遠,冬樹槎牙。春水綠瀲灧,夏水漲瀰漫,秋水盡澄清,寒泉固凝滯。分別以「明媚」「繁陰」「疏遠」「槎牙」「瀲灧」「瀰漫」「澄清」「凝滯」表現四季意境。次談象形,樹根龍爪爪拿。石布稜角層層,根腳帶土。水呈之字,不過三轉。瀑水飛濺,不過兩重。涌瀑多湍急,淺灘平流緩。煙波有茫茫,雲浪至浩浩。山石不可單獨,古木僅可數株。窩窠密布山頭,孤煙遠自水邊。薄霧依岩腳,野橋通竹屋,古松映佛塔。新窠肥滑,岸石皴蒼古。古樹槎牙,景物兼還秀媚。千岩萬壑,低昂聚散不同。層巒疊嶂,起伏崢嶸各異。李成之前的氣象論,廣義的說辭比較多。如「不多不少,要分遠近」。「多則亂,少則慢」。與李成的觀點固然有相同之處,但不如李成論述的細膩。

有人說李成這篇《山水訣》是後世托為李成所作。但從內容看,基本構圖,布置,穿插,取景頗為詳細具體。如不是長期觀察和摹寫真山真水,未必有如此詳細論述。

總而言之,李成的山水訣,是在長期的臨摹真山真水的情況下積累的。與深居廟堂之上的官僚士大夫根據心性變化闡述山水訣是有區別的。畫山水固然有心性筆意,同樣需要對大自然的了解。師法自然,中得心源,不是一句空話。

丹青居士

2018.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畫人生 的精彩文章:

品山水畫者.品道也

TAG:詩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