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菱角卜嘎安氏土司的前世今生

探尋菱角卜嘎安氏土司的前世今生

土司是什麼?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土司,可不是吃的那種土司。哪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土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北、西南等地少數民族地區的官 職,由省地的部族首領充任,在經過朝廷的批准之後可以世襲。 土司始置於元朝,有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三種職名,在名義上 是朝廷的官吏,實際上是對這些部族首領統治權的一種確認,同 時也是中央安撫、維繫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手段。明朝以後,又 有土知府、知州、知縣三種名目,這些都屬於土司的範疇。土司雖然都是當地的首領,對朝廷仍負有一定的義務,比如 繳納賦稅、徵發軍隊等等。到了清代雍正年間,開始了「改土歸 流」的改革,也就是將土司改為朝廷選派任命的流官,實行土司 制度的地區逐步縮小。不過,終清一代,土司制度也沒有被完全 廢除,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民族區 域自治制度,土司才真正成為歷史。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彝族的土司,現今留下的是坐落在卜嘎村內後山一座巍峨的墓葬,其主人是安氏的一代土司安殿成。即便到了現在當地有年紀的人都稱其為「安官家」,每問起一個卜嘎當地的老人,都能訴說當年「安官家」的輝煌,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的人民都成了土司的私有財產,任其處置。仔細尋蹤墓志銘,查看他的生跡將塵封的印記一一撥開,他的前世今生便躍入眼帘了,故事,從元朝開始。

當忽必烈的鐵騎南下,大理國的段氏王國一舉瓦解後,這個「思大有為於天下」的蒙古人進一步實現了他的雄才大略。本要決心屠城的他改變了決策,決定以安撫為主,恩威之下的民眾臣服了,他順利地統一了雲南三十七部,並在雲南建立了行省。面對多民族統一後的政治治理結構,忽必烈採取了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辦法,既尊重少數民族的習慣,又顧及中央政權的統治地位。這樣,應運而生的土司制度就成了對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統治手段。李京在《雲南志略序》里說元朝設土官,意圖在於「順其性俗,利而導之,底於安定」。

那時,元軍南征的隊伍中有個叫安舉宗的人,因功受封為懷遠將軍,後留守曲靖,元朝誥封他為宣慰史。從此,他的子孫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世襲著土司這一職位。從元朝的統治開始,到明朝的中興與滅亡,再到清軍入關,皇帝交椅上的龍顏改了又改,土司的王朝與江山還紋絲不動地挺立著。

安舉宗隨元出征雲南有功,授懷遠將軍職。二世阿蒙承襲,無嗣。三世阿朝,系舉宗次子,征粵西有功,改授行省參政。長男阿鐸未襲職身故,次男阿奇承襲。明洪武初,隨征大理,授沾益土知州。又按《滇志》載:元時,安舉宗為曲靖宣慰使。其後有祿哲。明初平南,哲妻實卜與夫弟阿哥歸順,卜授烏撒土知府,阿奇授沾益土知州。是土知州始於阿奇,而其始祖則安舉宗也。阿奇傳阿勿,阿勿傳普益襪、習普那、安奢、安明、安政,至十一世安九鼎,世絕。妻安素儀典州事。因以烏撒安紹慶、死次子安郊良襲,兼署烏撒府事。及死,以其子其爵襲烏撒職,其祿襲沾益職。其祿傳重鎮,重鎮傳安民。國朝平滇,安民投誠,仍授世職。安民死,安世基歸流官管理,總督范承勛題查賢能承襲。明年,世基死,以其妻龍氏輔孤,管土司事。康熙四十三年,子於蕃承襲。道光《宣威州志·卷之五》 記: 「土司·附土舍人:塊卜營長:安民四子,名世富,生於盤(今割歸沾益州管轄)。羊場營長:安民三子,名世崇。樂農營長:安其祿第五子,名重任。任生子仁,仁生世侯。安民(父安重鎮)長子安世基、長孫安於蕃,是世襲土知州的嫡系。安殿臣為四子塊卜營長安世富、安於盤一系,以世襲營長把持著卜嘎一帶地盤。安殿臣,生於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卒於光緒十一乙酉年(公元1885年),享年53歲。他的領地從卡郎壩子向東延伸到今富源營上一帶,包括今盤江芹菜溝、富源營上竹園、羊場等地,是一個土司,建有土司衙門,時間的輪軸讓安氏一族在滾滾洪流中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根據當地老人回憶安殿成的最後一代僅存一名女子,大家均稱其為「毛小姐」,因毛小姐不擅管家理財且吸食鴉片成癮,最終將僅剩的家產變賣,落得窮困潦倒,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去世。安氏土司衙門在毛小姐去世後,充為公用成為當時生產大隊的公房,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落實後,被私人購買改作民房,民房又多次加固修繕已無當年遺迹可尋,現僅存的殘垣斷壁是土司衙門當年的外牆已被村民當成菜園子的圍牆使用。其中清代安殿臣土司墓,1999年被沾益縣人民政府定為"沾益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至此,一個王朝的身影遠去了。自元朝開始設立土司制度,安舉宗及後代一直是宣威地界的統治者,歷經20餘代,共統治近500年。當我沿著歷史的足跡尋訪這個王朝最終的歸宿時,一堵殘垣斷壁的圍牆、一座孤零破落的墓地坐落在卜嘎村後半山腰,連同那個政府文物保護的標識一樣,在被世界征服又遺忘的角落裡躲避著喧囂。除了斑駁的碑文斷續地記載著墓主人輝煌顯赫的身份,多少前朝往事,多少樓台煙雨,多少鐵馬冰河,都淹沒在黃土地的腳下,歷史終歸是要向前奔走的。

文字來源:《濤聲故里》、《歌者濤聲》、走訪尋訪當地群眾、網上資料整理。

作者:四葉草 印象沾益 編輯

也許你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象沾益 的精彩文章:

沾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5月份食品抽檢結果,這兩樣食品不合格

TAG:印象沾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