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燕:養蠶日記

孟燕:養蠶日記

養蠶日記

文/孟燕

安打電話問要不要給兒子養幾隻蠶,我答應了。

下午,桌子上有一片葉子,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在動,還有一塊硬幣大小的白紙,上面有小米粒一樣的白白灰灰黃黃的顆粒,據說是蠶繭,會變成會蠕動的小蠶的。

拿回家給牛牛看,他說這哪裡是蠶,分明是螞蟻,比螞蟻還小,行動也更緩慢些。

百度一下,果然和螞蟻有關,叫「蟻蠶」,就是這種出生時間以小時記的新蠶。

一早起來,就去看蠶。

桑葉上有針眼大小的洞洞,是它們吃過的痕迹,這些傢伙雖然小,可吃飯的傢伙什還不錯。

換桑葉成了大難題。它們好像不會從一片乾枯的葉子爬到鮮嫩的葉片上,個兒太小,指頭捏不住;拿起葉柄抖一抖,竟然抖不下去,他們好像粘在上面了。

找了個牙籤,小心翼翼一個個撥到新鮮葉子上,心裡疑惑,那些蠶農怎麼解決這事,想必是不會像我這樣的吧!

生命可貴,也許就因為生命的成長艱難吧!

帶著牛牛去採桑葉,蠶兒們太小了,葉子太老的話是咬不動的,我們倆專門挑一些剛剛冒出頭的黃綠色細嫩葉子,不需要很多,一天三片就可以給它們換三次葉子。

那些米粒大小的繭子有了動靜,有的冒出了黑色的小頭兒。仔細看,應該是新的生命在誕生。

可是,那麼多的蟻蠶一動不動,抖抖桑葉,竟然掉下去不少。死了!為什麼?

每天都有死了的蠶,數量越來越少,密密麻麻的蠶兒變成了屈指可數。

看不得生命的隕落,雖然小,但看著那小小的黑色屍體,心裡不舒服。

紙上的繭兒好像都空了,蠶卵變成了蟻蠶,可是蠶的數量好像並沒有增加,依舊是十幾條的樣子。

悉心呵護下,他們長得挺快,顏色好像也比原先淡了一些,有些灰灰的。個子好像也和螞蟻差不多大小了,還能在葉片上爬來爬去。

不過,還是我把他們用牙籤撥來撥去,很緊張,怕尖尖的牙籤傷了他們。

這十四隻蠶估計會一直活下去吧。

十四隻的數量已經持續了三五天,有些蠶已經完全褪去了黑色,露出了白色的腦袋,雖然身子還是灰色的,大約半厘米長。

天有不測風雲,這兩天十四隻蠶變成了七隻。

換桑葉不小心捏死一隻,心裡賊不舒服。由於個兒太小,換完桑葉發現少了兩隻,怎麼也找不到。總以為它們的個體長得已經很大了,應該是生命無恙,竟然還是死了。那屍體比活著的時候小了不少,皺巴巴的。總之,剩下七隻了。

生命不易,希望它們長命。

七隻蠶一天比一天長大,度過了艱難的幼年期,它們一下子壯了不少。

顏色越來越白,行動越來越利索,一聞到新鮮桑葉的味道,就會主動爬過去。

吃桑葉挺有意思,循著葉子邊緣,頭部一仰一俯,慢慢向中間推進,讓人想起「蠶食」一詞,就這樣一點點地,不易覺察,時間逝去,一片葉子所剩無幾。很可怕,是不是?

不過奇怪的是,一起養的蠶,從沒有厚此薄彼的心思,大小差別很大,小的體長不及大者的三分之一,顏色也暗些,不是白白胖胖的樣子。

那隻蠶今天怎麼不怎麼動彈,也不吃桑葉,我拿桑葉逗引它,也不理不睬。抖一抖,竟然掉下去了,莫不是又要死了?

一整天,不吃不動,身體發黑,但又不是死了的樣子。

百度一下,原來蠶要「休眠」,大約一兩天,就是這樣子的。而且,一隻蠶在成長過程中會休眠四次。放心了。

休眠的蠶很紳士的樣子,身體放鬆,頭仰起來,靜靜的不動。任你新鮮的桑葉,還是人為的撥動,我自巋然不動。

休眠和蛻皮是同時進行的,一隻比較大的蠶休眠後,牛牛發現了幾乎完整的一件「外衣」。好神奇啊!

這幾天,蠶兒生長的速度極快,吃桑葉的速度也快,一頓飯得三到四片葉子,也無需挑選嫩嫩的葉子。

最大的三隻,體長已經超出一寸了,伸長身子去夠桑葉時差不多夠兩寸長,有筷子頭粗細。

喜歡看它們吃東西,牛牛說吃相很難看。仔細聽,還有沙沙的聲音。

他們很能吃,只要換上新鮮桑葉,立馬就興奮地尋找下嘴的地方。幾片桑葉很快就被吃得只剩下葉柄和葉脈了。

也休息,安安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身體舒展,大約是飽食後的愜意吧!

七條小生命越來越壯實,看來是進入安全的成年期了,生命從此應該無虞了吧!

很能吃,三四片桑葉一會兒就吃光光了。

能吃就能拉,他們的便便大約有一顆小小綠豆大小,我每天都把他們的糞便清理到旁邊的花盆裡,作肥料。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個枕頭,很沉,夏天枕著涼涼的,據說裡邊的填充物就是蠶糞。

小小蠶兒,全身是寶呢!

十一

有一隻個體稍大的蠶今天很怪異,喂到嘴邊的桑葉也不吃,身子拉的長長的,頭揚起來,左右搖擺著,像尋找什麼似的。莫不是到結繭的時候了?

我把它移到一個乾淨的小盒子里。

果然是要結繭了。晚上回家,它已經在盒子的一個角上安了家。外層是橫七豎八交疊的雜亂的絲網,裡邊橢圓形的繭子已經成型,繭殼還很薄,能清清楚楚看到身體已經縮小很多的蠶兒在裡邊上上下下的忙碌。

忽然想到作繭自縛這個詞,一直當作貶義詞,今天忽然就不忍心了。詞本無錯,是人給詞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很快,七隻蠶陸續結繭,變成了七隻白白的繭子,凌亂地架在那個小盒子的邊邊角角,有一隻也許是因為地方太逼仄了,竟然成了一顆心的形狀,我們看了很喜歡。

十二

兒子們很擔心,蠶兒是不是就死掉了,我告訴他們蠶現在成了蛹,過一陣子就會出來,變成蠶蛾,他們又擔心蠶兒們自己不能從繭裡面出來,那一層繭殼看起來很細密厚實呢!

大約一星期多過去了,有一隻繭子總是動,不知道什麼時候,繭子的一頭被咬了個洞,蠶蛾出來了。

它們是米白色的,長得胖乎乎的,身上覆了一次絨毛,翅膀很小,不似蝴蝶那樣蹁躚,也不飛動。

在那塊紙板上,他們抖動著翅膀,很大聲。

第二天早晨,有些蠶兒兩尾相連,開始交配。

又過一天,紙上多了許多小米粒大小的扁平的東西,那是蠶卵。先是淡黃色,然後淺灰色,然後灰褐色,密密麻麻。

幾天之後,那些蠶蛾再不動彈,它們的身體萎縮乾枯,生命走到盡頭。

我把他們一個個撿起來,埋在花盆裡。

十三

曾經很喜歡破繭成蝶,而不喜歡作繭自縛,養了一次蠶,想法都變了。

蠶兒的一生,所求甚少,幾片桑葉而已。捨去經濟的因素,在我看來,它們的一生,好像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

從脆弱的蟻蠶,到胖乎乎的蠶寶寶,到難看的蛹,再到有翼的蛾,再回歸到卵。為了長大,不眠不休地吃,把自己養胖;為了長成,經歷蛻皮的劫難,四次在死的邊緣徘徊;為了結繭,把自己的生命禁閉在逼仄的空間,任由他人詬病;為了繁衍,放棄飛翔,耗盡生命。

「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樣的詩句此時讀來讓人驚心。

所有的作繭自縛的痛苦都是為了破繭成蝶的奉獻。不經歷痛徹心扉的自我封閉與磨礪,誰會擁有令人艷羨的翅膀與飛翔的美麗?

十四

科普一下蠶的知識:

蠶的一生要經歷蠶卵→蠶蟲→蠶蛹→蠶蛾,四個階段。

蠶的一生會蛻皮四次,然後開始吐絲結繭。

一隻蠶繭的絲可以抽到大約1.5公里長。

蠶每結一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方化蛹變蛾。

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

我國養蠶的歷史可追溯到黃帝時期。

十五

生命不易,要珍惜!

生命寶貴,要珍惜!

作者簡介:

孟燕,高中語文教師。一個總是能尋到生活幸福和快樂的女子。愛讀書,沉醉其中;愛寫文,自得其樂。

投稿要求:小說、散文限5000字內,優秀稿件可以適當放寬;詩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稿件必須原創首發,杜絕抄襲,文責自負。能提供與詩文內容相契合的配圖者優先選用;文章請用word或wps文檔,以正文+附件的形式發送;圖片或照片請用JPG的格式單獨以附件的形式發送,同時,請發10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及個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張。投稿請一律按要求格式發到投稿郵箱,同時請加主編微信號(驗證時須加註實名並註明「投稿者」字樣),微信僅用於發送文章鏈接,不閑聊,不接受投稿。

微信公眾號:xrhycw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絨花原創文學 的精彩文章:

程榮:他鄉遇故知

TAG:雪絨花原創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