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風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韓立冬

東風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韓立冬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走過的四十年。四十年來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是每個中國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在發展、大變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充滿希望,充滿幸福的時刻,更應該不忘初心,不忘歷史,用光輝的經歷詮釋黨的戰鬥歷程,詮釋黨的戰鬥歷程,詮釋改革開放以來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一)激戰馬大橋,血染寶寶屯

1932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二十日)拂曉之前,駐佳木斯東南崗的日軍馬步炮兵,由一名少佐指揮,直奔距佳木斯東南10華里西的寶寶屯(今松江鄉長興村),偷襲黃槍會。雖然黃槍會在寶寶屯大門口設立了崗哨,由於過於麻痹大意後半夜也都睡覺去了,屯裡只用幾棵樹榦攔著,只是戒備敵人的炮車,星夜日軍馬隊進屯時,當被人發現時,日偽軍已用機槍封鎖了各路口,只待黃槍會友們向外衝擊時便開始射擊,前部先鋒紀希恩被驚醒之後,得知被敵人偷襲,立即帶領會友手持黃纓槍向外衝擊,但門口已被日軍機槍封住,衝出去的人多被射死,幾乎死屍封門,開戰之後,信志山團長本想用大炮和日軍對抗,沒想到剛發幾炮陣地就被日軍重炮摧毀,大炮失效後,信團長親自指揮士兵用槍衝鋒殺敵,激戰中,信團長身先士卒,身負重傷,被人用馬馱著送到蘇家店附近的張金山屯,住在張金山家,但因信團長傷勢過重,唯恐連累百姓,且不願被俘受辱,遂拔槍自殺身亡。

住在寶寶屯附近的公和屯的吳國文大帥聽到寶寶山屯槍聲後,立即前往救援,吳大帥親自率領500多人,一口氣跑到寶寶屯,大隊人馬一進屯就與日偽軍展開白刃戰,吳大帥手持大刀與日軍搏鬥,連殺日軍十數人,但就在與一日軍拼大刀時,被旁邊的日兵用槍擊中,不幸為國英勇捐軀,黃槍會二帥張義先鋒紀希恩,海全支隊頭領羅勝都在浴血奮戰中英勇犧牲,日偽軍死傷也有百十多人,日軍指揮官少佐也被擊斃。

紅黃槍會失利後,為保存實力,紛紛向南山橫頭山一帶撤退。但日軍已用大炮封住了主要道口,傷亡仍然很重,撤退的路上,又被暗投日軍胡匪王勇帶隊截擊使紅黃槍會傷亡更為慘重,此次戰鬥進行了十幾個小時,紅黃槍會共有一千多名會友及信志山團士兵戰死疆場。戰後日軍又跑下山來,闖入寶寶屯(長興村)挨家挨戶搜查,有個日軍在搜到村民老穆家時就因為看門的狗咬了幾聲,就開槍把老穆家的大兒子活活打死,之後又把這個屯的農民張海川、李英貴等6人拉到村西頭溝邊槍殺。這次戰鬥,使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染紅了馬忠顯大橋的橋面,染紅了鈴鐺麥河的河床。抗聯老幹部、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同志,曾為紅槍會寫一首律詩,題名《哀紅槍會》,詩中寫道:「紅槍崛起眾人從,耀武揚威笑山河。逢村沖喊稱武士,戰前吞符禱神佛。教頭論術何神氣,庶子痴心且呆舌。飛奔襲敵堪誇獎,誰教梁屯夜渡河。符咒不抗秋水侵,落地殘英奏哀歌。」馬忠顯大橋戰役雖然失敗了,但充分表現了佳木斯人民抗日殺敵的精神,為民族解放鑄造了不朽的豐碑。2000年,中共佳木斯市委、市人民政府確定馬忠顯大橋遺址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投資重新修建了馬忠顯大橋,在橋頭立碑以志褒獎。

(二)強修灌溉站,填滿「萬人坑」

1939年,日偽時期,日軍為了滿足侵略戰爭的需要,搜刮更多的糧食,規劃在田祿村(今建國鎮建國村)西北,松花江南岸建一處大型水利灌溉站,當時負責這次工程的有土地開發總管「四先公司」,櫃頭湯澤,工程師杜邊,施工員松木,翻譯官牟顯清。負責施工的是由中國人把頭馬連祥,韓連祥,段連祥組成所謂的「三聯公司」。1940年開始修築,在當地招來勞工300人,挖灌溉站地基,搭建供人住的席棚子,為正式開工建築做準備,1941年馬連詳從天津騙招600人,1942年又從天津騙招800人,兩年騙招1400人,這些勞工被人稱之為「天津班」,當時工人過的是地獄般的生活,每天吃的是玉米面和橡子面混合做的窩窩頭,每頓飯只給兩個窩窩頭,一碗稀粥,工人餓的實在受不了,就賣衣服買吃的,到後來有的連褲子都賣了,只好身上圍著麻袋片或洋灰袋子幹活,特別是「天津班」的工人就更苦了,他們不適應佳木斯的氣候,住在潮濕不透光的棚子里,夏天長疥,冬天長瘡,生病也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把頭就是逼著他們幹活,有的人挺不住了,暈倒在地被大、小把頭髮現,必遭一頓毒打,就這樣工人們吃的是豬狗食,乾的是牛馬活,被打死折磨死的不在少數,被打死的人,就被拖到灌溉站附近的坑裡,死人越來越多,遍地都是,野狗都吃紅了眼,日軍看死人亂扔影響施工,就把死人集中到灌溉站西側100米遠挖個大坑,把死人扔進坑內,後來這裡的人都叫「萬人坑」。在萬人坑內埋了有1500人的屍體,當灌溉站修完,「天津班」當時修灌溉站活下來的人只有一百多人了。田祿村勞工張福、劉殿福累病了,被日本人活活的扔進狗圈裡喂狗了。

(三)貧僱農翻身,當家做主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佳木斯解放,遭受日寇欺壓十四年的貧苦農民翻身當家做了主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46年秋季進行土地改革,當時高家圍子(松江鄉江山村)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運動。當時土改工作隊隊長是中共樺川縣委委員白曉光(馬加)同志,經過發動群眾進行平分土地,反奸清算,劃分成分到1947年5月,全村農民均分到土地,在春耕生產時農民們都歡天喜地的播種自家的田地,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1946年春,在縣委工作團到該村發動群眾時,討論高家圍子是否改村名時,幾個老貧農都興奮的說:「是毛主席,共產黨帶領我們得解放,打江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個村的名字就叫江山村,說明人民的江山萬年長。」由此江山村的名字便脫穎而出。如今已成為東風區的城中村,百姓都住上了新建的樓房。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土改後,工作隊隊長白曉光(馬家)創作了長篇小說《江山村十日》,真實地反映了江山村農民在貧僱農委員會帶領下打土豪,鬥地主,分田地,搞生產,支援前線的生活場面。這部長篇小說已經再版印刷,在佳木斯搶購一空。江山村貧僱農委員會的印章為3.5厘米見方,正面刻有篆書「佳木斯市第一區一鄉江村貧僱農委員會」17個字,該印章現存黑龍江省革命博物館,被列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銘記歷史,就要牢記貧弱必然受欺,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堅持改革發展才是硬道理,振興中華,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而不懈努力。勿忘歷史,就不能忘記東風人民對抗戰勝利和取得改革開放勝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勇敢地承擔起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責任。

(來源:區委統戰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冬 的精彩文章:

歲月的門檻:秋分到立冬

TAG: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