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小暑 桑拿天中胃腸會略顯虛弱

小暑 桑拿天中胃腸會略顯虛弱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夏至後的幾十天,古人形象地稱之為「暑」。「暑」字很直觀地告訴人們,此時土地上下、萬事萬物都為日光的炎熱所照耀。《說文解字》中說,暑者,「熱也」。

古人雖然沒有「桑拿天」的概念,但還是以「蒸」來描繪濕熱天氣帶來的心情。(資料圖)

公曆七月是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在全年之中最熱的月份,同時南方各地區也陸續出梅,隨後又步入「伏天」。而小暑時節的主題也很簡單,就是給人們以「熱」的感覺。

《釋名》說:「熱如煮物也。」熱浪撲面而來,而且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許多地區的氣溫都居高不下,夜晚亦是如此,楊萬里有詩:「夜熱依然午熱同。」真是夜以繼日的桑拿天。俗語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韓愈覺得「如坐深甑遭蒸炊」,陸遊也是形容「坐覺蒸炊釜甑中」。

甑,是古代一種蒸飯的瓦器。可見,古人雖然沒有「桑拿天」的概念,但還是以形象的烹飪方式「蒸」來描繪濕熱天氣帶來的心情。

時至今日仍然是最常用的解決「中暑」的方劑。(資料圖)

《黃帝內經》中認為,「夫百病之始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盛夏的高溫容易使人得暑病,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唐代醫家王冰認為,這是由於「陽熱大盛,寒不能制」所造成的。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運用藿香、紫蘇葉、佩蘭等芳香的藥物來清解運化暑濕,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的藿香正氣散,時至今日仍然是最常用的解決「中暑」的方劑。

泄瀉最容易發生在夏季。(資料圖)

在盛夏的暑期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炎熱的夜晚,正值世界盃賽事,喝幾杯冷飲,吃幾塊冰鎮西瓜,晚上在空調屋中看直播比賽,或是約上三五好友在路邊燒烤攤喝上一瓶冰鎮啤酒。那麼第二天,很可能輕者會多跑幾次衛生間,嚴重者會上吐下瀉、胸悶腹痛。所以,泄瀉最容易發生在夏季。

《黃帝內經》中稱之為「鶩溏」、「飧泄」、「注下」,並指出風寒濕熱皆可致泄,如「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濕盛則濡泄」。小暑節氣暑氣夾濕,人體陽氣又升發在表,胃腸會略顯虛弱。內傷濕滯,濕濁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則會出現上吐下瀉;濕阻氣滯,則容易胸膈滿悶、脘腹疼痛。

所以,這時尤其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陰寒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要講究飲食的寒熱平衡。

不過在暴雨過後,不是人們期待的清爽,而是又進入了「上蒸下煮」的境地。(資料圖)

遇到腹瀉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補液。世衛組織也是推薦首選支持療法,即給予病人服用糖鹽水,通過人體自身排毒後的自愈功能來恢復正常。

中醫則是要觀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腹瀉,如前面提到的藿香正氣散就是針對於急性的寒濕泄瀉。另外簡單來說,初期可以判斷是因寒而腹瀉的,可用甘草熬水,再加些糖或鹽服用;如果是因熱致泄,可以大量服用綠豆湯

俗語說「好漢禁不住三泡稀」,這是因為泄瀉不僅使人體流失了有形的物質,還有無形能量氣的流失。所以還需要辨明虛實,適當加入補氣葯。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暴瀉不可驟然用補澀之法,「恐閉門留寇也」。

所以久泄時長者,只要是濕邪未盡,萬不可因久泄必虛,或急於求成,忙於補澀止瀉。

小暑這一時節還常會有暴雨、泥石流等災害出現。不過在暴雨過後,不是人們期待的清爽,而是又進入了「上蒸下煮」的境地。

我們也只有在詩人的文字中尋得炎熱時節的一絲清涼:「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編輯:如風)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實用、可靠:古時富二代的養生秘訣《遵生八箋》
聲無哀樂,暗含至和:且看嵇康琴音中的無為之道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