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2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2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38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黃 六兩(去節) 桂枝 二兩(去皮) 甘草 二兩(炙) 杏仁 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 三兩(切) 大棗 十枚(擘) 石膏 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註解:

古人竹簡刻字不易,行文太簡,以至於文字中處處有玄機。此條說「太陽中風」,緊接著講的卻都是傷寒的證:「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這是為什麼呢?從後面所出的大青龍湯這個方子里可以找到答案。

大青龍湯這個方子很有意思,它事實上是以治傷寒的麻黃湯為底方,炙甘草加倍,然後又加上了生薑,大棗和生石膏。倍甘草加生薑,大棗這說明有津液虛。中風證的實質不在於有汗無汗,在於津液虛。但為什麼條文中沒有出津液虛的證呢?因為開頭已經說是「太陽中風」了,也就等於說有津液虛的證,只是略去了。這就是《傷寒論》的行文方式。這種行文方式會讓讀不慣古書的現代人不知所云,望而生畏。沒辦法,我們要學醫,要攻古籍就得習慣這個。

有傷寒麻黃湯的「不出汗」,又有中風桂枝湯證的津液虛,自然是麻黃湯加生薑,大棗來解表並建中生津液。後面多出一個證「煩躁」。煩躁是輕微的里熱,沒有到真正的熱證那種汗出而喘和大煩渴的地步。這是有可能是兼有輕微的溫病,同時亦有可能是津液虛的煩躁。既然有煩躁,就加了一點生石膏去熱。石膏用得不多,雞子大,古時候雞蛋小,應該也就是幾十克而已。

綜合來看,此方證其實就是三個方面:表不解,津液虛,有輕微里熱。其實我們就算不學大青龍湯這個方子,熟悉了張仲景的組方規律,自己也可以組出此方來:表不解麻黃湯;津液虛是生薑,炙甘草,大棗,芍藥,因為要發汗所以去掉芍藥;有微熱加生石膏。組出來就是大青龍湯。

這個方子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麻黃的劑量是六兩,也就是90克(當時可能是生品),而石膏的用量卻很輕。因為此時的里熱是毛孔不開郁在裡面了,而不是真的有多熱,所以石膏的用量是較輕的,而重用麻黃打開毛孔。有人評價《傷寒論》的方子活潑靈變且絲絲入扣,從劑量的變化尤其能體現出來。

後面說「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如果已經脈微,就不能服用大青龍湯,脈微是津液大虛的指證,畢竟大青龍湯還是發汗劑,若再發汗的話,勢必更亡津液,就會有「厥逆」,就是四肢冰冷,四逆證了;還會有「筋惕肉瞤」,筋脈和肉都會有瞤動不靈活的反應,這也是津液大虛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逆治了。

大青龍湯這個方子,除了外感病外,很多頭部的疾患都會有機會用到它,比如五官疾患,顱內疾患,癲癇之類神經科疾患,包括治現代醫學所謂的「中風」,也就是高血壓中風也可以用到。治中風癱瘓的古方「續命湯」,也可以理解為這個方子的變化方,加了一些去淤血的葯而已。頭部疾患常常是因為表不解,邪不能出表,上沖於頭而造成的。大青龍湯的方義可以理解為建中解表,再用生石膏清降頭部之邪氣。我們中醫就是這樣整體的看待人體的。所謂千古神方續命湯。懂得了人體的大循環,解釋起來也很簡單。

原文:

39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大青龍湯發之。

註解:

此條的情況是脈不緊,身體也不疼,表證不嚴重。只是身體重,說明肌表裡水濕嚴重。這個水濕是在表的區域,那就要從表解。為什麼可以用大青龍湯來發這個水濕呢?我們來看大青龍湯的藥物搭配。麻黃合桂枝的作用主要是氣化作用,可將水濕氣化出表。未能氣化的水濕則要冷卻凝結而順三焦系統下行。生石膏寒而降,就是增加這種凝結和下行之力的。一邊往外氣化,一邊向下利水,雙向解決水濕郁於肌表的問題:再加生薑,炙甘草,大棗建中健脾胃,則水濕能運行。這就是大青龍湯治水的道理。

上一條脈緊身疼用大青龍湯,這一條脈緩身不疼也用大青龍湯,若從方證相對的角度來理解是矛盾的,若從人體角度來思考,又不矛盾。大青龍湯無非是能調整人體某種困局而已,也就能治這種困局造成的一切病。

所以治病首先要思考人體,然後在思考藥物在人體里的運行方式是什麼?是不是能順應人體自己排病的方式。這個藥物的運行方式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葯的「體」,而不是葯的「用」。這樣思考才是張仲景的思維方式,才能組出覆杯而愈的方子來。不要總想著方證相對,總有對不上的時候;更不要想著用藥直接去消炎去治病,用藥治病往往治不好病。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09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13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