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溫風至,蟋蟀居宇
本文始發於2017年小暑《今日小暑:溫風至,蟋蟀居宇,鷹始鷙》,作者文軒,略作修改。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小暑通常會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8日這幾天,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小暑之後,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達到最熱,此節氣中,全國的農作物都將進入茁壯成長的階段,應加強田間管理。
這時江淮流域的梅雨季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將進入多雨季節。小暑的標誌:出梅、入伏。
小暑的典籍
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上圖來自軟媒時間,顯示2018年7月7日,小暑
蟋蟀居壁。一名蛬,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織也。《禮記注》曰:生土中。此時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蓋肅殺之氣初生則在穴,感之深則在野而鬬。
鷹始擊。擊,搏擊也。應氏曰: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小暑氣候
詩云「地煮天蒸望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旱南澇北新天壤,總有荷塘色味同。」(左河水)。
中國的南方地區在小暑時節平均氣溫一般為33℃左右;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7月中旬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高溫少雨天氣。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前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
小暑養生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小暑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也都在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風俗
吃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
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吃過水麵炒麵
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
給牛改善伙食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
吃芒果、辦蓮花節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台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馬斯克公布特斯拉皮卡更多細節
※微星推固態硬碟擴充卡:支持4組M.2 SSD
TAG: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