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靜遍菩提

心靜遍菩提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清靜經》

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

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還可以進一步說,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

所以習靜並不必定要進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

靜與閑也不同。

許多閑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閑。

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你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

這就是忙中靜趣。

靜不僅是可以使你領略趣味,對於求學處事都有極大幫助。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陰靜坐而證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

古今許多偉大人物常能在倉皇擾亂中雍容應付事變,絲毫不覺張皇,就因為能鎮靜。

目送飄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人心其實是喜好安靜一點的,但這份安靜,經常被各種慾望所打擾。

如果能夠清除這些不必要的慾望,心靈會變得安靜下來,靈魂,也會更加自由、無所拘。

如果不曾體察到這份境界,大抵是因為內心的雜念、慾望過多,思前想後,身心焦慮。

很多時候,並非外界的事物打擾了我們,而是我們的內心打擾了自己。

雖說心外無物,但外物在很多時候,也能給我們帶來片刻的寧靜致遠,想要獲得內心的寧靜,向大自然靠攏,譬如茶道、花道之藝,總是一個不失明智的選擇。

現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

你站在這潮流里,自然也難免跟著旁人亂嚷。

不過忙裡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於身於心,都有極大裨益。

你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

來自月印池文化,非商業用途,若涉版權,聯繫立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的精彩文章:

如何才能嘗到佛法的味道?
佛說:感恩遇見,珍惜緣分

TAG: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