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延軍從竹子身上發現大商機,並獲得專利,如今年收入可達50萬

李延軍從竹子身上發現大商機,並獲得專利,如今年收入可達50萬

一般的竹子都是綠色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珍惜品種,而現在社會很多人都用竹子來做傢具,因為竹子的材質比較好,硬,以及美觀,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下文就是一則關於竹子發家致富的案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老百姓在做傢具、裝飾裝修房屋時都喜歡使用優質硬闊材做貼面。但樹的生長周期需要幾十年,資源有限,浙江是個竹材大省,而且竹子生長周期只要四五年。

李延軍的想法是,能否把竹子「刨」成薄片,使其成為一種可以取代木材的新型貼面裝飾材料?竹業界一直在期盼——用竹材開發出像刨切薄木那樣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貼面裝飾材料,從而使刨切微薄竹,代替微薄木使用。

而且李延軍主持完成的「刨切微薄竹生產技術與應用」項目,填補了國內外竹材加工領域的空白,獲得近10項國家專利。據不完全統計,0.6毫米厚的微薄竹剛面市時,每平方米賣到了55元,現在即使賣30多元,其利潤仍是薄木的2至3倍。

近3年來,刨切微薄竹技術已為企業帶來2.4億元的產值,其中90%的產品遠銷歐美、日韓等地。如今,刨切微薄竹生產技術已應用於浙江、江蘇、安徽等不少企業,刨切微薄竹開始大量應用於家具、建築裝飾裝修等領域,用微薄竹作貼面的傢具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多,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由於竹材徑小、壁薄、中空、有尖削度、難膠和等特點,加工難度很大。

要對竹材進行刨切,則必須先將竹材經過系列加工膠合成竹方材,經水煮軟化使其具有較高的塑性後才能刨切。傳統的刨切微薄竹技術由於難以處理竹材的濕度問題,使得竹材軟化難、膠合不均勻、刨切困難,刨切出來的微薄竹質量和既得率都不高,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

這個難題一直以來都沒有被攻克,為解決這一系列難題,2001年底,林學院李延軍博士與劉志坤教授、杜春貴副教授以及有關企業一起,靠著企業贊助的10萬元經費,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試驗。由於缺少大型生產加工器械,專家們分別向地板廠、木材廠借用設備,晚上等工人下班後集中精力攻關。

李延軍說:「為了將竹板冷壓製成竹方材,必須等工廠用過的熱壓機自然冷卻後才能使用。而冷卻時間至少要5個小時左右,我們通常晚上11點才能開工,一干就到清晨。」

「當有了初步成果後,我們得到了杭州市科技局、省科技廳的資金扶持,這對我們幫助非常大。」李延軍說。

如今,僅僅這一研究成果就給李延軍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僅僅一年的分紅收入下來就已達五十萬。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56歲大叔闖蕩「網商圈」,年入480萬美元,馬雲對他尊敬有加
從傳統零售到網路零售,這篇文章講清了!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