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戰神的元末第一猛將——差點殺了朱元璋,出家後活了100歲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八月,陳友諒率大軍六十萬,船載家屬百官,飛梯衝車,百路並進,向東出鄱陽湖,與朱元璋20萬大軍在康郎山相遇。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水戰,鄱陽湖大戰就此拉開序幕。時陳軍巨艦聯結布陣,展開數十里,「望之如山」,氣勢奪人。在這場大戰中,朱元璋決定利用應天城池堅固、地形複雜的有利條件,防止張士誠乘機襲擊、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又針對陳友諒求戰心切、驕傲輕敵的心理,採取誘敵深入、設伏聚殲的方針,誘使陳軍巨艦由大江深入較狹窄的新河,舍舟登岸,以揚己之長,迫使陳軍舍長用短。輕敵的陳友諒很快進入朱元璋設計好的伏擊圈內,朱元璋乘其登岸立足未穩之際,發出信號,伏兵四起,水陸夾擊,陳軍大亂,爭相登舟而逃。再加上其巨艦在狹窄的河道內根本無法自由活動,時值退潮,陳軍巨艦擱淺,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燒陳友諒的船隻,其弟陳友仁等都被燒死。士卒被殺和落水而死者甚多,另有5萬餘人投降。
在這場戰鬥中,朱元璋船雖小,卻輕便易行;陳友諒雖是巨艦,卻不能進退自如,故而戰敗。而在這場大戰之中,朱元璋也差點命喪陳軍大將張定邊之手。如果排座次,張定邊絕對是元末第一條好漢。徐達善謀略,李文忠善奔襲,常遇春善突擊,馮勝善側擊,朱文正善防守,但要說到勇猛,無人出張定邊之右!殺元兵,他從無敗績,戰太平,他一箭射死了花榮。鄱陽湖決戰時,他更是以一場「斬首行動」震懾西吳,惹得朱元璋也對他愛恨交織。
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漁民出身的他身材魁梧,留著五綹美髯,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作為陳友諒的發小,張定邊自始至終都一直陪在陳友諒左右,對部將頗多猜忌的陳友諒對張定邊卻是絕對的信任。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張定邊隨陳友諒起義反元,投靠當時的「天完政權」倪文俊部。之後陳友諒在至正十七年殺倪文俊,並收其部眾,自稱宣慰使。有了軍隊的陳友諒開始率軍攻打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而在這些征戰中張定邊每戰必猛衝猛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1360年(至正二十年),陳友諒即位稱帝,建國號為漢。即位之後的陳友諒親率大軍六十萬征朱元璋,時任太尉的張定邊隨行。
在征朱元璋之時,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張定邊等諸將之言,最終被圍於鄱陽湖。朱元璋下令放火焚燒陳友諒的船隻,其弟陳友仁等都被燒死,在鄱陽湖戰役戰局出現僵持狀態後,張定邊決定實施他的行動,張定邊於百萬軍中發現了朱元璋的旗艦,以孤軍衝進朱元璋水軍前陣,三十多隻敵船上前攔截,被他一一突破。韓成、宋貴、陳兆三員大將,拚死救駕,也被他一柄大刀斬盡殺絕。此時在後軍的朱元璋眼見張定邊戰船一路衝過來,也慌了手腳,連忙命令船隻躲避,慌亂之中,旗艦迷失方向,一下子擱淺了,朱元璋閉上眼睛束手待斃,要不是女婿汪清替他擋上一刀,其命休矣。關鍵時刻,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的肩膀才擋住了這位猛將的進攻,張定邊算是結結實實的當了一回趙子龍。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沒有規定不能放箭。最後朱元璋佔據先機,陳友諒頭顱中流矢而身亡,最終全軍覆沒,鄱陽湖大戰以朱元璋的大勝而告終。在張定邊的戰船離開以後,朱元璋說:「張氏真乃戰神也!」
張定邊身披百矢,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奔武昌,立陳理為帝。但隨後朱元璋發大軍猛攻武昌,力量懸殊之下,陳理出城投降。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隻身出走。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自號沐講禪師,一面帶領僧眾開荒種地,一面泡製藥茶「靈源茶餅」,普濟萬民,人稱「活菩薩」。此後深居簡出,於永樂十五年坐化,終年一百歲,壽終而死。
※收復台灣的第一功臣——勞苦功高卻一無所得,最後抑鬱病死
※至死不渝的同治帝的皇后——年僅二十二歲即吞金而死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