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一名士兵引發的七七事變

由一名士兵引發的七七事變

盧溝橋,這個曾兩次登上抗戰勝利紀念幣的歷史印記,對抗日戰爭的勝利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1995年發行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中,1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即為盧溝橋造型。橋上的石獅與橋下的潺潺流水彷彿在提醒著人們,勿忘發生在這裡的血的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金銀紀念幣1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2005年,盧溝橋上的碑亭再次出現在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金銀紀念幣」1/2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中,顯示出盧溝橋在抗戰勝利中的紀念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金銀紀念幣1/2盎司金質紀念幣

駐守盧溝橋的中國軍隊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深深的烙印。

然而,一般民眾除了對奮勇抗擊日軍的二十九軍有所了解外,對於挑起這次事變的日軍卻未必有清晰的認知。如果歷史警醒後人,中日兩國愛好和平的人士都不應忘記挑起事變者的確切身份,即引發七七盧溝橋事變的這支日軍——日本華北駐屯軍。

華北駐屯軍司令部正門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全權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法、俄、德、美、日、奧、意、西、荷、比11國駐華大使在北京簽訂《辛丑條約》

根據李雲漢先生整理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史料及相關研究成果,可以大致梳理華北駐屯軍的概況如下。日本在中國華北駐軍的「法理」依據,在於1901年清朝與各國簽訂的《辛丑和約》(習稱《辛丑條約》)。其中第七條稱:大清國家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並獨由使館管理,中國人民概不準在界內居信,亦可自行防守,使館界線於附件之圖上標明如後??中國國家應允諸國分應自主,常留兵隊,分保使館。

日本駐屯軍在天津的軍營

第九條又稱:中國國家應允由諸國分應主辦會同酌定數處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今諸國駐守之處,系黃村、廊房、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台、唐山、灤州、昌平、秦皇島、山海關。至於各國在華駐屯軍的人數,亦有明確協定,一是京師使館衛隊的總數不得超過2000名,二是京師至山海關一線的駐軍不得超過6200名。

根據上述條約文本,參與侵華的各國均有權獲得在華駐軍的權利,日本自然為其中之一。

盧溝橋前線,樹蔭下的日本華北駐屯軍

這些駐軍的職責與權利範圍,一是保護本國駐北京的公使館,二是維護自北京至山海關的鐵路交通線,三是駐地有明確規定,超越此範圍的舉動,自然為非法的行為。不過,該項特殊的「駐軍權」逐漸被各國肆意解釋與自行擴大,使得駐屯軍的權利與人數終於擴大為一支主宰華北命運的部隊。

後來挑起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日本華北駐屯軍即源於此。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日軍以幾頂東北軍的軍帽、一支步槍、兩根被炸的枕木為證據,借口中國軍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炮轟瀋陽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華北駐屯軍也不甘沉寂,於11月8日製造了天津事變,積極配合關東軍吞併東三省的戰略意圖。換言之,此後的華北駐屯軍以天津為中心,在華北地區肆意開展「分離華北」的政策,製造傀儡組織,掩護走私,以及迫害中國愛國志士,是華北事變的積極推動者。

日軍侵佔下的瀋陽市區

日軍在北京丰台的駐紮地

1936年後,華北駐屯軍常常在平津附近進行軍事演習,並不斷變更各部隊的駐地。1936年5月,一支日軍開始在北京丰台興建營房,並多次挑釁在丰台駐防的中國軍隊。可以說,類似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挑釁,早在1937年7月7日前已多次在丰台地區發生。在摩擦中,中國軍隊一再退讓,後從丰台撤出,將丰台重鎮拱手讓給華北駐屯軍的牟田口廉也聯隊所屬的一木清直大隊。

1937年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

此後,一木清直大隊便以丰台為大本營,向盧溝橋一帶推進勢力,以軍事演習為掩護,偵察地形和謀求建立營房。最終,於1937年7月7日釀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七七事變時,佟麟閣將軍指揮29軍浴血抗戰,喋血南苑,壯烈殉國

文章最後,小編不得不提到一個大家都知道卻不認識的日本人。

二等兵志村菊次郎,日軍八中隊新兵,就是他在演習中的走失,成為雙方開戰的導火線。事後,日方辯解稱志村是因為剛入伍,缺乏經驗而走丟,但這個導致戰爭的「小人物」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1944年,志村在緬甸死於中國遠征軍之手。

圖文編輯:小編 (文中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金幣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不一樣的設計,帶你走近書法幣

TAG:中國金幣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