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個中國人徹底改變了日本的思想,沒有他們就沒有「日本的國學」

兩個中國人徹底改變了日本的思想,沒有他們就沒有「日本的國學」

今天人們常常嚷著復興國學,然而,「國學」這個詞,最早是日本用來特指本土學的,以此,來區分源自中國的漢學。那麼,作為本土學的「日本國學」究竟是怎樣的呢?

眾所周知,日本曾經經歷了兩次漢化。日本從漢朝開始吸收中國文化,到唐代,在向外吸收的基礎上更是衍生出了不少東西,當佛教傳入後,本土的神道教深受影響,連政治體制也在佛教的影響下產生了變化。歷史上不少天皇的結局都是出家隱退,這種融合了儒家、本土神道和佛教的文化,就是日本獨特的文化體系。

接下來,讓我們分別從思想、繪畫、文學、戲曲等方面來探尋日本國學的樣子。

思想——通常來講,日本國學思想的核心是「和魂」。菅原道真是最早提出這個理論的人,他是一位公卿貴族,也是一名知名學者,擅長寫漢詩,是日本人心目當中的學問之神,被稱為日本古代四大怨靈之一。 他曾經被任命為遣唐使,但是,因為渡海有風險,再加上,唐朝國內的局勢不是很明朗,所以,終究沒能被派遣到大唐國土之上。

後來,因為被小人陷害,最終慘遭貶官,在異地他鄉寂寂而死。菅原道真死後,因發生的清涼殿落雷事件,又被尊為「雷神」、「文化神」。著有《類聚國史》、《菅原之草》、《新撰萬葉集》和《日本三代實錄》等。

他著作中的「和魂」是在前人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包括傳統「繩魂」,還囊括了儒學與佛教。而「和魂」後面的「漢才」則是指中國漢代以後的技術觀念。該思想提出後,迅速成為日本本國的思想核心。這種思想既有儒家的忠義、氣節,又有佛教的衰、滅觀點,最終,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藝術氣質。

明末,日本經歷了第二次大規模漢化,陽明學的傳入,再加上,第一次接觸到荷蘭人帶來的西方文化,日本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學科:「蘭學」。後來,朱舜水先生的到來不僅帶動了「古學」的發展,也讓日本的國學進一步振興。山鹿素行在「古學派」基礎上創立了「武士道」思想體系,對本國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日本人喜歡的櫻花和鯉魚也正是因它而起。

並且,從儒學中,日本人知道了盛極而衰這一萬物存在的必然規律,但是,他們並沒有尋求中庸的解決辦法,而是選擇在最榮耀的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正與鯉魚在刀割中一動不動、櫻花花落時葉子都不留的精神相吻合。

繪畫——日本比較著名的一種風俗畫叫「浮世繪」。因為,最早的浮世繪是以春宮圖的形式出現的,所以,這種繪畫形式便有一些情色的成分在。這種畫以木版印刷的形式大量生產,非常便宜,所以,在民間流傳很廣。

由於,日本歌舞伎的繁榮,擅長畫美女的鈴木春信創作出了彩色的浮世繪,讓這種繪畫帶上了特異的色調,在18世紀中葉及此後三百年中風靡全國,甚至,還影響了歐亞各地,到現在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甚至,在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

木刻浮世繪有兩種,一種是以古典小說的插圖為開端的插畫,另一種是單幅創作。前者更受歡迎,後者畫工更為精細。歐洲學者曾評價說:「中國的春宮圖比較含蓄,重意境,多是衣襪整齊,給人一種偷窺的羞澀感,而日本浮世繪則要大膽得多,男女交合的細節被赤裸裸地呈現,這也體現了這個國家開放的性觀念。」 浮世繪藝術佔據日本畫壇二百六十餘年,最終,直至明治維新拉開序幕前逐漸消退。可以說,這顆跨越三個世紀的東洋藝術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它光輝的一頁。

文學——日本的文學主要有三種形式——俳句、物語、和歌。

「俳句」是一種短詩,只有十幾個字音,不過要求卻非常嚴格。這種詩歌意境空靈而冷寂,並且,在這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詩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松尾芭蕉,他被當作這方面的聖人,在這種文學形式的發展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原本的這種短詩不甚嚴肅,而他將這種遊戲性去除,轉而追求意境美,十分有進步意義。

「物語」是用於講故事或者雜談的文體,在平安時代出現並且風行一時。它有兩個流派,一個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創作無語,另一個嚴肅敘事的歌物語。這種文體是在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基礎上演變而來,不過,其缺乏藝術完整性。這裡面,比較著名的作品就是《源氏物語》,這本書在中國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

「和歌」是日本詩歌的總稱,這個稱謂是相較於漢詩而言的。它的產生時代很早,並且,產生了《萬葉集》這種獨特的文體。人們常常在櫻花樹下飲茶清談,興緻來了就隨手拿起一張紙片寫下自己的感想,再合著拍子唱起來,這種隨性就是和歌獨特的意境。後來,這種詩歌逐漸有了更深的文學性和思想性,成為大雅之學。

戲曲——日本戲曲也有兩種不同的類型:

一種是「能劇」,表現的是一種超自然力量下的不平常的世界,主角一般都是擁有神力的英雄。今天,它已經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輔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另一種是「狂言」,對白為主,且比較滑稽,和我們國家的相聲有點像。可以說,狂言與能劇幾乎在同一時間產生,在奈良初期,中國唐朝的散樂(雜技)傳入日本。平安時代,民間藝人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一些模擬人物的滑稽表演,逐漸形成了「猿樂」,這就是狂言的前身。

可以說,這兩種戲劇形式採用的都是市井口語,目的就是為了惹人發笑,讓人開懷,同是,也是對時事做一些諷刺。其中,前者的主角要帶著面具,以指代表演身份,並且,形式多元化,包括但不僅限於歌舞、語言等,讓人能夠獲得獨特而歡愉的觀感。

參考資料:

『《日本的天満大自在天神》、《日本戲曲的發展》、《萬葉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故宮有多神奇?因建造時的一個理念,多年來再大的雨都不怕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