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

小暑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小暑就來了。

何為小暑

古人真是玲瓏心,用大小二字把寒暑分了輕重,把這暑熱小出幾分輕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暑是「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

有節氣歌謠這樣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的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

俗話說:「熱在三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伏」即潛伏、藏伏之意,意思就是盡量減少高溫下的活動,規避潮濕之氣。

按照《漢書·歷律志》的說法,伏的真正含義是秋的「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由此熏蒸才濕熱難耐。立秋後,金氣驅逐火氣仍有一個過程,所謂「七月流火」,流火聚為金,實際也是說,夏正轉為秋。秋為聚,凝聚才有收成。

小暑三候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 | 溫風至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因此,唐代元稹有詩:「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二候 | 蟋蟀居宇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八月在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 | 鷹始鷙

這一候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二是說老鷹帶著幼鷹學捕食。

小暑中的閑情雅趣

納涼

古代人在沒有電扇空調的年代,解暑避暑的最好方式是盡量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呆著。樹蔭下搖著蒲扇納涼可以,近水的水邊嬉戲更好,總結起來就是:「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

炎炎夏日,酷暑難熬。室內置冰是降溫的最佳選擇。五代十國時期,有一本書《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唐代的一段舊事:唐代楊國忠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

明代「涼屋」更加別具一格。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描述:「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可見,古人已知利用地理優勢,掘井納涼,達到消暑的目的。

冷飲

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京城:「六月時物,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冰雪涼水、荔支膏」。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夏日爽口解暑的冷食品有「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沙糖綠豆」、「黃冷糰子」、「冰雪涼水荔枝膏」、「冰雪細料餶飿兒」等。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人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而,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

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在這個炎炎夏日,希望大家能夠有一閑暇,寧靜端坐,體味大自然的酷熱與內心的安寧。有一種清涼只屬於酷暑時節。這正像白居易在《銷暑》當中所說:

銷暑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環保頻道 的精彩文章:

夏至:最長的白日,最短的光影

TAG:人民網環保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