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產最佳,應該就是這部了
前天微博上一個同學給我留言,說《我不是葯神》現在火成這樣,你一個電影博主竟然如此佛系,隻字未提。我翻了翻微信,發現連美妝博主都在聊這部電影,作為一個資深跟風老青年,我很羞愧。
所以昨天剛下飛機,簡單倒了個時差,晚上就買票進場。
好久沒有碰到如此一邊倒好評的國產電影了,上映才一天,豆瓣上的評分人數已經超過15萬,打出了9.0的高分,我已經記不清上次出現如此盛景是什麼時候了。
據說淘寶上的印度神油都因為電影的熱映而漲價了,這真TM是個神奇的世界。
《我不是葯神》在上映前基本沒啥宣傳,對大部分觀眾而言,演職表裡除了徐崢是個腕兒,都不算大明星,導演文牧野甚至之前都沒有導演過電影長片,這是他的大銀幕處女作,再加上一個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片名,實在沒什麼爆款相。
但誰能想到,《葯神》單單是點映的成績就過了億,上映兩天票房就超了5億,現在最慌的應該是《動物世界》,明明答了張80分的卷子,沒曾想殺出個考雙百的學霸。
看到這個成績我非常開心,不光為電影本身,也為市場終於回報了這種嚴肅創作而振奮。
之前每年國產片都會有不錯的作品,但大多都有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我不是葯神》取得了難得的平衡,用大眾易於接受的方式撼動人心,它最終拿多少票房都是應當應份的。
這個故事本身是有出處的。
主人公原型名叫陸勇,他2002年被檢查出白血病,為控制病情,只有服用瑞士諾華公司的特效藥格列衛,但這個葯死貴死貴,每瓶要2萬多塊,吃了兩年後陸勇幾乎傾家蕩產。
右面即為陸勇
2004年,他偶然得知印度有格列衛的仿製葯,但價格只需要幾千塊,陸勇吃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療效與瑞士原版基本一樣,病友知道後,他就逐漸開展了「代購」業務,但並未從中牟利。
但私賣跨境葯是違法的,2013年,陸勇被起訴,上千病友給他求情,再加上法律有一些模糊地帶,他也並沒有從中掙錢,法外有人情,陸勇最終躲過了牢獄之災。
你覺得這個真實的故事怎麼樣?
應該說這個故事有不錯的挖掘潛力,它的核心點在於法與情的糾葛,「合情但不合法」,就是個天然具有戲劇張力的內核。
但它也有很大的缺陷,情節不夠戲劇性,人物不夠豐滿,對於一個完整的劇本來說,頂多剛把鋼筋結構搭起來,連毛胚房都不算。第一編劇韓家女2015年知道這個故事,打磨了兩年多才開拍,除了我剛才敘述的故事主幹,基本都是再創作了。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一個有潛力的故事,如何變成一個精彩的劇本。
陸勇原來是一家小紡織廠的老闆,電影中徐崢扮演的程勇變成了賣印度神油的,這一點應該是基於增強娛樂性的考慮,陸勇一開始並不太同意,但看過樣片後,他被打動了,認可了這個無厘頭「變身」。
原型陸勇在代購印度葯的過程中,並沒有加價牟利,他本身就是白血病人,所以會感同身受,在病友眼中他就像個濟世救民的聖人,但對電影來說,就不夠精彩了,必須把他做相當程度的「矮化」,人物才能有成長的空間。
所以創作者在「情與法」之外,又加了一層「利與義」的掙扎,讓徐崢脫掉病人的身份,成為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從一個逐利的「小人」,變成一個逐義的「大人」,當印度藥廠廠長問他:「你是想當救世主?」,徐崢斬釘截鐵的說:「我才不要當什麼救世主,我要掙錢!」
應該說這樣的再創作是很成功的,兩次轉變也正好迎合著故事的自然高潮。《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里的伍德魯夫也是這樣「無心救世終成英雄」的人設。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主角立住,電影就成了大半。徐崢老師演的是真好,從一開始鑽營市井氣,到後來的捨身取義,內心的掙扎過渡雖然都在預料之中,但表現的極到位自然。
看訪談中他說,程勇這是他從影二十多年以來最滿意的角色,這應該不是場面話。作為一個演員,這種角色一輩子可能也碰不上幾個。
除了主角,配角們也是各個精彩。有時候配角比主角還難寫,配角有兩個作用,一是主角某種性格的映射,二是推進劇情。《我不是葯神》里有四個配角。
大家請看上圖。
左邊那兩位,神父與脫衣舞娘,負責的是性格映射。神父代表了悲天憫人的神性,脫衣舞娘是現實掙扎,徐崢的身上,也分別有這兩種東西。
右邊那兩位主要負責情節推動,因為王傳君的死,直接促成徐崢的自我犧牲。小黃毛飆車暴走對應著一個大淚點。
好久沒有在國產片里看到如此層次豐富的群像了。
其中表現最好的應該是王傳君,以前我對他的了解只限於《愛情公寓》,沒想到有如此的能力。各種小細節很傳神,比如一開始戴三個口罩,說明他非常惜命。
多次請人吃橘子,表現他對於活著的渴望,我猜這個點應該是受到《發條橙》的啟發,在裡面「橙」就代表了鮮活的生命。
當徐崢讓他「滾」的時候,王傳君的眼神在極短的時間裡有豐富的變化,傳神的一逼。最觸動我的是在病床彌留之際,平靜而哀傷的告別這個世界,讓我想起博爾赫斯寫過的一句話:「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但有兩個地方覺得稍有不暢。
一是譚卓扮演的脫衣舞女讓人覺得有些彆扭,她身上沒有太多風塵氣,怎麼看也不像個舞女,她不應該那麼的「善良」,起碼是開始應該江湖一些,帶點雙面性。
不過那個徐崢想睡她又最終沒睡的橋段我挺喜歡,也只有把她設計成脫衣舞娘這場戲才會有意思,兩難啊。
這裡面有個細節,當徐崢馬上要得手時,譚卓得病的女兒突然出現,從女孩木訥冷漠的眼神來看,像徐崢這種來佔便宜的男人她肯定見多了。《我不是葯神》里有很多動人的小細節,這些東西沒什麼玄妙的,只要花上時間打磨,都能弄出來,但「花時間」真是個影視圈的稀缺品。
二就是小黃毛的死,煽情的設置有些太明顯。當他說過兩天要回家看看的時候,我就意識到完蛋,他要領盒飯,果然.....不過這個點的催淚效果是好的,「他才20歲」!讓人沒法不悲傷。
這個群像的設計其實還有個思路。
在看到他們靠代購掙著錢的時候,我以為集團內部會出現一些分化,畢竟利益太大了,500塊進的葯,轉手賣5000,比毒品還暴利,沒準哪個人就會出點歪歪腸子搞個吃裡扒外啥的,但那樣劇本的難度又會加一個級別,現在這樣正能量抱團算是折衷穩妥的選擇。
《我不是葯神》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鳴,除了表演、劇本與導演把控的出色,想必還跟它的題材有關係。
看病問題是個很牽動國人神經的題目,你一定聽說過「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情況,即使你現在身體健康,也保不齊哪天就攤上點兒什麼事兒,就像裡面那位婆婆說的,誰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呢?
應該說醫療在無論哪個國家,都是大問題,哪怕是頭號扛把子美國,說到醫療改革同樣是一地雞毛,病人的生命是沒有任何試錯彈性的,死了就是死了,不像你買了個假冒偽劣產品,下次注意點就行,所以醫療不單純是個市場問題,還牽扯到道德與倫理。
《我不是葯神》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必須要樹立一個反派,長寬高最合適的就是藥品公司了,這部電影指名道姓的點了瑞士諾華公司,不知道諾華會不會想告出品方,不過相信他們的公關也不會傻到去做這種火上澆油的事兒。
在反派的處理上,《我不是葯神》並沒有太出彩的地方,大致上還是迎合了民眾的期待:「藥品公司唯利是圖,賺病患的救命錢」。
但我要說的是,電影就是電影,現實中並不是這麼正邪分明。
醫藥公司研製一種新葯需要巨量的資金與時間投入,從試驗到臨床再到推向市場,動輒就是十幾年,那一片葯本身不值錢,但其後的隱形成本普通人往往無法想像。
我並不是替資本家說話,事實上我個人從情感上挺討厭資本家,馬克思爺爺說的沒錯,只要有巨額利潤,資本家敢於踐踏一切人間法律,但如果沒有資本家逐利動機下的研發,這種葯壓根就不會存在,到時候就不是吃得起吃不起的問題了,所謂的兩難,就在於此。
所以把醫藥公司一定程度的妖魔化,我覺得對於電影創作是沒問題的,但現實情況要複雜的多,而且我相信導演也明白這層意思,所以沒把醫藥公司往死里懟。醫療的出路是通過技術革新與競爭,打破價格壟斷,再加上國家醫療保險的輔助,讓病患最終得益。
電影里還闡述了一層意思,就是王硯輝扮演的那個騙子說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這句話帶有一絲絕望的氣息,一下子讓電影的高度升華了,也推動了徐崢成為一個受難者,你可以把「窮困」,當成是一個隱形但更具力量的虛擬反派。
有不少同學都驚訝於這部電影怎麼會過審,我咋沒覺得裡面有啥大尺度的東西呢?多有正能量啊,導人向善人間有愛。
我還看到有評論說電影沒有批判的更深,如果說裡面沒有批判政府、揭露黑幕就是「淺了」「妥協了」,那我覺你可能誤會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
我對電影的唯一評價標準,永遠都是有沒有打動我。你可以去看看豆瓣或者IMDB上排名最靠前的經典作品,《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美麗人生》《教父》《肖申克的救贖》,它們尖銳的批判什麼了么?並沒有吧。
改變社會不是電影的職能,電影只負責打動你,讓你看到真善美的可能,即使我在生活里沒有碰到那個賣印度神油的中年男人,我依然相信他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裡存在過。
《我不是葯神》是一部有尊嚴的國產電影,這個「尊嚴」,不僅限於他將目光對準了現實問題,更在於它尊重了故事本身,花了時間與心思去打磨出讓人信服的人物與情節。
確實,《葯神》里能看出很多經典作品的痕迹,比如人設像《永不妥協》,情節像《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格調很像《辯護人》,但這些在我這兒都不是減分項。
形式本身只是個藥引子,這個故事的內核,是完全獨立的。電影百年,很難有純粹原創的東西,比如《辯護人》的結尾,幾十個律師陸續站起來為宋康昊無聲打Call,你能說這裡沒有借鑒《死亡詩社》么?
即使是借鑒了,也沒有人能否定《辯護人》的優秀吧。
《我不是葯神》里,最觸動我的東西,是「勇氣」,一種看上去並不那麼豪邁的勇氣。
徐崢原來只是個唯利是圖的小老闆,在看到病患的痛苦後,他產生了一種神性,但他並沒有徹底的獻身,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試探著干好事,時刻處在一種怕坐牢的恐懼之中,片名為什麼叫「我不是葯神」,其實就是對英雄標籤的拒絕。
但也恰恰是在這樣的恐懼中,他選擇了鐵肩擔道義。《權利的遊戲》里有一段對話:
「一個人如果害怕,他還能勇敢么」?
「人在害怕時候的勇敢,才是真的勇敢」。
《我不是葯神》是一部很有野心的商業片,雖然起承轉合都在套路里,但就像五言七律這些規範沒有束縛唐詩一樣,套路本身也不會磨滅掉真正的創造力。從技術層面,我給它打8分,但從情感層面,我願意給它9分,為用心的國產電影創作者喝彩。
我現在就把個人年度國產最佳頒了出去,會不會對馬上要登場的姜文老師太木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