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嬰兒為什麼很少眨眼

嬰兒為什麼很少眨眼

嬰兒為什麼很少眨眼


當你盯著嬰兒的眼睛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他們很少眨眼。


許多研究記錄過成年人的眨眼頻率,平均為每分鐘15次。但是嬰幼兒的眨眼頻率卻要慢很多,每分鐘只有兩到三次。

雖然這是個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研究人員認為通過研究嬰兒的眨眼可能可以揭示一些他們的小腦袋瓜中的秘密。


人類眨眼的動作是由大腦中的多巴胺調節的,這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夠控制腦細胞之間的交流。因此對嬰兒眨眼進行研究,對於多巴胺是如何在嬰幼兒大腦中運作的有很大幫助。


多項研究已經表明,多巴胺與眨眼之間存在著聯繫。影響多巴胺的環境和藥物,同時也會影響眨眼的頻率。一部分精神分裂患者的病因是多巴胺過多,他們眨眼也比常人更加頻繁。並且,在一些由於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死亡而引起的帕金森病人中,每分鐘眨眼次數明顯減少,在服用藥物提高多巴胺水平後,眨眼頻率有所恢復。


多巴胺同時也是其他很多功能的基礎,從運動控制和荷爾蒙水平,到學習能力和內在動力,它所影響的功能範圍之廣泛,導致針對多巴胺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嬰兒的眨眼率可能會揭示多巴胺系統的發展,甚至可能反映出嬰兒神經系統某些方面的個體差異。

自發性眨眼在臨床上有著非常大的潛力——能作為關於神經行為發育的另一個信息來源。


眨眼分為三類,自發性眨眼、反射性眨眼和自主性眨眼。其中,反射性眨眼用於保護眼球免受外部物體的刺激,自主性眨眼是我們主動去做的。


然而自發性眨眼的目的卻有些神秘。大多數人認為自發性眨眼是為了在眼球表面塗抹眼淚保持濕潤,同時剔除眼瞼內的灰塵等刺激物。研究人員卻表示,我們眨眼的頻率遠高於保持眼球濕潤所必須的頻率,因此眨眼肯定具備了更多的功能。


對於自發性眨眼的研究,人們已經做了很多,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928年,蘇格蘭的兩位科學家Erik Ponder和W.P.Kennedy對影響成年人自發眨眼的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他們發現,在相同的條件下,每個人的眨眼頻率就像發條一樣穩定。人在昏暗和光線充足的房間里,眨眼速率並不會改變。盲人和視力正常的人眨眼快慢也是一樣的。甚至對眼皮進行麻醉也不會影響眨眼頻率。


但是Ponder和Kennedy發現,當人精神緊張時,眨眼次數會增多。例如,人在感受到興奮和憤怒時,以及證人在被對方詢問時。以上這些現象,使得Ponder和Kennedy認為,自發性眨眼不是由眼睛的狀況,而是大腦來控制的。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設,眨眼的一個功能,是緩解緊張、釋放壓力,類似於抖腿。

現代研究提出了更多的假設。其中之一,當我們眨眼的時候,大腦其實是在進行短暫的休息。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監測了觀看《憨豆先生》一群人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當人們眨眼時,大腦活動在」預設模式網路「中大幅提升,」預設模式網路「在大腦中組成了一片區域,當我們清醒又放鬆,而且思想不受現實壓力影響時最為活躍。


去年的一項研究,猜測眨眼能聚焦我們的視線。因為眼部肌肉反應緩慢而且不精確,大腦能夠辨別眨眼前後的差異並且矯正眼肌。


那麼對於嬰兒來說,眨眼究竟有什麼功效。研究人員也提出了多個假設。一個是,因為眨眼的功能有保持研究濕潤,研究人員認為嬰兒的小眼睛不需要那麼多水分,所以眨眼次數比成年人要少。


另一個假設是,嬰兒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他們的眼睛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獲得所需的信息。可以類比於具有電腦視覺綜合症的成人,電子屏幕上大量的信息導致視覺需求增加,從而減少眨眼頻率,造成眼睛乾澀。


然後是多巴胺系統,研究人員表示,新生兒眨眼不那麼頻繁是因為多巴胺系統還不夠成熟。不過這幾種假設,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這些假設有同時成立的可能。

在發育早起尋找標誌,對於後來出現的疾病具有非常大的價值。不過要想弄清楚,什麼才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標誌,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bakako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人類的青春期正來得越來越早
因員工提前三分鐘午休,日本自來水局公開道歉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