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義大利佛羅倫薩畫派:安德烈·德爾·薩托經典作品欣賞

義大利佛羅倫薩畫派:安德烈·德爾·薩托經典作品欣賞

安德烈·德爾·薩托(1486-1530/1531)是佛羅倫薩畫派一位重要代表。

因為出生在一個有名的裁縫師的家庭,就被稱為「薩托」(意即裁縫)。他早年被父親送到一個金銀首飾工藝師那裡去學藝,可是因為他愛好繪畫,就又轉入柯西莫(1462-1521)畫室學畫。

柯西莫是當時的著名畫家,培養出影響薩托極大的僧侶畫家巴托洛米奧。薩托在柯西莫那裡,深受這位師兄的影響,同時又深深崇拜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

薩托崇拜巴托洛米奧,不僅在藝術上,還在思想上,後者還是宗教改革家薩伏納羅拉的熱烈響應者,巴托洛米奧成為聖馬可修道院的僧侶,是出於一種建立新教的心愿。

因此他的作品可以說是繼承了達·芬奇等人的事業,具有獨特的端莊典雅的古典風格。

《博愛》

又譯作《慈祥》。母親懷裡抱著兩個孩子,一個在吮奶,一個正想去吃奶,另一個在膝下,彎著雙臂回過頭來天真地看著媽媽。

整個構圖呈三角形,完全是傳統的古典風格,顯得穩定而莊重。但孩子的姿態各異,衣褶流動,非常柔美。但是這幅人間圖景中的母親和孩子又被人們聯想到聖母和天使。

《博愛》的成功,不是因為它的古典風味,不是它的酷似達·芬奇和拉斐爾筆下的形象,而是在於它的溫柔調和的色彩。

從左邊投過來的光,使母親和孩子的正側面受到光照,畫家以琢磨入微的色度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明暗轉換,尤其在幼兒的肉體和母親的衣褶上,深刻地表現了嫻熟的技巧,這是畫家繼承了義大利古典畫風的傑出的範例。

《少年約翰內斯像》

1518年,薩托應法王法朗西斯一世之邀,赴法國宮廷。在那裡為皇族繪製大量肖像,尤其是為法國皇太子所畫的肖像和盧浮宮慈善團的肖像,算是他肖像藝術中最出色的一批作品了。這一幅《少年約翰內斯像》也是其中之一。

一位少年英姿颯爽地站在畫架前,身上的披風搭在手腕上,上身裸露,光線從左邊前方投入,少年的正側面全部受到光照。

由於時代的緣故,畫上仍可發現某種略帶憂鬱的色彩,這也許是畫家內心情緒的流露。

《聖母哀悼基督》

這幅畫的題材雖是宗教俗套,但構圖新鮮,極有生活氣息。

聖母是一個義大利農婦打扮,她年輕、溫柔而又善良。她那痛苦的表情略顯得做作些,這是薩托的繪畫形象都具有的弱點。

基督的屍體被橫置於畫面正中,佔據了整個位置,但輪廓清晰、色彩和諧,情節合情合理,尤其是右邊那聖女抹大拉的形象非常吸引人。

她的臉部表情真切,眼神有光,少女的風彩溢於畫面。這個形象的精神境界似乎與其他人物不同,她正展開自己遐想的翅膀,飛向世界的另一地方,令人耐於觀賞。

《聖母升天》

1530年,薩托在義大利時曾為庇蒂宮畫了一幅《聖母升天》,這幅畫標誌著他的藝術的成熟期。

《最後的晚餐》

《哈匹聖母》

這是一幅祭壇畫,表現的是聖母。為了與其他聖母像區別,就稱為《哈匹聖母》。

所謂哈匹,即希臘羅馬神話中的鳥身女妖(也有人認為畫中浮雕形象實際上是斯芬克斯)。若意譯,這作品可稱《鳥身女妖的聖母》。

聖母處於畫面的中上方,由於她站在御座上,自然會在位置上(當然也在精神上)高於兩側的聖徒,從而與對稱地立在她身旁的兩位聖徒,形成典型的金字塔形組合。

把聖母的頭,右側的福音書作者聖約翰的頭、左側拿十字架的聖芳濟各的頭、聖母的足,用直線相連,就構成一個規整的菱形,所有的形象最主要的部分,都包括在這個菱形內。

這些人物,無論是聖母和聖徒,還是小耶穌和天使,個個具有理想的勻稱體型和美麗的面容,個個擺出優美動人的姿勢,讓人不由想到古希臘那些經典的雕像。

現代有不少人認為台座上的女妖可能與《啟示錄》中的故事有關。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帶翅膀的形象遍地都是,誰也不知道個中原委。

其實在源頭上,西方的宗教人群都是人與鳥的合體雜生,從本質上已經和人有一定的區別,放在東方的神話里相當於雷震子。

人就是人,無論在多高的層次始終是人身,鳥族不可能與真正的人相提並論,但是西方的宗教文化已經把這一形象完全掩蓋和美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他是威尼斯畫派創立人,可與達芬奇並駕齊驅!
米開朗基羅之師:基蘭達約經典作品欣賞!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