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屋道養】小暑養生

【王屋道養】小暑養生

小暑為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

在每年的7月7日前後,自太陽黃經達105°時始。曆書中曰:「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時節已是初伏前後,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我國的大部分地區。

進入小暑節氣以後,天氣炎熱,無論是乾熱還是濕熱均會給人帶來不利的影響。由於氣候炎熱,人們易感到心煩意亂、睏倦乏力,因此在這期間的養生保健應注意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此外,在高溫天氣中還應警惕心力衰竭,特別是「內心脆弱」者突然心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小暑時節一定要養護好自己的「心」。小暑節氣期間最易發生的季節病便是中暑,因為中暑主要是由於氣溫過高、體熱不能及時向外散發而造成的,故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果不得不從事戶外活動則應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小暑時節還是紅眼病的多發、高發期,所以應注意用眼衛生,避免感染。

小暑時節,消化道疾病也開始多發,因此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以適量為宜。飲食過飢會引起攝食不足、營養缺乏,導致氣血不足及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使抵抗力降低,進而繼發其他病症;飲食過飽則會使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動消化功能受累,導致飲食不暢、腹脹、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飲食不潔會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如痢疾、寄生蟲等),如果不慎進食了腐敗變質的食物,還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輕者會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可引起昏迷或死亡。而飲食偏嗜則不僅是造成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臟腑,並導致腳氣病、夜盲症和癭瘤(甲狀腺瘤,甲狀腺結,甲狀腺囊腫,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等甲狀腺疾病)等疾病。

民間有句俗話,叫作「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為此節氣中溫高濕重,木頭,尤其是露天久放的木頭(如路邊的椅凳等)經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去是乾的,其實內部濕氣甚重,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後,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邊坐久了,則可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此節氣中不要久坐在露天的木凳之上。另外,此節氣中不可為了貪圖涼爽而在室外露宿,這是因為人睡著以後身上的汗腺仍會不斷地向外分泌汗液,整個機體也處於放鬆狀態,抵抗力下降;與此同時,隨著夜間氣溫的逐漸下降,人體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溫度之差會逐漸增大,很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不適以及消化不良和腹瀉。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老子智慧:快樂就是簡單自然
道教詩詞 出塵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