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所不知道的富士康

你所不知道的富士康

工作體驗

一堂課工作體驗系列第二篇文章,本系列為轉載文/投稿文,目的在於為更多讀者收集更多不同公司的工作體驗分享。

放假了,閑下來了,就來寫一些關於富士康的種種吧,我盡最大努力做到客觀。讀者需要有點耐性,作為一個工科男,文筆不太好。我只能以流水的形式來記敘過去發生的事情,這樣看起來有條理一點吧。

2011年十月下旬,富士康來到西安校招,在這之前我陸續參加過一些招聘會,但都碰壁了,參加富士康的宣講會,人特別多,而且是現場投簡歷,要求在簡歷上寫上英語四六級分數,並告知二十分鐘後公布簡歷篩選結果,然後進行筆試。結果我的簡歷被刷掉了。可能我臉皮厚一些吧,就想去找HR試試,並帶上我之前在校做的一些創新發明之類的作品。運氣還好或者是那個HR想招一些漏網之魚,剛好碰到他在教室外面抽煙休息,於是上前跟他聊了一下,並且把我的簡歷成功交給了他。就這樣,順利上船,他帶著我去參加了筆試,筆試通過了進入面試,最後進入了富士康。

我們是結束招聘流程後馬上就開始簽三方,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什麼崗位,待遇幾何,但之前有聽上一屆學長說起過,也覺得這是家大公司,不會亂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有家大公司肯要我已經不錯了。毫不猶豫就和他簽了三方。後來得知我們是珠三角另外一個廠區,不是在深圳,不過我也不在乎這些了。當然,是可以自己選地點的。

一周的培訓結束後就直接分配到部門,可能不同於深圳,我們並沒有傳說中的三個月的生產線輪崗。分配到部門後就開始一些簡單的工作了,就和普通員工一樣打卡上下班了。

上面的大概介紹了一下從面試到入職的流程。下面我分模塊介紹一些公司的構成。

職級

公司奉行職位與資位並行的路線,類似於國內的公務員上升制度,科級,處級與鎮長,縣長並行一樣的。資位,員工一級簡稱員一,一直到員三,再上面就是工程師一級,簡稱師一,一直到師二十,據說郭台銘本人就是師二十。應屆大專本科研究生分別對應師一師二師三。我想這個和大部分公司差不多。隨著資位的上升,配上組長(師三或四),課長(師五),專案經理,副經理之類的職務,職級大致如此,據說這一套是副總裁戴正吳想出來的,內部很是引以為豪。

公司架構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集團,集團下面把一些業務相似的機構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次集團,一共有十來個次集團,每個次集團都一個代碼,最為人熟悉的就是SHZBG。次集團下面就是事業處,每個事業處下面還有很多產品處,每個產品處生產的產品很不一樣,這些被我大大簡化了,當然裡面還參雜了財務,市場。採購等部門,一一細說的話又是另外一個領域了。每個次集團或者事業處,甚至產品處,都在全國布局,同一個產品處甚至位於兩三處不同的地點,分工合作,相互協調。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作為主營6C產品的公司,分支機構如此多,且產品之間區分不明顯,內部相互競爭很常見,造成內耗嚴重。這個問題高層肯定早就看到了,為什麼沒有解決,我猜測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吧。

員工關係

作為一家台資企業,和大陸籍員工矛盾肯定是存在的。內部在員工本地化上做的不夠好,甚至說很差。可能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的原因,台灣籍員工,比起同職位的大陸員工,待遇起碼高三到五倍,我也只是有點根據的猜測,不是非常準確。當然經理以上的大陸員工是非常非常少的,經理一般管理好幾個部門,不同於其他企業的部門經理,這是一個中層職位。在園區內,台灣籍員工與大陸員工在吃穿住行上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自己專門的食堂,去往食堂的通道有門禁,大陸員工進不去。台灣籍員工的宿舍也是分開的區域。至於穿的在哪裡不同呢,台灣籍員工的員工卡的掛繩是不一樣的,很容易區分,可能是為了方便保安區分,畢竟有些台灣籍員工不太遵守進出大門要刷卡的規定。這樣的種種不公平,不利於員工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氛圍

工作氛圍整體還好,就是一家正常的企業,並沒有像外界傳言的那麼嚴重。待遇就是正常的製造業水平吧。內部的流程比較完善,應屆生正常情況下一段時間都可以適應,壓力也不是很大,也會存在有人想在裡面養老的情況,側面說明壓力不大,但也分部門吧,比如我所在的設計部門壓力還是很大的,並且我的老闆也是一個對員工要求很嚴格的人,在他手下久了,就形成了工程師思維,技術上不允許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存在。大陸員工之間比較和諧,畢竟過了擴張期,升職不易,本來兩年升一級,現在三五年不升一級的情況普遍存在。

技術含量

富士康一直被認為是沒有含量的代工企業,這個觀點不敢苟同。畢竟是一家ODM企業,並且有四十年的技術積累,秒殺國內大部分製造業。客戶給出產品圖紙,富士康給出製造方案,各種新材料,新工藝不斷被派上用場,並保留資料作為技術積累,並且短期內交貨,供應鏈管理也是不錯的。至於為什麼不做自己的品牌,可能是因為做了自己的品牌就沒有了客戶,並且它本身經營品牌的能力也有限。關於機器人傳聞,我個人認為短期內難以實現,因為在製造市場上,富士康是處於被動地位的,客戶給什麼單它就做什麼,給的也大都是微小的不規則電子產品,難以標準化,這就很難實現自動化了,所以它只能榨取人工的剩餘價值,如果中國人力成本上升,它的目標就是慢慢向低成本國家轉移。

作者丨匿名員工

編輯丨阿昆

來源丨領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一堂職場課 的精彩文章:

你還在為做好一份PPT而抓狂嗎?
工作被孤立怎麼辦?

TAG:每天一堂職場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