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不是葯神》的提問,你能回答上來嗎?

《我不是葯神》的提問,你能回答上來嗎?

文/佛慧法師

《我不是葯神》幾易其名,從《印度葯神》到《印度藥商》,還有充滿文藝氣息的《生命之路》,最後才被確定下來《我不是葯神》。

最後定下的名字比之前的或直接、或婉約的片名更觸動心弦,就和電影里的每一個角色一樣,做著看似正確、卻好像又不對的事情。

生病的人只想活下去,根本無暇顧及自己是否在道德綁架別人。

正規廠商的藥劑價格昂貴,可是作為生產商也需要更多的資金去繼續研發,也需要讓自己的原本生存下去。

警察逮捕了一個違法走私藥品的人,可是這個人確確實實地給病人帶去了希望。

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對與錯、好與壞在個體的生命中變得毫無意義。

《四十二章經》裡面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作為凡夫,我們只看到了一時的收穫與失去。我們會習慣性的站在某一個視角去讚揚某一個行為,比如電影主人公程勇最後的仁義;我們也會站在某一個角度去批判某一個人,比如電影中藥販子抬高藥品價格的猥瑣。但我們不是天平,我們只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審視著這個世界。

調轉道德審視的目光,你會發現,程勇如果繼續走私藥品,可能會促使一個醫藥公司失去繼續研究新藥物的資金,讓更多得其他病症得病人無法病癒,甚至使得一個國家的醫藥水平難以提高。那你還覺得程勇是對的嗎?

很欣賞影片中大反派藥販子的那句評價:「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物質生活會因為貧窮而無法生存,精神生活也會因為見識的貧窮而自以為是。

生活中到處充斥著《我不是葯神》式的判斷:窮人這麼多,為什麼不去幫助沒錢的病人,卻收那麼高的醫藥費用?

修行中到處充斥著《我不是葯神》式的自信:一切都是空性的,那麼執著於做善事幹什麼?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萬德莊嚴,還學那些經教幹什麼?

每一個質問、每一段對話都聽起來義正言辭,卻又那麼不堪一擊。

生活也好、修行也好,在這個娑婆世間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著個體與整體的衝突,我們的科技發展就是人類不斷強化自己,才能逐漸獲得讓每一個生命都可以相對平衡的機會。我們的修行就是要不斷讓自己從因緣上全面認識世界,才能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

唐朝的牛頭法融說:一心有滯,諸法不通。

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心裡有了牽絆,那麼就必然會將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代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一觀全局、自在安然就難了。

正如《我不是葯神》所提出的問題。是應該廉價養病,還是高價科研?以當下病人為要,還是以消除更多疑難雜症為重?是救助低層民眾生命,還是維護社會法律?

佛教徒也該捫心自問,是兩耳不聞只念佛,還是通曉經論思禪慧?是自掃煩惱,還是兼助他人?

所有的問題都沒有答案,這篇文章也沒有答案,因為所謂娑婆,便是堪忍,我們無法判斷別人的對錯,只能追求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影片中程勇最終選擇了眼下的善良,雖然沒有泯滅自己的良知,卻觸犯了法律的威嚴。

我們學佛修行的時候,也該好好想想,我們在追求功德、清談聖道的路上,是否依舊堅持解脫煩惱的那份初心,又是否契合戒律的清凈自性?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最新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印光大師:念佛人的行持總則
印光法師: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