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英雄」變身「美國名媛」,66歲的他說,「我從此不再有秘密……」
這幾天,「寡姐」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突然遭到一些影評人的冷嘲熱諷。
理由和她即將在新片Rub&Tug中出演一個變性的真人Gill有關。Gill喜歡穿男裝,外表看起來就像個男人,還有個長期交往的女朋友。
有人質疑:這樣的角色是否適合女人來扮演?
和在影視作品中扮演異性相比,真實生活中的「性別錯位」顯然更加焦灼,凱特琳·詹納(Caitlyn Jenner)就曾深受此苦。
一個保守了65年的秘密
三年前,「凱特琳·詹納」橫空出世,她發的第一條推特只用了4小時03分,就收穫了100萬的關注者,打破了之前一直由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保持的記錄。
凱特琳·詹納沒有秘密,她是個完全意義上的自由人。
但她的前身布魯斯·詹納(Bruce Jenner),一位頂著奧運冠軍光環的「美國英雄」,卻將一個天大的秘密保守了整整65年。
2015年,他終於選擇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當家女主播Diane Sawyer 的訪談中,坦言自己從小就被深深的性別焦慮困擾。
5歲便認定自己是女兒身,
8歲時趁母親不在家偷偷穿了她的衣服,
ma vie en rose
三十多歲時,他嘗試著給自己偷偷注射激素。
後來,他又去接受各種面部整容手術。五官變得更精緻柔和一點,至少能給他帶來一點視覺上的安全感。
「我原以為要將這個秘密帶進墳墓的,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我能誠實地面對自己,面對家人、朋友和公眾……」講起這些年的心路歷程,詹納幾度濕了眼眶。
決定要去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人,是從跟卡戴珊的母親離婚開始的。
在接受變性手術的前期,他一度被狗仔隊追蹤到幾乎想用自殺來了結一切……
「不管我去哪裡,都有整整四輛狗仔隊的車跟著我,他們從車裡跳出來拍照,有時候只為捕捉我偷偷染過的指甲……」
夜裡睡不著的時候他就起身在家裡的客廳來回踱步,有個念頭無時無刻不縈繞左右,「家裡有把手槍,或許那是條比較輕鬆的路……」
「Call me Caitlyn」
2015年,變性手術全部完成,「凱特琳」誕生。不到四十年後,66歲的詹娜再一次震驚了世界。
她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性感了。
過去,衣櫥里一半是布魯斯的衣服,一半是凱特琳的衣服,現在,前一半可以被名正言順地清理掉了。
在《名利場》雜誌為其拍攝的封面上,一頭棕色波浪捲髮的凱特琳,低胸白裙,眼神中透著嫵媚和堅定。
Annie Leibovitz
「Call me Caitlyn」,她說。
同年,ESPY(年度卓越體育表現獎)將「阿瑟-阿什勇氣獎」授予了她。在頒獎典禮現場,換上禮服、化好精緻妝容的凱特琳首次面向公眾演講。
開場不久,她就帶著點小俏皮地說:「我還是個新手,請各位Fashion police對我仁慈一點。」
談到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她的言語中透著一種不被理解的孤獨:「我認識的人中沒有像我這樣的人,從來沒有,異類如我只能默默承受。」
和她一樣頂住壓力的還有她的母親,「我媽媽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里動了個小手術,她原以為自己挺不過來了……但現在她就在台下和我分享這個夜晚。」
這位88歲的母親在「失去」兒子後,保持著不多見的豁達:「這些年他過得太不容易了,希望以後的生活大家能給他多一點自由。」
並不是每位親人都能在短時間內理解他的決定,「父親可能會很難接受,他從來不知道我想變性,其實我能理解……」
「換作是女兒Kendall想要變成男人,我也接受不了。」
Kendall &Caitlyn
「我仍然是個女孩」
有類似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數,那些許許多多被性別焦慮困擾的青少年,一直都活在矛盾與焦灼之中。
可父母明明是最應該理解他們的人。
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講述了一位14歲女孩Claire跨性別探索的故事。
Claire就讀小學六年級時,已經覺察出自己跟周圍女孩兒的不一樣。她無法形容那種身心分離的感覺是什麼,一度陷入抑鬱,交不到朋友。
這種無時無刻的痛苦不斷提醒她:「我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在Youtube上看完跨性別者Miles McKenna的視頻後,她在心中有了答案,「我就應該是個男孩子。」
Miles McKenna
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她瞞著父母找來能夠減緩第二性徵發育的藥物,偷偷服用睾酮發展男性特徵,甚至用粘合劑來隱藏自己日益豐滿的乳房。
直到變化漸漸瞞不過父母的眼睛。她在一次聊天中鼓起勇氣,「我覺得自己是個男孩」。
空氣凝滯了幾分鐘,父母選擇了接受。
The Atlantic
母親Heather在回憶時仍然難掩擔憂,「那是一種非常複雜微妙的關係,我們愛她,沒有強行阻止她。」
他們一邊密切關注著女兒的動向,一邊讓她自己去探索性別認同。
幾個月中,女兒幾次要求進行「胸部手術」——雙乳切除術,並讓他們幫忙尋找合適的醫生。
能做的只有盡量延緩這一進程,他們花費比之前更多的時間陪伴女兒,帶她去玩皮划艇,陪她看更多的電視節目,組織短途的家庭旅行......
「希望這些真實的陪伴能幫她轉移焦慮,而不是整日通過網路尋找慰藉。」
幾個月後,Claire成功度過了焦慮期,並在一段時間的探索後,確認了自己的生理性別。
通過外在介入變成男孩並沒有讓她感到真正的快樂,「我只是厭煩外界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而已,我仍然是個女孩。」
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都能得到這樣的理解與陪伴。截止至2017年,美國13-17歲的青少年中約有15萬跨性別人士。
他們中的一些人默默承受著異樣的眼光,想邁出一步卻又提心弔膽,還有一些人甚至走向了自殺的不歸路,正如凱特琳·詹納在演講中提到的:「要理解你很難明白的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在中國,跨性別群體同樣尚未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們的處境可能更糟。
我國尚未公布對這一群體的權威統計數據,但據國際非政府組織亞洲促進會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亞洲約有0.3%的跨性別群體,推算到中國,可能有400萬這樣的人生活在你我身邊。
就在6月下旬,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中已將「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從精神病範疇中剔除,但在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 中,跨性別者仍被歸於性心理障礙之一。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F:
The Atlantic: When Children Say They are Trans
Caitlyn Jenner 2015 ESPY Awards Arthur Ashe Courage Award
ABC News: Caitlyn Jenner opens up to Diane Sawyer
編輯整理:Holly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