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山寺分燈——台灣台北艋舺龍山寺

龍山寺分燈——台灣台北艋舺龍山寺

文字整理 | 晉江安海龍山寺

圖片來源 | 網路

台北龍山寺山門

萬華古稱艋甲,是台北市的發源地,清雍正初年(1723),以晉江、南安、惠安人為主的泉州人(稱「三邑人」)最先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數棟,販賣蕃薯為生而漸成小村落,稱為蕃薯市,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到乾隆年間已發展為繁榮都市。

乾隆三年(1737年)台北龍山寺建寺拓印祖庭安海龍山寺的「通身手眼」字匾,至今猶存

清同治修《淡水廳志》中載:「龍山寺,一在艋甲街,泉州安海分派,乾隆三年建……」、「以龍山寺為中心,創設了台北北郊、泉郊等商業組織」。全寺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平面呈日字形,計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厝構成。前殿為十一間閣之殿宇,中間前有銅鑄蟠龍檐柱一對,為全台僅有。正面牆堵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雕鑿組構而成……」,寺內還雕有一副楹聯:「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萬劫;佔東瀛勝地靈鍾文甲重修寶剎辟三摩。」可見該寺分燈於安海龍山寺。據艋甲龍山寺大事記載,光緒十七年(1891年)該寺祈安建醮,至泉州安海龍山寺謁祖進香。資料也表明,艋甲龍山寺是在1919年由泉州匠師王益順主持修建的,現為台灣二級古迹。

台北龍山寺楹聯

龍山寺總面積一千八百餘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為中國古典之三進四合院傳統宮殿式建築,計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前殿為十一開間,分為三川殿、龍門廳、虎門廳,屋頂采歇山單檐式,各自獨立,三川殿內有銅鑄蟠龍檐柱一對,為全台灣僅見,正面牆堵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溷合鑿組構而成,圖象生動型柔美,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並加以中國吉祥圖桉裝飾,美不勝收,龍虎廳各三開間,表現石凋雕琢各種藝術,舉凡線凋、透凋、浮凋、陰凋、淺浮凋等作品,比比皆是,正殿屋頂采歇山重檐式,四面走馬廊,共四十二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屋頂螺旋藻井全斗拱築構而成,不用一釘一鐵,神龕凋工精細富麗堂皇,後殿屋頂為歇山重檐,兩翼為硬山單檐,屋嵴財子壽泥塑剪粘,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之處,左右護龍屋頂為硬山單檐,左配有鐘樓,右配有鼓樓,晨鐘暮鼓,鐘鼓樓屋頂采攢尖盔頂式,呈扁六角形,造形獨特。全寺屋頂嵴帶和飛檐由龍、鳳、麒麟等吉祥動物造形,裝飾以彩色玻璃瓷片剪粘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台灣特有剪粘藝術之精華。

台北龍山寺楹聯

台北龍山寺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並祀奉媽祖,四海龍王,十八羅漢,城隍爺註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典型神佛合一,有此一說「龍山寺是眾神的集今所」表示供奉神佛很多。

艋舺龍山寺每年定期舉辦節慶祭典及民俗活動,如農曆正月花燈展覽、四月浴佛節、七月盂蘭盆勝會等,民眾來到艋舺龍山寺除了欣賞台灣寺廟建築藝術之美,亦可以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海龍山寺 的精彩文章:

TAG:安海龍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