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教師爭取「待遇」是非常不理性的
虹野:教師爭取「待遇」是非常不理性的
文/虹野
(如果看到標題就開始罵,那就說明真的不理性;建議看完看明白後再決定是罵還是不罵)
近期一些地方的教師因為所謂的「一次性獎金」走上街頭,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有的地方沒有發「一次性獎金」,有的地方「一次性獎金」與公務員相比相差甚遠。不少教師以落實教師法內容為名要求落實教師「待遇」,要求政府對待教師要和公務員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也排出督察組查看教師「待遇」,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不少地區的教師工資非常低,其勞動和支付的報酬不成比例。漲工資勢在必行,但是教師追求「待遇」的提法卻是一種非常不理性的表現。
關於教師工資的問題,除了絕對值低之外,還有相對分配不均衡,職稱評聘帶來的「同工不同酬」,這些都是「待遇」無法解決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廣大教師群體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待遇」。
待遇,既指看待;對待,也有享有的權利,社會地位的意思,還有工資、勞動報酬的意思。顯然在教師群體當中,這三個意思似乎都有包含。既希望能夠提高工資、勞動報酬,又希望能夠被當做公務員看待,獲得與公務員一樣的權利和社會地位。在傳統中的「天地君親師」的觀念和現有一些法律的條文中以及一些政策的承諾中,教師群體希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勞動報酬,但是獲取較高的社會地位的方式卻是要求提高「待遇」,也就是把提高地位和勞動報酬的希望寄託於政府的「對待」。希望政府高看教師群體一眼,好好對待老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輕傅」常常被老師們用來勸告官員提高「待遇」。
提高待遇的主動權顯然在於「恩賜者」一方,幾句「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輕傅」是無法對實際利益的分配有任何的改變的。而教師提高「待遇」的訴求反而讓感覺到是在像「小兒子」向「父母」撒嬌要求和「大兒子」一樣的對待,僅此而已。
可見教師提高待遇的訴求很容易掩蓋「勞動報酬」的訴求,更容易掩蓋「同工不同酬」的核心問題。教師的勞動性質和公務員有很大的區別,孰高孰低很難比較。這需要自由市場的檢驗也需要頂層設計。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如果教師一味只想著和公務員一樣的待遇,而滬市勞動性質和勞動報酬的特徵,最終必然會將教師的「勞動報酬」變成「若干次獎金」,至於是否獎勵給老師,那就要看擁有獎勵權力的人了。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TAG:虹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