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背後的驚人真相

《我不是葯神》背後的驚人真相

來源 | 互聯網的那點事(ID:alibuy)

最近有一部新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突然爆了,首日上映票房就超過了3億。

和爆炸的票房比起來,更爆炸的是高達9.0的豆瓣評分,這在中國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了。

但我們今天不談這部電影,說實話,比起這部電影來說,我更感興趣的是因為這部電影所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爆炸性的輿論討論。

這部片子的核心就是一個故事:代購救命葯。

片中能夠治療慢性白血病的天價葯叫「格列衛」,在國內的費用高到令人髮指,賣2萬多一瓶,一年的治療費用更是需要30萬,這樣的費用大部分的中國患者都無法承受。

然而,藥效幾乎相同的仿製葯在印度只賣2000一瓶,山寨葯甚至只要500,但是這樣的葯在中國銷售是違法的,於是,主人公程勇見到有利可圖,就成為了幫助國內患者代購救命葯的「黑中介」,對於這些患者來講,程勇就是救命菩薩,就是葯神。

毫無疑問,影片剛出來後,就遭到了鋪天蓋地的控訴。大部分民眾都唾罵著葯企無良,為了謀取暴利罔顧患者性命等等。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顆葯成本只要一毛錢,但以1000美金的價格出售真的很黑心、很過分嗎?這裡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藥物研發的驚人真相

總的來說,藥品研發是一個擁有極高風險、需要極高投入、研發周期極長的行業。一個新葯想要上市,要經過重重關卡,例如需要合成活性化合物,還要檢測藥品的安全性、毒理、吸收、代謝、排泄、藥理作用等等,最後還要通過臨床I期,II期,III期,這裡面只要有一個環節失敗,這個葯就算完了,葯企就會血本無歸。

以影片中的格列衛為例,從發現靶點到上市,格列衛整整耗費了50年的時間,諾華投資更是超過了50億美元,這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數字。

而如果一旦研發失敗,會給葯企造成多大的損失呢?以2016年禮來公司為例,當時禮來公司宣布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三期臨床試驗失敗,它的股價瞬間下跌了14%,非常慘烈。

所以,有這樣一個事實擺在我們的面前:在如此高的風險、大量的資金投入、超長周期之下,驅動葯企研發新葯的唯一方法就是高額的利潤。簡單來說,如果葯企沒有高額的利潤,如果新葯沒有這麼長的專利保護期,那麼今天就沒有格列衛這樣的神葯,慢性白血病患者只能白白等死。

這是一個矛盾,是一個哲學問題,但更像是一個赤裸裸的社會問題。一邊是我們需要給予葯企高額的利潤來刺激他們研發新葯、造福人類、攻克癌症難題,這似乎是一件無可爭議的大好事。而另一邊呢?則是成千上萬即將被病魔剝奪生命,卻又吃不起救命葯的廣大群眾。

對於這樣的矛盾,各國政府都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來彌補,讓葯價不會一直這麼貴。

簡單來說,如果想要降價,目前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專利到期。一般來說,新葯的專利期都在10年到20多年不等,只要專利到期,而只要專利期到後,仿製葯便可以進入市場,價格便會大大降低。以影片中的格列衛為例,自從2013年專利到期之後,目前的價格已經降到了1000元一個月,並且還將被醫保覆蓋一部分,大部分人都能夠吃得起。

第二種途徑是利用立法強制許可。2001年多哈宣言允許各國在出現公共健康危機的時候,可以立法實施對於藥品仿製的強制許可——也就是說現在仿製專利葯都不違法了。目前有部分國家就使用過這樣的方式,包括印度、巴西等等。

第三種途徑是葯價談判。各國政府會憑藉國內廣大的市場,與葯企進行談判,並降低價格。

問題來了,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面對疾病,以及天價藥品的時候,能夠做什麼?

《我不是葯神》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所以在疾病面前,除了平時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外,普通人就只有好好賺錢、好好存錢一條路可以走,另外,為自己配置一份合適的醫療保險也是非常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的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求你了,救救魅族

TAG:互聯網的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