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2018了,你還在迷信刷屏

都2018了,你還在迷信刷屏

作者 | 楊不壞

在廣告圈,這屆世界盃最火的不是足球,而是廣告。從世界盃一開賽,我們就被幾支土味廣告刷屏,其中知乎,馬蜂窩和BOSS直聘被討論最多,而背後又牽連出了廣告製作人葉茂中。最近這段時間這幾支廣告已經被過渡討論了,我就不湊熱鬧了。

今天我們講講大眾傳播,講講刷屏這件事,我們看到各種刷屏廣告,刷屏事件,甚至有些營銷事件還沒開始傳播,標題就以「刷屏」刷屏了。刷屏真的是品牌最大的追求嗎?對於建立品牌來說,我一直對刷屏的效果持懷疑態度。

大眾傳播成為過去式

在前互聯網時代,大眾接受信息的方式非常單一,那時我們有大眾媒體,大眾流行,大眾偶像,大眾品牌……那時,人民群眾嚮往的美好生活是有標準的,是同一個嚮往。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大多數傳播都是大眾傳播,因為傳播媒介少而集中,既無法劃分人群,也不能精準投放,不管你的產品是賣給誰的,先告訴所有人再進行漏斗式篩選。

在前互聯網時代,大眾傳播是信息不對稱的傳播,而現在,大眾傳播似乎不太有效了,在解答為什麼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刷屏的歷史。

刷屏前傳:叫魂

在沒有大眾媒介前,信息是如何傳播的?

這件事解釋最清楚的我認為是《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孔飛力,這本書客觀講述了一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詳細復盤了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快速的刷屏級案例傳播,這次刷屏的後果,甚至動搖了清政府的根基。

而有關「叫魂」的長尾效應至今猶在,我的家鄉魯中山區的農村,小孩子如果被嚇到了或者出現神志渙散的情況,會被認為是丟了魂,會安排神婆來給小孩叫魂,我小時候被叫過多次魂。

我建議從業者們都讀一讀《叫魂》這本書,當歷史書讀一次,當案例復盤讀一次。在大眾媒體出現之前,信息傳播基本靠口口相傳,實際上現在,朋友之間口口相傳的信息依然是最具價值的信息。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200多年,但就當下的傳播依然有借鑒意義,不管是正面或者反面,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它,了解傳播的底色是什麼。

刷屏1.0:央視

大眾媒體是一個聲音能覆蓋所有人,並讓所有人相信。比如在大躍進時期,人民日報就是大眾媒體,人民日報說糧食畝產2萬斤,人們都信了。電視普及之後,央視出現了很多標王,孔府宴酒,秦池酒,步步高等,但很多央視標王后來都銷聲匿跡了。

先說央視刷屏正面效果,在央視標王時代可以靠央視廣告快速打響品牌知名度,央視是全國壟斷型媒體,它能覆蓋幾乎所有人。在互聯網普及之前,對於任何一個品牌,尤其是新品牌,在央視刷屏是有效的。

再說央視刷屏的負面效果,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當年那些央視標王大多銷聲匿跡了?當年沒有互聯網,大眾權威媒體只有央視,央視是權威壟斷媒體,央視說什麼我們就只能信什麼。這簡直是一個品牌的捷徑,不用好好做好產品,只要產品差不多,然後買央視的廣告,產品就能賣出去,太容易了。但是還記得《叫魂》的案例嗎,最有效的信息是口口相傳的,在央視廣告的產品差,經過一段時間的口口相傳後,刷屏也就沒用了。但是沒關係,幕後的操盤手已經在準備另一款產品了。

在互聯網如此普及,微信月活10億用戶的今天,央視刷屏還有用嗎?我表示懷疑。

刷屏2.0:朋友圈

朋友圈,你覺得是什麼?

是我們經過精心篩選裝扮的牢房,我們舒適的暢遊在朋友圈,曬自己的生活,看別人曬自己的生活,發自己的牢騷,看別人發牢騷,轉發自己喜歡的文章,朋友也轉發自己喜歡的文章,最終我們和朋友們的興趣審美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朋友喜歡的文章我們也很喜歡,我們轉發的文章也被朋友們轉發。你想想是不是這樣?

忽然有一天我發現,我竟然一個新聞資訊類APP也沒有裝,因為我覺得不需要新聞APP,朋友圈的新聞已經足夠我消化,被我通過添加,刪除,拉黑,屏蔽等一系列操作後精心篩選的朋友圈,比AI演算法都智能的,非常適合的滿足了我對世界的認知,認為朋友圈裡發生的就是全世界正在發生的,我的認知被局限在了朋友圈。

相信吧,朋友圈不是全世界,朋友圈是被我們精心篩選設置的牢籠,是一口井,而我們就坐在井裡看著天空風雲變幻。

所以問題來了,在這樣的朋友圈裡,存在大眾傳播嗎?存在刷屏這件事嗎?或者說還能實現全民刷屏嗎?儘管微信有10億月活。

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做個調查,挑選100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讓每個人寫出今年記得的朋友圈刷屏事件。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我預測會非常不一樣甚至千差地別,有機會的人可以做一下這個調查。

所以我認為在社交媒體時代,大眾傳播這件事是不存在的,刷屏這件事是不現實也不存在的,如果一開始就定個目標說火遍全網全民刷屏的話,這次營銷事件已經失敗了一半,只需做完,就能完敗了。

圈層固化

最開始互聯網讓全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而現在互聯網為每個人創造了一個社交繭房,或者說每個人通過自己自己的努力,在社交網路上位自己創造了一個社交繭房。別以為這個社交繭房只在朋友圈,各種內容平台都在為你創造信息繭房,號稱大數據演算法,甚至明目張胆的當做slogan——「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我認為這是春藥演算法,讓人上癮並沉迷的演算法,今日頭條推送你喜歡的新聞,抖音推算你喜歡的短視頻,淘寶推薦你喜歡的商品,美團推薦適合你口味的外賣,連攜程都推薦你喜歡的酒店並加價,所謂的大數據,就是為了讓你得到你想要的,或者稱之為馴化?

在平台與個體的通力合作下,為每個人都精心設計了舒適的信息繭房,社交繭房,物質繭房,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在這個生活圈內,大家都很快樂,而且我相信,大家會越來越快樂。因為會越來越舒服和快樂,這種圈層就會越來越牢固,這就是圈層固化。

從全民統一審美的大眾時代,到多元化圈層固化的互聯網時代,我不能評價這是好還是壞,這只是一個客觀現象,或許未來大家都是這樣生活的呢,生活還分什麼好壞,就像雞湯里說的,快樂就好。

那麼問題來了,在大眾媒體缺失,圈層固化的傳播環境下,營銷應該怎麼做?

在圈層固化的環境下,首先很難讓一件事情被所有人看到,如果非要做到,需要極其高昂的媒介成本。其次是每個圈層的話語體系,關注的事情不一樣,甚至同一件事情關心的角度也不一樣,一件事情基本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即便一件事情被很多人看到了,但是不是每個圈層的人都感興趣呢?

後刷屏時代

現在的很多傳播,奔著刷屏的目的做著自嗨傳播,看上起很熱鬧,最後在廣告營銷圈刷屏,甲方乙方都看到了,大家都很滿意,唯獨消費者沒看到。這種品牌傳播每天都在發生,是繼續掩耳盜鈴,還是試圖改變?不否認我也做過自嗨傳播,我們就在這樣一個體系中,個體很難對抗一個成熟運營的體系,但很多個體或許可以。下面提供幾個可能的方向,供參考,不一定對。

營銷運營化

你有沒有這種體驗,一個你之前從未聽說過的品牌,一夜之間冒出來,並宣布這是個超級品牌。互聯網近幾年發生過好幾次這種事件,脈絡比較清晰的是快手,最早我們聽說過快手是快手GIF,是一個工具性APP,後來銷聲匿跡不知所蹤,所有人都以為這個APP已經退出互聯網舞台了。直到2016年的一篇文章《底層殘酷物語》,這篇文章讓巨大的快手浮出水面,接下來快手的新聞不斷,用戶量,月活,日活不斷創造新高,估值一路攀升,成為獨角獸。

另外一個是拼多多,和快手一樣,五環內的人知道拼多多的時候,它已經是巨無霸了。這兩個品牌在被五環內的人知道之前沒做過品牌,只靠用戶運營就做成了巨無霸,這也是很多人現在推崇的黑客增長,我現在對黑客增長保持中立態度。

那我們說圈層運營,既然大眾傳播是不存在的,那我們就做圈層傳播,圈層就是某一群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可供營銷切入。可能是審美類似,可能是興趣類似,可能地域年齡性別等,圈層根據營銷目的劃定,切入點要切合圈層特點。比如快手首先切入農村互聯網用戶圈層,一群被互聯網遺忘的人群,他們審美與生活方式類似。比如B站的二次元用戶,他們興趣類似,或者切入LGBT群體,他們對愛的理解一致。

以圈層運營思維做傳播,首先把刷屏、10萬+、流量這些詞忘掉,建立明確可達成的目的,一步一步去做,跟每一個人都認真溝通,別想著一次就火遍全網刷屏,如果一次能影響一個圈層的人,1萬人,1000人,哪怕是1個人,只要是有效的,就是成功的。

很多品牌不是不被看見的問題,而是看見了也沒興趣的問題。比如李寧最近成了爆款,實際上是解決了興趣度的問題。接下來的營銷,應該把每一個ID當做真實的人,把每一個「流量」都認真對待,認真溝通,打動TA,而不僅僅是讓TA看見。

我開始寫這個公眾號之後,後台每增加一個閱讀量,增長一個關注,我都欣喜若狂,又多了一個人知道我,又多了一個人關注我,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開心的呢?

我從不敢妄稱誰是我的粉絲,關注我的人裡面有在創業的知名女演員,有500強外企的中國區總裁,有百億美金市值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有藝術家,有BAT的總監,有多家4A的ECD,還有很多沒被我發現的前輩,他們都是我的前輩,能被他們認可是我的榮幸,我怎敢稱他們是粉絲,怎敢把他們當流量?

營銷ICON化

第二個方向是營銷icon化,或者說產品化。我們無法做到一次營銷影響所有人,但是我們可以讓一次營銷更加深刻的影響某一群人,然後把針對這一群人的營銷包裝成一個icon,對所有人傳播這個icon,這是可行的。

我繼續拿我的前公司淘寶來舉例。淘寶在2015年前後面臨轉型期,那之前去問很多人淘寶給人的印象,大多回答是便宜,山寨,九塊九包郵,假貨等等,淘寶深受這一問題困擾,怎麼辦?如何跟大眾解釋淘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樣子,如何解釋淘寶在改變?

在此不做深度分析,只說造物節這件事的意義。在造物節之前淘寶就已經開始做一些年輕化營銷了,但我覺得造物節是一個節點性大創意。實際上造物節並不能讓很多人參與,百餘商家,幾萬人現場參觀。造物節對商家的賣貨作用也非常有限,但是造物節有非常重要的品牌意義。

淘寶做了一次針對年輕圈層的展覽,然後淘寶把這個現場隻影響了幾萬人的展覽包裝成一個ICON,面向所有人傳播。就像對大家說「你們看,這就是淘寶,淘寶現在是這樣,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造物節這個ICON相當於淘寶的大型實體廣告,比傳統意義上的廣告更有說服力。

或許,大眾傳播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升級為2.0版,不再針對大眾做全民營銷,而是針對某個圈層做icon性的營銷,然後讓這個icon被大眾所看見,併產生興趣。

總結一下

刷屏這件事自古有之,200多年前的一次全國性妖術大恐慌,就是一次舉國刷屏事件,此次事件影響深遠。《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這本書詳細復盤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除了歷史價值外,在傳播學上亦有價值。

然後是大眾媒體央視,在互聯網普及之前,央視可能是全國最強勢的媒體,它覆蓋幾乎所有人,而大眾也願意相信它,所以品牌在央視刷屏是可以快速建立品牌的,至此大眾傳播還是非常有效的。但這種快速建立品牌的捷徑也是速朽的,當年的的央視標王大多銷聲匿跡。

而後來我們來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分化了大眾,讓大眾變得更多元化。社交媒體消解了大眾媒體,大眾流行甚至大眾品牌。社交媒體是以KOL為節點的社交網路,在社交網路之上,由平台和個體協力共同創造了社交繭房和社交圈層,在圈層在社交網路的馴化之下愈加牢固,愈加不可打破,形成了圈層固化,在圈層固化的社交網路上,所有企圖進行大眾傳播,企圖一次刷屏影響所有人的品牌,都將會成為自嗨式傳播。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傳播?

提供兩個可嘗試的方向,一是圈層運營,從大眾傳播分解到圈層傳播,針對精準圈層逐個擊破,精準溝通,精細化運營,告別粗放式刷屏傳播。二是在圈層傳播基礎上進行大眾傳播,深刻的影響某一個圈層,這個圈層傳播必須是能夠代表品牌形象的,然後將這一事件包裝成icon面向大眾傳播,或許會是一個方向,不一定對。

祝大家,一起嗨。

「楊不壞」授權發布

轉載請聯繫原出處獲取授權 否則視為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英DIGITALING 的精彩文章:

IP營銷新突破,飛利浦星球大戰剃鬚刀斬獲虎嘯盛典優秀營銷獎
品牌營銷的跨次元混搭,星戰IP這麼玩才對!

TAG:數英DIGITA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