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扒一扒閻王的黑歷史

扒一扒閻王的黑歷史

我常寫一些鬼怪故事,內容難免牽涉到佛家道家之說,有讀者問我:說人死之後,就應該去閻王殿報到,為何還要去西天,閻王才是漢文化的正統。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閻王也是舶來品。

閻羅王,亦稱「閻王爺」。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話中閻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國道教創造的將閻羅王收編歸為其中一位的十殿閻王結合民間傳說將其與歷史人物結合的說法在民間廣為傳揚。佛教也將十殿閻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話中閻羅王冥界之王的神職被剝奪,佛教的閻羅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樣由北宋包拯擔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十殿閻王依次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

閻王原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管理人間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現,佛教沿用這一說法,稱閻王為管理地獄的王,據《問地獄經》載,閻王從前是毗沙國的國王,在與維陀始生王的戰爭中因兵力不敵而立誓,願為地獄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領所屬百萬眾共同立誓,共治地獄罪人。

十八臣就是後來的十八地獄之小王,百萬之眾即後來地獄的眾多獄卒。閻王所住的宮殿位於閻浮提洲南二鐵城山外,縱廣六千由旬。另據《禁度三味經》,閻王治下有五官,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五說:"梵音閻魔,義翻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業,主守地獄八熱、八寒以及眷屬諸小獄等,役使鬼卒於五趣中,追報罪人,捶拷治罰,決斷善惡,更無休息。"

傳說很早以前,閻羅王是毗沙國的一個國王,他生性好戰,而且從不服輸。當時惟一能和他敵的是由韋陀菩薩統治的一個國家,軍隊同樣也很強大。他們連年交戰,兵戎廝殺。

由於毗沙王一味地窮兵黷武,國力漸漸不支,終於在一次大的戰役中,毗沙國的軍隊被韋陀菩薩幾乎殺得兵馬殆盡。毗沙王好不容易殺出重圍,一個人落荒逃至另一個星球,他的十八個部隊,糾集了百萬人馬,到山上來找他。他們先把毗沙王安慰一番,然後群情激憤,朝打敗他們的韋陀菩薩所在的方向,對天起誓:「至死追隨毗沙王!一定要懲治兇惡的仇敵,就是到了陰間地府,也要稱王,血戰到底!」接著,他們就在毗沙王的帶領下,義無反顧地直入地獄。於是,毗沙王便成了威名赫赫的閻羅王,他的十八個部從分別做了十八層地獄裡的判官,而跟隨他的百萬之眾,也一個個變成了獄卒。

毗沙王的誓言終於實現了!生前他敗在維陀生王的手下,死後當上了地獄之王,維陀始生王到期了地獄也真夠他受的。那些數也數不清的各式地獄,千奇百怪,應有盡有。什麼八寒地獄、八熱地獄、孤獨地獄、泥犁地獄、刀山地獄、鐵床地獄、寒冰地獄、剝皮地獄、畜生地獄、刀兵地獄、蛆蟲地獄等十八層,每一層都有著殘酷的刑罰,擺著血淋淋的刑具。

佛教在古代印度興起後,採用了很多婆羅門教的神話,耶摩神的信仰也被佛教吸收。佛教中閻王的職責是統領陰間的諸神,審判人生前的行為並給與相應的懲罰。在佛教中,閻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聯繫的說法,如「平等王」、「雙王」等等。

平等王:中國古代的僧人翻譯佛經,有時也把閻王意譯「平等王」,意思是認為閻王可以賞善罰惡,處事公正,待人平等。後來,「平等」的說法和「因果報應」的說法結合起來,成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民間信仰之一。

雙王:在梵語中,耶摩的又譯「雙王」,這點歷來有兩種解釋:其一,據說是因為閻王在地獄身受苦、樂兩種滋味,所以稱為「雙王」。其二,據說是因為閻王有兄妹倆人,共同管理地獄的死神和死者,兄長專門懲治男鬼,妹妹專門懲治女鬼,因此也稱為「雙王」。

在漢地,閻羅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較接近,而在藏傳佛教中,則稱為閻羅法王,是佛教的護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怖。

明清以來,十殿閻王之說盛行,以致有替代道教原有的東嶽大帝主宰生死之勢。但是民間少有專門奉祀十殿閻王的廟觀(除了重慶酆都,又稱豐都)。一般均在當地城隍廟內設閻王殿,奉祀十殿閻王。各王誕辰之日,雖然也有香火,但主要奉祀十殿閻王,當是在為亡魂舉行超度科儀之時,以祈求各殿閻王開釋亡魂,使其早日受度升天。

說到這裡,必須要提一下東嶽大帝,泰山神,又稱東嶽大帝、東嶽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泰山神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道教產生後,納入道教神祇系列。晉張華《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之孫也。主召人魂,

東方萬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長短。」道教認為,泰山神「主管人間貴賤尊卑之數,生死修短之權」,「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帥也」。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封禪泰山,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東封泰山時,封「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齊大生仁聖帝」。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均先在岱廟禮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來越高。清康熙帝、乾隆帝禮泰山神時,行三獻典禮。元代之後,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辛亥革命後,此制遂廢。明清後,《神異經》中的金虹氏後說載入《道經》。

自戰國以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峻極於天」,向來被古人視為與天相通的登仙之途。然而後來東嶽神卻被視為冥司之主,泰山成為治鬼之府。這種變化是什麼時候以及為什麼會發生的呢?根據已知的材料,還很難作出確切的結論。在西漢的文獻中,未出現過這類記載。但東漢墓中出土的鎮墓券中,常有「生人屬西長安,死屬太山」的說法。

東嶽大帝其身世眾說紛紜,有金虹氏說、太昊說等。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出生大權的。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成為民間宗教信仰之一。

中國最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中,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歷代帝王對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代又恢復為東嶽泰山神。每年的農曆三月廿八是東嶽泰山神的生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以示慶賀。

所以在我國明代以前的文獻里,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民間傳說中,主管陰間的神,不是閻王,而是東嶽大帝。各地也建有東嶽大帝廟。

秦漢時期,人們將死後的去處稱之為「黃泉」、「嵩里」、「下里」、「死人里」,並已有「泰山主人生死」的異聞。黃泉原指地下的泉水,後來被引作陰曹地府的代稱。蒿里,位於泰山以南,漢以前稱作「高里山」。為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漢書》中多處記載了漢武帝「親禪高里」。早在漢朝時,古人就有「泰山主生死」、「人死為鬼,魂歸泰山」之說,並把它附會於嵩里。《漢書?武帝紀》:「太元初年,檀高里。」顏師古注釋:「死人之里謂之蒿里,字則高為蓬蒿之蒿,或者見泰山神靈之府,蒿里山又在其旁,即以高里為蒿里。」蒿里就被公認為「聚斂魂魄無賢愚」的鬼都了。漢樂府《歌辭蒿里曲》:「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泰山神主管生與死的神權歷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據顧炎武《考古錄》雲,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傳說。春秋戰國出現陰陽學、五行學之後,泰山就成為陰陽交替、萬物發育的地方了。《史記?孝武本紀》載:「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后土。」東漢時,由於道教的產生,社會上隨之出現了「泰山治鬼說」,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殺大權,古帝王降禪之壇,一變而為閻王殿。唐代學者顏師古注《漢書》中「上親禪高里」之句說:「此』高』字應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晉代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書中還有不少託夢做陰間泰山官職而應驗的故事。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層雲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明人許仲琳在所編《封神演義》中,讓姜子牙封周朝武將黃飛虎任東嶽大帝之職:「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元代翰林集賢學士徐世隆在重修泰山《蒿里山神祠記》中,敘述了蒿里山陰曹地府的歷史。蒿里山又叫高里山,蒿里本是古人送葬的歌名。秦末農民起義首領田橫在楚漢相爭時,自立為齊王,不久被漢軍所滅。漢朝建立後,田橫率徒黨500餘人逃亡海島,漢高祖劉邦命其到洛陽,田橫不願稱臣於漢,便在被迫前往的途中自殺。其黨徒遂作蒿里輓歌送葬,並集體自殺。樂曲經音樂家李延年加工整理,分為二曲:韰(音:瀉)露曲送王公跺人出殯,蒿里曲送士大夫、平民百姓出殯。漢之後以為人死精魂歸於泰山蒿里,其山便築閻王殿,因立75司,以為追逮收捕,出入死生之所。

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貴賤之說由來久遠,可追溯至漢代。《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中就有:「中國人死者,魂歸於岱(泰)山地也」的記載。泰山陰曹地府在現在的泰安火車站附近的蒿里山,漢朝《樂府歌辭?蒿里曲》中就有「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的詩句。道教記述泰山神東嶽大帝管理陰曹地府的文獻也不少,例如《雲笈七籤》中稱:「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祀廟是所宗者也。」《五嶽真形圖》言泰山神職責,「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

泰山治鬼說逐漸具體化為嵩里山的陰曹地獄系統。泰山陰間冥府是一套依照世俗官署構想出來的相當完備的「鬼權」系統。它既有一批鬼官,又有辦事機構。

陰間冥府作為判定鬼魂歸宿機構,在蒿里山建有閻王殿、森羅殿、豐都廟、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地獄,元常殿等殿宇,設有三曹六案七十五司,這種冥府編製始創於元代。今人仔細分類歸納發現,冥府里的機構設置比當朝官府機構設置還要齊全。人間官府有的機構裡面都有,人間官府沒有的機構裡面也有。比如冥府系十王殿分別設具有減福、增壽、還魂、勸孝、惡報等功能的部門。十王各殿接收的鬼魂,按其生前不同表現,或加量處罰,或施以酷刑,或儘快投生,增享壽命。

蒿里山建有規模如此宏大的陰間冥府,自然會引起當時人們的關注,凡來泰山進香之人或游泰山者,必到蒿里山祭拜。清代文學家西周生曾描述:

這蒿里離泰安州有六七里遠,山不甚高,也是個大廟,兩廓塑的是十殿閻君,那十八層地獄的苦楚無所不有,傳說普天下人,凡是死的人,沒有不到那裡……看廟的道士又巧於起發人財,置於簽簡,簽上寫了某司某閻王位下的字樣。燒香的人預先討了簽號到那裡,看得那司是個好所在,沒有什麼受罪苦惱,那兒孫便就歡喜,若是什麼上刀山、下苦海、礁鑄、磨研,當真就像亡過的人在那裡受苦一般。

說道陰間,必須要提酆都,酆都當然不是指的現在的豐都縣,至於豐都鬼城,那再另說。酆都又稱酆都羅山,即是中國傳說中的地府地獄。山名:酆都羅山,為北陰酆都大帝所統,有諸司曹官、魔王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有羅酆山 ,在北方癸地,周廻三萬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宮,周一萬里,高二千六百里,是為六天鬼神之宮……人死皆至其中。」本謂羅酆山 洞天六宮為鬼神治事之所,後用以附會四川省豐都縣。

治理鬼神的酆都,與今天重慶所屬「豐都縣」,它們之間的聯繫,始見於漢魏時期。最早記載酆都的文獻,為《上清天關三圖經》。在這部王方平所傳的漢魏道書中,詳盡講述酆都所在位置、內外情景、所統六宮宮名,北帝之身分和職掌,以及絕死度生之法。書中說:「酆都山在北方癸地故東北,為鬼戶死氣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萬里,其山洞元在山之下,周回一萬五千里,其上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洞中又有六宮,一宮周回千里,是為六天鬼神之宮。第一名紂絕陰天宮。第二名泰殺諒事宗天宮。第三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名恬照罪氣天宮。第五名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名敢司連宛屢天宮。右六宮,是北帝所主,六天鬼神所治,領人之死名,死者莫不由酆都六宮也。」在此經中所附酆都山圖上繪有酆都六宮,酆都山下是大江,這與今豐都地處長江之濱是相吻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人花墳 的精彩文章:

花墳講故事:狗剩
子不語:周太史驅妖

TAG:詩人花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