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拯救你,我親愛的篆朱莉?
阿瑞德日記
一個帥糊了的叨逼哥
2018.07.04
今日心情
風有點大,所幸在夏天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便毫無抵抗力地掉進信息的汪洋。
QQ空間、抖音、微博、朋友圈、.......
大量的信息,毫無設防的湧進我的生活。
每日,瀏覽的信息比以往什麼時候都多,可放下手機,閉上眼睛回想,好像什麼也記不得。我越來越不能集中精神,專註地去做一件事了。
這究竟是為什麼?專註力為何喪失?
訊息充斥生活的縫隙,像是西遊記里女妖精吸走豬八戒的陽氣。它是個壞蛋,把我塊狀的時間打碎。
我慌亂地去抓時間的碎片,以此慰藉虛無的內心。可我,什麼也抓不到,因為,我的專註力已漸漸丟失。
你是不是把公眾號文章當成每日必讀的清單?你是不是每天睜眼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刷朋友圈?
你是不是沉浸網路,感嘆時間流失之快?你是不是聽到手機通知鈴聲會情不自禁翻看?
看似你在追尋美好的東西,可你有沒有發現,你所有的視覺體驗,不管是看書追劇,還是賞景觀花,一切的體驗都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薄,越來越直接。
無聊、乏味、低效、焦慮。你每天瀏覽大量的訊息,沉浸其中,漸漸地焦慮成為一種循環。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的專註力在漸漸喪失。
專註力,一個人專註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裡狀態。
認知心裡學家告訴我們,專註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裡過程,而我們的大腦,處理訊息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之前看到這樣一個調查: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平均每3分05秒就會被打斷一次,可當我們重新進入工作狀態需要25分鐘左右的時間。
其實,這個問題,在兒童中尤為明顯。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多動症。多動症的癥狀: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被打斷,以此導致學習困難。
信息大爆炸的當下,我們塊狀時間被打破,看似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其實是在不斷打破你我的專註力。
積極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里曾提出心流(flow)之說。心流是一種高度專註、渾然忘我的巔峰體驗。
最典型的例子——冥思苦想。比如,牛頓專註做實驗,忘記自己是否已吃過飯;陳景潤思考哥德巴赫猜想,撞在了電線杆;海明威高度投入的寫作,忘記時間變化......
一個小孩興趣盎然的算數學題,一個物理學家沉浸于思考,其心流的體驗,從本質上說是相似的。可這些最優的心流體驗,往往並不是隨叫隨到。
最優的心流體驗,源於高度的專註力,可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的專註力太容易被干擾,以至於難以持續專註當下的任何任務。
心理學家契克森哈里教授在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在長期跟蹤記錄一女精神病患者時發現,她多次的出現情緒亢奮,而情緒亢奮時,竟是她修剪指甲時。
於是,醫務人員找來專業人員教她修剪指甲。很快,女精神病患者性格發生大轉變,甚至她的精神病因此好轉。
契克森哈里指出,把注意力投入到喜歡的事物上,具有一定的療愈功效,而注意力的轉移也很容易受外界影響。
保持高度專註,提高注意力,不僅會讓自身有較強的心流體驗,而且會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那如何才能專註投入,獲得最優的心流體驗呢?
製造塊狀時間
我們的大腦執行一件任務時需要熱身。製造塊狀時間,不僅可以起到自我心理暗示,而且能幫我們提高學習效率。
簡而言之,拿塊狀時間去做複雜事情,在自己能夠勝任的任務上,專註地去做,我們就會獲得較好的心流體驗。
屏蔽繁雜訊息,制定媒體齋戒日
習慣具有引導的作用,長期形成一個較好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專註力。
對於優秀的作家來說,他一定是與外界保持界限的。繁雜的訊息,通過一部手機傳送到大腦,進而形成某種意識。
偉大的作家,必須要刻意保持自我與外界的距離。
當下各類的訊息、推送、新聞,無不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刻意地去制定媒體齋戒日,譬如:制定某一天,不看手機,屏蔽一切龐雜訊息。
這樣不僅可以從低效的視覺體驗中跳脫出來,而且能獲得較好的心理體驗。
把時間花在最感興趣的事物上
越是感興趣的事物,持續專註的時間就會相對較長。
把時間花在所愛的事物上,長時間的專註就會獲得最優的體驗,這種體驗是成就感,也是幸福感。
如果短時間去培養一件愛好,其實也是不易的,所以從時間角度來說,專註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獲得成就感以及最優體驗會來的快些。
當無數的訊息充斥著我們生活時,判斷力及深度的思考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提高注意力,專註所從事的事物,也會取得很好的成績。10000小時定律,其實就是你的專註力。
如果想要獲得足夠多的最優體驗,那就應該拯救自我漸漸丟失的專註力。比如,暫時擱下手機,去看看風景,聽聽鳥鳴,或者,發會兒呆,跟我一樣!
做個有趣的人,再交朋友呀~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歡迎關注
記得這是一個帥糊哥的公眾號
TAG:阿瑞德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