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米講述的 科學故事

大米講述的 科學故事

如何確認大米的老祖宗?不同地區的大米廣泛「聯姻」後,會有什麼結果?誰控制著大米自身產量的高低?要想知道確切答案,請聽——

查基因查出了老祖宗

你知道人類所食用的大米,其老祖宗誕生在哪裡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千百年來其實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

要回答這個問題,目前有兩種最有說服力的辦法:其一是看哪裡出土的大米化石或相關的加工工具最古老,其二是通過基因圖譜進行排查,查它進化的最初源頭。很明顯,第一種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因為大米化石存在的可能性太小,即便發現了,也很難斷定它一定是大米的老祖宗;而第二種辦法就有說服力了,因為通過基因圖譜進行排查,不但脈絡清晰,而且有根有據。

前不久,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一個研究團隊就用第二種辦法,找到了大米老祖宗的出生地。研究團隊從全球不同地方選取了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對它們進行基因組鑒定,然後與先前的栽培稻基因組數據一起,構建出一張水稻全基因組遺傳變異的精細圖譜。

圖譜明確地告訴人們,廣西野生大米就是人類食用大米的老祖宗。相關的考古發現也支持這個結論,如在廣西隆安縣喬建鎮稻神山附近的貝丘遺址中,人們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稻穀脫殼工具石磨盤和石磨棒,說明1萬多年前居住在這裡的人群已經掌握了稻作技術,是最早發明水稻人工栽培技術的人群。

被「聯姻」,被進化

大米自從實現人工種植以來,一直是最受人類喜愛的主食之一。所以一直以來,人們一直在圍繞增加它的單位面積產量做文章。於是,每一粒大米就包含了無數次進化的故事。

近百年來,人們發現,通過不同種類的水稻進行「聯姻」再「聯姻」——進行雜交育種,選拔優良的種子後代,是提高大米產量的重要捷徑之一。這種老辦法到了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被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實踐中,袁隆平成功研製了三個系列的雜交稻。通過這三個系列的稻的不斷組合「聯姻」,可以不斷選出優秀的有獨立繁殖能力的雜交稻,於是大米就獲得了不斷進化,產量也逐步提高了。

用這套雜交辦法,袁隆平在2011年指導培育出的「Y兩優2號」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926.6千克,創造了中國大面積水稻畝產最高紀錄,也幾乎是當今世界的最高紀錄。

袁隆平認為,現在水稻還都是半低稈的,株高僅約1.2米到1.3米。未來適當增加株高,是提高水稻產量的理想途徑,通過不斷實驗和改良,未來的超級雜交稻將達到1.8米甚至2米,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那時大米的產量不但大大提高,人們還可以坐在稻穀下乘涼呢。

破解控制產量的密碼

1996年,我國研究人員讓1000粒廣東水稻種子乘坐返回式衛星,在太空旅行了15天。經過幾年的培育,發現它們的第一代表現和"父輩"一樣,到了第二代,有的比"父輩"的產量高多了,有的卻變得很糟。科研人員挑出優者繼續培育,最後得到一個新品種「華航一號」,它的稈子和葉子都和正常水稻沒有區別,就是穗子特別長,超出普通稻穗的1/3,結粒很密,每畝產量最高達到了600千克,比一般大米產量高多了。這個事實表明,太空環境能誘發大米基因密碼發生改變,所以找到這些密碼,通過調控這些密碼,大米的進化過程就可以加快,產量還可以大幅度提高。

那麼,控制大米產量的密碼究竟是什麼呢?最近,我國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破譯。研究人員將具有高產性狀的江西東鄉野生稻與栽培稻「桂朝2號」進行雜交,最後將目標鎖定在第六代水稻2號染色體前端,其中共含500個基因。經詳細比對分析,不斷縮小範圍,終於發現其中LRK1—LRK8等8個基因組成的「基因家族」,是控制大米產量的真正密碼組,其中有3個密碼作用尤其關鍵。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把產量高的大米種子中這3個密碼移植到了產量低的種子中,結果產量低的種子後代產量立即提高了10%。科學家認為,這個事實無疑為通過基因改造手段提高大米產量,提供了新思路。

假如讓大米換一種方式「吃飯」

不過,科學家發現,提高大米產量的基因改變方法,除了圍繞控制大米產量的基因密碼做文章,還有另外一種富有想像力的方法。

先前的研究證實,大米所屬的水稻和小麥一樣,都是C3植物,而植物主要分C3和C4這兩大類植物:C3植物主要有小麥、水稻、大豆、棉花等大多數作物; C4植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這兩類植物的主要區別是「吃飯」能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小有所不同。相比之下,C3植物的吸收能力遠不如C4植物,所以這類植物無法更好地適應乾旱、強光照射、高溫和低氮環境。而造成這種能力差異的根本原因是,C3植物自身缺少C4植物所具有的一種能產生高效光合作用的特殊花環結構。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幻想通過什麼辦法讓大米這種C3植物也擁有C4植物所擁有的特殊花環結構。如果美夢成真,那麼大米的產量就會增加50%。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就展開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因為他們在C4植物中,發現了一種名為「稻草人」的基因密碼,這種基因密碼實際控制著那種特殊花環結構的發展變化。這項研究結果無疑為揭示整個花環結構的控制方式的奧秘,提供了重要線索。

科學家指出,通過基因工程,未來如果能讓大米所屬的水稻擁有C4植物的特殊花環結構,讓它們換一種方式「吃飯」,那麼大米的產量不但會大幅提高,其抗炎熱、乾燥和適應貧瘠土壤的能力也會大幅提高。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大米還會向人們講述更多的關於它們發展壯大的科學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現代音樂所記錄的天氣變化
靈巧的老鼠特種兵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