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不該殺之人,卻放走一該殺之人

曹操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不該殺之人,卻放走一該殺之人

原標題:曹操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不該殺之人,卻放走一該殺之人


所謂三國,便是指三足鼎立,不管是《三國演義》中的性格單一,臉譜化的曹操形象,還是陳壽《三國志》中歷史上曹操的形象,都免不了被後世評價生性多疑,陰險狡詐,甚至名醫華佗也死在他的手上,他被稱作一代奸雄,可是,就是這樣可能不被很多人喜歡的人物,最後統一了三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氣魄,不是誰都有的,但這樣的氣魄,卻也經常使他做出錯誤的決策,如果說殺了楊修多少還有些私心,那殺了蔡瑁,就真的很不值得。


就謀士來講,蜀漢有諸葛,東吳有周瑜,而曹操身邊謀士不少,但是還真不一定能找到有這2人忠心耿耿的。曹操願意招攬人才,可他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他也不願意相信這些人才。所謂人心都是相互的,你不信任別人,別人自然也難對你交心。



蔡瑁是歸降曹操的,並且可謂是盡心儘力,蔡瑁是個將才,善水軍,他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而死。周瑜的一出「反間計」,讓本就多疑的曹操毫不猶豫地殺了蔡瑁和張允,當發現中計時,卻為時已晚。

曹操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殺了一個該重用之人,放了一個該殺之人,蔡瑁該重用,而關羽則該殺。然而,曹操卻殺了蔡瑁,反而放走了關羽。



我們都知道,關羽能文能武,為蜀漢的開創建立了汗馬功勞。曹操一直都對關羽很欣賞,可惜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無論曹操如何籠絡關羽,關羽死活都不願意跟著曹操。所謂「不能為我所用,則殺之」,曹操身為一代梟雄,卻沒能做到這一點,實在令人意外。



其實,有時候一個選擇,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救了自己的命。華容道上,關羽放了曹操,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人都說,如果當時關羽沒有念及舊情,而是殺了曹操,那最後統一三國的會是劉備。其實也不盡然,畢竟選擇讓關羽去截曹操,本就是諸葛亮一步險棋,只不過最後真的下輸了而已。關羽是有名的武將,曹操放了關羽,也肯定是有兄弟的情誼在。


在三國時期,諸多將才都會惺惺相惜,曹操儘管狡詐,但還是有真情存在,只不過是時勢造英雄,曹操是亂世造就的英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他生存的法則。我們現在對三國時期,更多是從《三國演義》中了解到的,但小說畢竟會有藝術加工,不管歷史上曹操與蔡瑁、關羽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的稱霸都已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四大草包將軍,屢戰屢敗,身居高位,卻用盡一生在打敗仗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一道遺言,使盜墓賊2000多年來,不敢盜其墓

TAG:無風起念 |